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婷
【摘要】 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便如影随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礼仪,作为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学思想、文化素养、审美修养等精神内涵是礼仪的外显。本文基于吕艺生先生舞蹈“礼仪论”的观点,以舞蹈礼仪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试图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舞蹈礼仪的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挖掘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礼仪所体现的社会文化性。随着人们逐步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中所蕴含着的礼仪在社会功能中备受关注!
【关键词】 舞蹈礼仪;文化;民族礼仪;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90-02
舞蹈或某种舞蹈现象为什么得以存在和产生,为什么得以长期发展,首先在于它对人类具有生命意义或社会存在价值,或具有某种社会性功能。古往今来,舞蹈礼仪是宣传教化、陶冶情操的有力手段,让所有舞蹈行为规范系统化,在舞蹈者、观众、社会三者之间体现互相的一种尊重与促进,也让舞蹈这门艺术具备了更多的标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舞蹈礼仪之所以依然处在举足轻重之地位,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其二,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从而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在参与人员身上发挥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舞蹈、礼仪、社会
(一)舞蹈与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需要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舞蹈是一种以肢体动作作为交流语言,结合多种艺术塑造人物、诠释情感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人们平日生活中的礼仪相差无几,舞蹈礼仪的目的是让舞蹈变得标准化、体系化与典型化,例如各类舞蹈场合的穿着要求,不同舞种间的交流方式,如果想融入其中,并享受不同文化习俗的乐趣,就请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
掌握舞蹈中的礼仪文化不仅仅体现舞者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且其象征着不同舞种相对应的本土文化特征。具有了舞蹈礼仪的规范,才能营造出合理合适的舞会氛围;才能让人们沉浸在舞蹈当中,领悟舞蹈优雅表面之下涌动着的精髓,精准展现出舞蹈的情感,感受舞蹈的生命力;才能避免在舞蹈中产生不经意间侵犯他人的情况,进而相互尊敬。
(二)舞蹈礼仪与社会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中,为了让彼此间的交往能够顺利开展,不得不重视礼仪。交往中,博得对方喜爱与信赖的第一步就是要懂礼节、讲礼仪。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结下良好的情谊。
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是人,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更加直观性地展现出人的内心思想与精神情感,透过舞蹈礼仪,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的风格气质和精神信仰。自舞蹈诞生于婴儿时期起,就有了礼仪加以规范,对于舞蹈来说,“礼仪”似乎已经渗入舞蹈本体,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王朝统治者制立了一套严明的制度——“制礼作乐”,以“礼”来区分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
为何将“礼”与“乐”联系在一起?“礼”是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等在内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宗法血缘制度正是其摇篮。宗法血缘制的特点及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情感性,将“礼”渗透其中,使得伦理规范的强制性被一种“人情味”所笼罩,人们的种种“发乎情”的行为,都在一种不言中“止乎礼”。由上文可知,“乐”亦是充斥着“情感性”,因此,“礼”与“乐”的并肩而行,似乎如虎添翼,使得人们在受到“礼”的规范下,甘心沉溺于内心的情感圣地,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等级严明。
综上可知,舞蹈礼仪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关联,加之其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舞蹈礼仪的社会功能使其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二、舞蹈礼仪的社会功能
(一)规范形体、提升形象
如今,每个人都置身于这张社交大网里,社交犹如空气般无所不在。人的外在形象,舉手投足间都会对双方之间的交往产生微妙或显著的影响。舞蹈的最初目的,就是借助舞蹈严谨的礼仪程式来规范身体姿态,展现出优雅的风度,高尚的修养,使受众群体把感悟延伸到在社会生活中, 对人对事都能以礼相待,从而获取愉悦的情感,达到社会和谐。所以,无论是为了自身形象还是出于国家形象的考虑,舞者都应当加强礼仪规范的学习。
