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

2021-09-10 21:41鲍昊喆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大学生

鲍昊喆

摘要:笔者通过收集500条在校大学生的QQ个性签名,从情感、工作、学习、爱好、理想,社会热点等方面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对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心态;个性签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主力军,所以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

社会心态一词在媒体界和学术界都已得到广泛关注和使用,社会心态是一个动态过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变化,包括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针对某一特定时期来看社会心态又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在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心态会出现变化,但总体是比较稳定的。

二、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概况

笔者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不同年级的500条大学生的QQ个性签名,研究大学生的情感、学习、工作、社会热点等其他方面。调查共收集500条签名,内容涉及情感的有125条,学习125,工作100条,条,55条是参与讨论社会热点,其他类95条。笔者以年级为代表,结合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和家庭背景,分类描述大学生通过情感、学习、工作、社会热点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心态的变化。

(二)大学生的情感方面

从收集的125条签名中有85条是关于爱情,25条关于友情,仅有15条是关于亲情。在爱情方面,大学生们对爱情有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但恋爱的过程中往往情绪起伏大,多愁善感;在友情方面,友情成为大学生情感生活的第二重要部分,但在大一时,有32.3%的同学的签名,涉及寝室关系,不能很好的适应群居生活;在亲情方面,亲情作为一种极为稳固的、根深蒂固的情感纽带没有出现太大变化,但也有的同学对亲情依赖程度过大,不能自主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情感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不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变化,一直比较稳定;其次,在收集的个性签名中,女生80条,男生45条。女生占了64%男生占了36%,这表明女大学生更为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生活;再次,文科专业的大学生的情感相较于理科生更加丰富,在收集的个性签名中,文科专业的学生83条,理科专业的学生42条。

(三)学习方面

学习方面,就年级而言,大一和大三占的比重较大,大一由于初到大学生校园,对学习还报有一定的热情,学习的人数比较多,随着对学习环境氛围的熟悉到大二年级学习的人数减少,大三正是面临考研和就业的选择,对学习的积极性相应提高,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同学后悔没有及时学习。大四学习的人数最少,仅有10人,且主要出于毕业论文的需要;就性别而言,男女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存在的差异不明显,对研究没有太大的影响;就专业而言,由于专业不同,对学习的内容上也有不同,对研究也没有太大影响;就家庭背景而言,大多数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更加注重学习,更珍惜学习的机会。但总体来说,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缺乏主动性,很多大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有13%的签名涉及老师划重点,不想背书以及害怕挂科的情绪。

三、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措施

(一) 培育积极的自我认知力

积极的认知能力是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前提,它既包括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与评价,也包括对他人的客观认识和评价,大学生可以通过“他观我”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认知能力训练。[2]同时,当我们找到自己并且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之后,还要学会积极悦纳自我。自我悦纳既是自我接受、自我喜欢、自我欣赏、接纳自己的第一步,也是培育积极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接受完整的自我,才会理解、包容他人,与人友善相处,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客观认知和评价,进而树立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理智的行为方式。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是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载体,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是营造和谐校园育人环境的核心。[3]首先,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规范化,形成独特的的校园精神文化,以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其次,要建设有形的精神文化。在活动中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三)营造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务必需要营造一个宽容、安定的社会环境。[4]一方面,要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必须要旗帜鲜明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对社会上不正之风和消极思想的渗透,抵制个人和拜金主义等腐朽观念的侵蚀,营造一个全民讲文明、有道德、努力进步的积极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趙雅颉.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J].理论观察,2016(1):138-139.

[3]曹均学,徐国平.以“君子人格”涵养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路径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13-116.

[4]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本文系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工专项课题“自媒体景观下大学生社会心态实证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0YXS03)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培育维度探析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谣言倒逼“真相”?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