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墙及城门是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布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最初的出现主要是一种防御性功能的建筑。重庆老城区地势险要,三面环江,其城墙和城门的布局并不符合传统中国城市的布局规划规则,具有其独特性。近代以来随着列强殖民势力不断深入内地,重庆也受到了列强的入侵被迫开始近代化、城市化,城墙开始被迫拆除。现存的城墙已是断壁残垣,面对饱受磨难的城墙,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城墙,值得大家思考。
【关键词】重庆;城墙;保护
【中图分类号】K2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47-02
城墙在古代社会最初是一种防御性功能的建筑,一般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建在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的四周,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将整个城市包围起来,一般就是整个城市的边界。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传统的城市布局讲究对称性,城墙及城门也不例外。但由于重庆老城区地形复杂,无法按照传统城市布局思想进行布局,于是就产生了比较独特的沿江城墙布局结构,这在我国传统城市布局中较为罕见。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重庆也开始了近代化、城市化历程。古老的城墙和城门成了阻碍,陆续被拆除。如今现存的城墙城门是人们与老重庆记忆的连接点,保护好古老的城墙城门让记忆不被遗忘。
一、重庆古城墙的修建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重庆老城区虽能借山以为险阻,被长江和嘉陵江两江环抱,但由于其整体狭长呈东西走向,内部地势起伏幅度大,海拔落差大,地形复杂,江岸线曲折等原因,因此采取了因地制宜沿江筑城的策略,产生了独特的沿江城墙布局结构。
历史上有记载的重庆古城墙的大规模修筑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16年,张仪修筑土城墙。第二次是三国蜀汉时期李严修筑新的江州城,主要在秦汉时期的基础上向西扩建。第三次是南宋嘉熙四年,彭大雅为抗蒙大规模修筑城墙。“新建的城墙范围比三国时李严修筑的旧城扩大了近两倍” ①,奠定了老城区的基本格局。第四次是洪武四年戴鼎利用彭大雅修筑的部分旧城,重新修筑新的城墙。清乾隆《巴县志》有记载:“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像九宫八卦。朝天、东水、太平、储奇、金紫、南纪、通远、临江、千厮为九开。翠微、金汤、人和、凤凰、太安、定远、洪崖、西水为八闭。”
“城门是城墙内外居民进出城市的通道。” ②戴鼎主持修建的新城墙完成之后,由于十七个城门位置的差异和作用的日渐不同,形成新的城市布局,基本奠定了此后五百多年重庆城的规模和城内格局,尤其是今天重庆市渝中区的基本城市格局。
二、近代重庆开埠与古城墙的拆除
(一)重庆开埠与城市的近代化
1890年,英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正式取得了使重庆开埠成为通商口岸的权利。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正式开关征税,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开始了近代化、城市化,城市职能开始被迫转变。
1927年,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积极准备新的城市建设。包括修建公路,建设公路网,对旧的道路进行改造,兴建渡口和码头。这些措施使以重庆为中心的川江航运、陆路公路网初步建立。到1935年,潘文华“用了6年半时间向城外扩展新城区,城区面积从原2.3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10平方公里。” ③
重庆开埠以来,“城墙内的面积已不能满足新式工商企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通与市场活动,而且现代交通的连接点又多居城外,因而破城似乎是一种时代需要。” ④
(二)重庆古城墙的拆除
“如果说传统中国城市是以四面环绕的城墙定义的话,那么近代城市则是以拆毁城墙为开端。” ⑤为了拓展城市空间,潘文华在1927年便开始主持成立了新市区管理局,此后城墙开始纷纷被拆除。但是对于这些城墙和城门何时被拆的记载却极少。目前已知的重庆城门的拆除或废弃的大致过程是:
临江门,开门,城门原题有“江流砥柱”四个大字,“1922年5月,督办杨森实施新政,拆城桓,建码头。” ⑥这是已知的被第一个拆除的城门。
朝天门,开门,位于两江交汇处是老重庆城的门户,城门原题有“古渝雄关”四个大字,“1927年,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为修筑新码头,将朝天门拆除。” ⑦朝天门城楼也一并于1927年被拆除。“直至20世纪90年代,朝天门老城墙尚余部分段落。” ⑧“1998年修建朝天门广场后,城墙全部消失。” ⑨
太平门,开门,城门原题有“拥卫蜀东”四个大字,于1927年为建筑公路扩宽码头,填埋了内城,并拆除了瓮城西墙及城门,其余部分虽未拆除,但被废弃。后在原址所在地修建房屋,“部分房屋骑压在太平门城墙上。” ⑩
南纪门,开门,城门原题有“南屏拥翠”四个大字,1935年,修陕西街至麦子市路段,为方便行车被完全拆除。
西水门,闭门,“1927年,潘文华市长为修筑新码头,拆除了西水门城楼。” ⑪
通远门,开门,唯一通陆路的城门,城门原题有“克壮千秋”四个大字,是以前前往成都的必经之路。于1929年为修建出城公路,而拆除了瓮城城门及部分城墙,内城城门保留至今。