(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建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世人尊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它的积淀在社会中展现出独特且耀眼的光芒,舞蹈礼仪的出现就是充当着对这一文化继承的角色。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礼仪与舞蹈的结合, 历史篇章被重新翻开,一些民族独有的传统舞蹈文化在消失的边缘被救回,在舞蹈工作人员与其他专业学者跨学科调查的分析下,挖掘出被世人所遗忘、遗漏的礼仪文化;第二,正是因为有舞蹈礼仪的存在,舞者能在一些演出、比赛的活动中尊重舞蹈组织的规定,尊重对手,从而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民族文化素质。
(三)展开和谐互动,促进人际关系
“讲礼仪”一直是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所信奉的圭臬之一。汉代是我国古代乐舞发展兴盛繁荣的时期,“倡优伎乐列乎深堂”,在这样的环境中,汉代的豪门贵族亦加入舞蹈的行列中,歌舞自娱便成了汉代宫廷与豪门贵族的日常活动之一。“以舞相属”便是汉代风行的一种自娱舞蹈之一,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类似于宴饮聚会中传酒令或诗令的游戏。它是在一人自舞——相属他人——他人继舞为报——相属另一人这样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舞蹈礼仪与人际关系。《后汉书》中,“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诟邕曰:‘徒敢轻我!’邕拂衣而去。”可见,“以舞相属”的目的不在跳舞本身,而是要通过这种舞蹈来审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优劣好坏。在这样一种互动的舞蹈礼仪活动中,可以使个体感受到与群体联系的一种安全感,并且建立礼尚往来、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舞蹈礼仪作为礼仪的一种,在人际关系中无疑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使得人们在舞蹈中既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又能借舞达礼、借礼传情,在以礼相待与舞蹈娱人的共同作用下促进人际交往。
三、舞蹈礼仪的文化性体现
追根求源,之所以具有这些独特的社会功能是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来阐述舞蹈礼仪文化性在社会中的体现。
(一)不同的时期,呈现舞蹈礼仪的文化性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时代性,固然,舞蹈礼仪也拥有着深厚的时代特征,处在不同的时代,舞蹈礼仪所凸显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使得人们认知不足,对大自然产生畏惧,幻想通过巫术祭祀达到目的,而后发展出的远古氏族乐舞,其动作厚重古朴,体现着原始宗教的巫术礼仪文化。改革开放时期,舞蹈的礼仪逐渐多样化,把中西方元素融入一体,并且对舞蹈动作、服饰等各方面进行精雕细琢,让人目不暇接,舞蹈礼仪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新颖的服装类型、打破成规的舞蹈动作,相互吸收、交融的文化是当时文化背景最好的诠释。
(二)不同的地域,诠释舞蹈礼仪的文化性
世界上共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带有各自特色的舞蹈礼仪文化特征。在礼仪方面尤为突出的是西方芭蕾舞,它以开、绷、直、立为技术原则,是塑造个人礼仪形象形体美的核心点;以典雅、和谐、流畅为审美原则,在芭蕾舞中常常见到优雅礼仪性的肢体动作,如男女生表演之间的互动,开始结尾的造型等,这些元素都是西方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芭蕾舞在欧洲跨越封建与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它高贵的气质和统治阶级的礼仪形态与当时的社会意识融合在一起,舞蹈礼仪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舞蹈礼仪中的文化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不同的历史背景,体现舞蹈礼仪的文化性
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孕育着不同的舞蹈礼仪。西南边陲的部落民族与北部边远的游牧民族的舞蹈礼仪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傣族舞蹈风格温婉柔和,婀娜多姿,具代表性的孔雀舞充分反映着民族的性格,像水一样柔软,轻快婉转;蒙古族的摔跤舞属于男性舞蹈,是勇敢、实力、荣誉的象征,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开朗豁达和豪放英武。
四、结语
舞蹈礼仪的社会功能不容小看。它凭借多种途径和形式带给广大参与者不同程度上的艺术体验。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让她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富足,通過这种艺术的熏陶之下,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魅力所在。学习舞蹈礼仪文化,对舞蹈礼仪文化内涵的掌握,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舞蹈礼仪在社会中显得愈发重要……
然而,当前舞蹈礼仪已经备受重视,但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人对舞蹈礼仪知识的了解尚浅,只知皮毛;一部分人忽视舞蹈礼仪的重要性等,对此必须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寻找出合适的解决方式,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这方面的教育得到最优程度上的普及覆盖。
参考文献:
[1]赵慧娣,李娟.体育舞蹈中的礼仪文化分析[J].大舞台,2012,(10):95-96.
[2]陶雅萌.论舞蹈的社会功能与发展价值[J].中国民族博览,2016,(09):123-125.
[3]徐兵.关于礼仪在舞蹈中教育意义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5,(12):175-177.
[4]苏水莲.精神的寺庙——浅谈对舞蹈“礼仪论”的认识[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1):56-58.
[5]费晓璐.标准舞礼仪文化的构成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