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群
摘要:2015年以后,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但有了新的特点,还有了新的动向。离岸市场是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主要平台,各自相对独立又可以作用于在岸市场,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频繁的活动,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在岸离岸;人民币定价;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加快了脚步,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的各个企业还是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都可以利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并且,已经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伦敦等多个城市形成了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的规模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其存在的人民币通过一些境外的合格机构进行投资而进入到中国的金融市场。
1.基于贬值预期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新特点
自从我国2009年人民币跨境试点开启以来,一直到2015年的“8·11汇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呈现出了线性的走向。在此之后,我国的内地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大部分都出现了较为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最终使得外汇的储备量大幅度减少,外汇、美元等大量外币负债被提前的偿还,人们开始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使得我国的资本大量流向国外。除此之外,离岸和在岸的价差也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而且浮动较大,愈演愈烈[1]。从大数据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出现了变化。首先,在国际支付的份额上,到2015年下旬,人民币的国际市场份额比达到了2.78%,越过日元排在了第四位。然而,在“8·11汇改”之后,却出现了缩减的势头,到2016年初,下滑到了1.77%和1.89%。其次,在离岸人民币的存款上,2016年初,境外的人民币存款下降了31%,在这其中,在亚太地区,有五个较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出现了人民币存款大幅下降的情况,减少到了17.1%。最后,在离岸人民币的债券上,国际整体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降到了17.5%,其中,香港的人民币债券下降到了41.8%,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自从“8·11汇改”以后,人民币的外汇交易市场份额从1.7%跌到了1.4%。然而,在汇率出现双向波动的情况下,形成了市场机遇,风险的提高使得外汇交易频繁,因此,它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8·11汇改”使得人民币的线性走向发生了变化,市场预期也发生了改变。目前,国内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赞成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在市场推动的作用下会继续前进,这也是市场驱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过程。即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但预期逐渐平稳,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会回归正常。反对者认为,不应该过快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若是使其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就要使得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实现完全的可兑换,然而,我国还不具有放开资本管制的基本条件。
2.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2.1 缺乏经济的发展动力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的货币体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特别是美元。为了可以有效缓解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贸易稳定,我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推进也加快了脚步,并把跨境贸易的结算和计算作为推手,实现跨境直接投资的计价和结算,从而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的储备货币,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基本策略。然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当中,还有着许多的制约因素不容小觑。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开拓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2]。
2.2改善微观市场主体的国际分工
微观的市场主体是发展货币国际化的一个主要载体。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制造业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地位,我国的人民币是否可以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主要依靠我国的企业是否可以在国际分工的体制当中占有中心位置。所以,要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争取在新的全球产业创新当中占有领先地位。
2.3金融深度有限
无论是金融的深度还是市场结构,都和发达地区或国家有着较大的落差。首先,从金融深度上看,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债券、股票、信贷比重都达到了500%以上,反观我国却只在200%左右。其次,在货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市场上的投机与投资需求也大有不同。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不能与国际化的发展条件相适应,那么,在发生重大的金融冲击时,将缺少强大的承受能力而被淘汰。
3.基于在岸离岸人民币定价研究的策略
3.1对国内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对美元、日元的国际化历史变更来看,即使日本、德国、美国的贸易规模和经济总量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但要想实现货币的国际化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相关市场政策的推动,同时还需要政策的人为干预。所以,推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要对短时间内形成的规模进行深思熟虑。相关研究者认为,要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其与外贸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3]。若想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就要以国际贸易和外贸经济发展作为支持力量,進而在全球的产业链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不能把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相提并论。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也会对在岸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对离岸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在岸市场的定价差异给予高度的关注,对国内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依据以往的国际经验,结构上的调整和政策上的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是,市场选择对货币的国际化有着决定权。我国经济调整的方式以及转变的及时性、有效性,是否可以持续保持经济的较高水平都对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国际货币有着直接的影响。
3.2加快汇率和利率市场机制的完善
目前,不是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有利时期,利用资本账户开放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不适宜。自从金融危机过去以后,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还在大规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步伐,这样做的后果会使得国际资本在短期内进入快输出快,进而会给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依据国际经验显示,资本账户开放有着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利率和汇率也趋向于市场化,这是一个国家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基础和前提[4]。我国在2015年之后,建立了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协调体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要实现真正的利率汇率市场化还需要继续努力。基于利率和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在岸和离岸市场之间的套汇套利活动频繁,这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宗旨是相违背的。
3.3对国内人民币定价体系进行统一
从美国美元的离岸市场定价经验来看,在市场环境正常的情况下,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元有着较高的关联性。自从2008年以后,美国在对美元进行改革的种种方案当中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美国的本土机构对资产定权有着绝对的掌控权。离岸资产和全球的资产定价要以在岸资产作为基本的标准和准则。在2014年,纽约的一个交易所成功对LIBOR公司所有权进行收购,LIBOR的管理和运营机构是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基准利率管理公司,离岸美元资产定价基准的运营和管理权已经回到了在岸的机构。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发展渠道和美元的离岸市场发展渠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到目前为止,离岸的市场利率波动大于在岸市场,且愈演愈烈。人民币在香港市场上的产品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了银行的一些业务,人民币债券的定价基准还没有完全形成,衍生出来的产品交易规模是内地的6.5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香港的离岸市场在定价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在岸的人民币基准率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并且它的优势和特点也在慢慢的显现出来,所以,也更有可能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准则。我国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对人民币定价体系的现状进行改变,对人民币的定价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使得报价实体得到扩充,研发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和体制,对其功能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化,若想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国内的人民币定价体系进行统一,探索出更多适合发展金融的产品和体系。
参考文献:
[1]田乐蒙,刘雨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识别研究——基于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8,32(01):140-144.
[2]连太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在岸离岸人民币定价探析[J].福建金融,2016(11):67-69.
[3]杨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联动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000(019):149-152.
[4]Vadim Ponomarev.人民币国际化对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