和玉娘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茶文化传承史,结合丽江旅游资源现状,通过对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茶文化如何助推旅游业发展的几条倡导。
关键词:茶文化 旅游业 茶旅融合
一、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历史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在大部分书籍文献的记载当中,关于茶的最早发现记录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自古代三皇五帝時期就已经存在。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茶产地命名的县,如湖南的茶陵县。东汉时期,华佗在《食经》中写道:“苦茶久食,益意思”,这是茶在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的早期记载。到了三国时期,《广雅》中出现了关于饼茶的制做和饮用方法的记载,而后,关于茶的记录便越来越丰富。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承载了民族文明的物质文化形式,其在历史发展和朝代更迭过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的人文科学,逐渐形成了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风气的兴起,越来越多与茶有关的诗歌出现了,茶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饮食形式走入了文化圈,极大地丰富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这句话折射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唐人陆羽撰写的《茶经》,一经问世,便将茶文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极大地促进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陆羽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茶圣。《茶经》一书概括了茶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科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探讨了饮茶艺术的基础上,还在书中融入了儒、道、佛三教的教义,首创中国传统茶道学习精神。此后,大量的茶书和诗词相继出现,奠定了唐代茶文化的基础。唐代时期禅教兴起,茶作为提神解渴的饮料,受到寺庙僧侣的推崇,很多寺庙会在周围种植茶树,僧侣也喜爱制茶、饮茶、举办茶道盛会,这也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四)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及至宋代,茶文化的发展更进一步,民间和官方均出现了不同规模的专业品茶机构或组织,比如由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 。朝廷中设有茶道,茶仪成为中国礼制,赐茶成为一个皇帝巩固地位的重要手腕。相比较于宫中,民间茶文化的普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搬家时邻里要献茶、客人到来时主人需要敬元宝茶,男女双方从定婚、结婚、同房分别要下茶、定茶、合茶。民间茶文化的兴起,使得采制烹点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发展方向。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到了明清时期,茶的种类也有了极大的扩展,陆续出现了蒸青、炒青、烘青等茶类。茶类逐渐发展增多,泡茶的技艺方面也有了区分,茶具的款式、材质甚至是外部花纹都变得丰富多彩。
明末,文人对饮茶的境界追求又有了新的变化,讲究“至精至美”,至精至美即为“道”,“道”则存在于万事万物当中。《茶录》有云, “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其作者张源认为,茶中内在精神即为“元神”,外在色香味则是“元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制茶时保持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真正领悟到茶的真谛。
在此基础上,张大复提出:“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品茶不一定要看水和味道的表象,而是要品茶得真谛,这就是喝茶的乐趣,一种天、地、人合而为一的莫名境界。发展到清朝,茶叶出口已经成为了一个正规的行业,拥有无数的茶书、茶事、茶诗。
(一)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茶叶年产量在1949年到1998年间翻了80余倍。茶叶产量的大幅增长,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82年,“茶人之家”在杭州成立,这是第一家将茶文化作为发展宗旨的组织。1983年湖北大学内部建立了“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的小型团体。1993年,湖洲成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落成。全国各地的茶馆也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而越来越多,各省市和部分茶大县都举办了“茶叶节”,建立茶节。国际上,茶文化发展研讨会也已开了多届,屹今为止已经吸引了日韩、美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参加。
二、丽江旅游资源现状
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到2003年,三江并流和丽江东巴古籍文献先后被列入到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之中。至此,丽江成为了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旅游发展城市,也成为了云南省旅游发展面向全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窗口。
丽江因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人群,带动了丽江的旅游经济,促进了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使旅游更好的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三、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
融合发展茶文化与旅游业,其过程中,各区域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茶文化和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发展其优势,采取不同层次、多个方位的发展模式。
(一)基础层
基础层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的初始层次,包括以下两种模式:专项型与互补渗透型。
1.茶文化展示+旅游参观的专项型模式
目前世界上有23属380多种茶树,仅在中国就有15属269种。其中,如乌龙茶、白茶、黑茶等品种都是中国特有的。除了具备丰富的茶种之外,中国关于茶的文学专著更是数不胜数。足够的底蕴使得将茶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变得可行,在旅游行程中,可以同时通过专项模式充分展示茶文化的各种内容。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茶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茶马古道。例如,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四川蒙顶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漳州“天福茶博物院”等,这些博物馆专注于茶文化的展示和相关的研究活动,努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它们成为“回头客”。丽江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开发了一系列茶主题文化之旅,如束河古镇的“茶马古道博物馆”,“茶舞之韵”体验馆等。