千厮门,开门,城门原题有“千厮巩固”四个大字。为扩大码头,“1930年,重庆市当局拆除千厮门城墙。” ⑫
定远门,闭门,因兴修七星岗至朝天门的中城经路,于1932年城垣被拆围。
太安门,闭门,“为了加强与南岸龙门浩地区的联系,1935年开始拆除太安门城墙。” ⑬
储奇门,开门,“1935年3月,为改善码头条件,储奇门城门两道瓮城被拆除,修建了人和湾码头。” ⑭
金紫门,开门,位于重庆老城的正南方,1960年被大火烧尽。
凤凰门,闭门,于1990年被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给相继破坏,这是已知被人为拆除的最后一个城门。
三、现存重庆古城墙的保护
(一)现存城墙城门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遗迹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入,对乡土历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官方对“消失”了的古城墙也开展了专门的探寻工作。2015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渝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重庆城的古城垣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共发现现存城门4座、城墙16处约4360米、炮台1处,基本摸清了重庆城古城垣的现状,并发表了《重庆城古城垣遗址调查简报》和《重庆渝中区太平门遗址发掘简报》。现在残存城墙的位置往往比较隐秘,所以摆脱了人们的注意,也逃过了被破坏的命运。
而现存的4座城分别是:通远门、东水门、人和门和太平门。其中,通远门和东水门保存较为完好,还建有城墙遗址公园。人和门为闭门,于2012年1月在施工过程中被发现。太平门于2013年7月在施工过程中被发掘,在1927年左右被废弃,当时虽拆除了瓮城城门,万幸并没有将其完全拆毁,目前东墙、南墙和瓮城内东部地面尚存。
(二)保护措施
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作为最幸运的两个城门,在1992年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市级),2000年再次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省级),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法律方面,重庆首个法定名城保护专项规划《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15年正式发布。《规划》明确要求需要整体保护重庆古城墙“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门格局及“依山而建、绵延曲折”的城墙系统。还提出了“保持渝中半岛现有的城市格局和路网结构总体不变,严禁城市干道截弯取直”的要求。
对于零散分布的城墙,由于大部分位置隐蔽相对远离人口集中、交通密集的地区,且附近多是一些有一定时间积淀的建筑。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对于这一带的拆建需要十分慎重,同时可以加强这些城墙与外界的联系,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些被遗忘的城墙。
近年来一直有人猜想还有其他被遗忘的城墙城门并没有被拆除,或者并没有被完全拆毁,只是被遗忘或者填埋。因为当年城市的擴建情况记载较多,而对于具体拆毁的过程记载却极少。即使有,也只是几笔带过。对此应该保护尚未被发现的古城墙城门附近现有的建筑格局,避免大规模的新建。
(三)现存城墙对今天重庆的影响
城墙和城门也是一种文物,“作为传统文化和集体记忆物质载体的古城池,不应该这样简单毁灭。” ⑮它承载了中国数千年厚重历史与文化,帮助人们找回遗失的城市记忆。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储奇门等,虽然这些城门已经消失,但人们会以这些城门来命名原址所在地附近的小地名、跨江桥梁。人们不仅要通过看得见的方法去保护好现存城墙城门,更要保护好不管是现存的还是已经消失了的城墙城门背后的重庆历史与山城文化。那些城墙城门是重庆历史与山城文化的见证者。正因为有了这些城墙城门,重庆的历史才能更加完整。
注释:
①章创生:《重庆掌故》,重庆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
②王俊:《中国古代城墙》,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
③⑧⑨⑩⑫⑬⑭何智亚:《重庆老城》,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第23页,第23页,第70页,第24页,第40页,第99页。
④张宪文、张玉法:《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九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41页。
⑤周锡瑞、孟宪科:《华北城市的近代化——对近年来国外研究的思考》,《城市史研究》2002年,第2页。
⑥⑦⑪田飞:《寻城记·重庆》,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38页,第2页,第40页。
⑮王俊:《中国古代城墙》,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版,第112页。
作者简介:
李博韬,男,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重庆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