2.茶文化+景区的互补渗透型
互补渗透是结合当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产生一定优势互补的发展经济模式。例如,河南信阳南湾风景名胜区茶岛,将景区内的山水、鸟岛、猴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游客在识茶、鉴茶、品文化的同时,还能近自然、亲山水、怡心情,形成颇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岛;广州梅县风景名胜区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将茶文化与当地的果品生产和景观特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丽江拉市海的“茶马古道”一日游,游客可以体验骑马、划船、旅拍、品茗等。
(二)提升层
当专项型和互补渗透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采用提升层这一发展模式,其包括主题包括以下两种模式:附会型和文化体验型。
1.茶文化+节庆旅游的主题附会型
节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各地的旅游业,全国各地产茶省区都会举行与茶有关的文化旅游节。如2013年,以“尊享生活,品味香茗”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节在上海大学举行;2012年,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的茶文化博览会在云南开展,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发展河南茶产业,促进中国茶流通”为主题的国际茶文化节在河南信阳地区开办。
2.茶文化+体验旅游的文化体验型
突出游客的个性与参与性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旅游,它更注重游客的参与过程。目前体验式旅游都会推出相应的旅游采摘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采摘茶青,体验采摘茶叶的过程;将茶区融入在旅游线路中,游客可以自主品茶,从而提升游客的购买需求。然而这些体验活动还只是初级层次,游客们采茶、喝茶、买茶只是普通需求,制茶、泡茶、鉴茶正逐步深入游客的需求当中。根据实际情况,制茶过程可纳入到旅游项目中,由专业人士操作示范、亲自指导,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制茶,亲自体验冲泡、品茶的过程;针对于少数民族,它们有各自不同的饮茶习俗,区别于传统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的品饮方式,以及其独特口感,都能引起游客的兴趣与参与学习热情。增加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的广度与深度,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交流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专门层
专门层主要是指为满足专业人员的需求,而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发展模式,适用于特别关注茶叶的保健功能和偏好茶文化的旅游者。
1.茶文化+保健旅游的保健型
茶是商品,也是保健品,它的营养价值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茶中含有多种保健成分,具有提神醒脑、瘦身消脂、助消化、抗肿瘤抗氧化、抑制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还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等矿物质,富含多种不同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如今,健康正成为一种奢侈品,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致力于茶的保健价值,结合区域旅游资源,设立茶浴、茶膳、茶吧、茶馆等。目前,已有部分经营者看上保健市场,开始有茶膳。
2.茶文化+求知旅游的求学型
茶文化发展至今,内容丰富,通过茶文化旅游,游客可以学到关于茶文化的各种知识。通过举办茶诗会,吟诗作画,读书听乐来加深游客的印象;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介绍中外茶文化的历史、现状、趋势和差异,让游客能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往往会出现多种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它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丽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多彩的风土人情,丽江旅游市场上已经有多家茶企推出茶研修班,比如秋月堂推出的普洱茶“天龙八部”,茶馆开发了食住行学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倍受省内外爱茶人士的喜爱。
四、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改变政府管理模式
茶叶与旅游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管制,而两者的发展一体化,就会产生新的产品和业务,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不適合新产品的发展,因此,根据当地旅游业与茶文化的融合程度,地方政府可以采用新的管制模式,扩大现有的管制模式,开发单独的管制模式,并为整合两者的新产品提供合适的管制模式。
(二)扩大市场需求
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是茶文化与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茶文化,让更多不同的人懂茶、爱茶、喝茶,生产出更加优质的茶叶,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不断的弘扬茶文化的时代发展精神,使它不断流传,以更好的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三)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融合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展模式,注重产品创新,突出产品特色,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茶促旅游,旅游带茶”的良好局面,增加两者融合的内在动力。
总之,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低迷状态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脆弱性,在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形势下,旅游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旅游业作为促进丽江经济基础的支柱产业,在平稳发展的同时,更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好文旅产业,充分利用云南独特的云茶旅游资源,充分挖掘茶文化,使其作为旅游业的发展基石,重现惜日“茶马古道”驿站之辉煌。
参考文献资料:
1. 《乡村旅游与茶文化的发展模式和类型》
2. 《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
3.《福建茶叶》 2019年第02期
4.《中国茶文化丛书》(余悦著)
5.《当代旅游》(王艳鑫)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职业高级中学 6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