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楷书字体横平竖直、结构严谨,楷书中的“楷”内含法度、法式之意,是学书者初学入门的良好书体。欧阳询、褚遂良用笔师承二王,笔画遒劲简洁,运笔自然流畅,不激厉亦不迟滞。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既通二王笔法又有行书意味,尤其是《大字阴符经》,其中俯仰变化,牵丝连带均已有明显的表现。学书者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基础,依次临习褚遂良的《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继而临习《雁塔圣教序》,以此顺序,可为学习行草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便于学书者理解行草书之中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
【关键词】欧阳询;褚遂良;楷书选帖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0-0032-02
【作者简介】伍根元,江苏省江左书画院(南京,200013)教师,一级教师。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一种重要的书体,它是由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三国时期,楷书的字形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楷书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楷书法度。楷书字体横平竖直,结构严谨,唐代书家在此基础上对楷书的用笔和结体进行规范,为后世学书者树立了楷模。清梁<F:\教育8本书\江苏教育2021\江苏教育4期\书法4期\献.pdf>在《评书帖》中评价唐代书法特征为“唐人尚法”,“法”即法度。故楷书中的“楷”内涵法度、法式之意。
一、书家特征
唐代书家依法度而书,其中法度较为森严者,当属欧阳询率更。欧阳询,“初唐四大家”之一,其书瘦硬险劲。《旧唐书·欧阳询传》云:“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 张怀瓘《书断》中言:“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窦臮《述书赋》云:“若乃出自三公,一家面首,欧阳在焉。”由此可知,欧阳询诸体兼善,真书师承王右军、王大令、智永、刘珉,且欧阳询书风相较于智永,多了一分风神;相较于虞世南则少了一点柔润。又因刘珉在学书过程中兼容南北,故欧阳询笔下也带有险劲的北碑遗韵,最终形成了他森然若矛戟,骨气洞达的书风。在他众多代表作品中,《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晚年经意之作。其书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布白匀整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清人郭尚先评“《九成宫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又赞其“为翰墨之冠”。后世习楷者多将《九成宫醴泉铭》奉为圭臬,褚遂良在学书初期受其影响颇深。
褚遂良,“初唐四大家”之一,被誉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初期学书风格受欧阳询与虞世南的影响。清梁<F:\教育8本书\江苏教育2021\江苏教育4期\书法4期\献.pdf>《评书帖》云:“褚河南书《龙门三龛记》,中年笔也,平正刚健,法本欧阳,多参八分。”可知,欧阳询对其影响深远,后师法二王,用笔灵活多变,形成秀逸灵动,清劲古雅的自家面貌。褚遂良传世之作颇多,《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作品影响深远,其中《倪宽赞》与《大字阴符经》真伪不定,极有可能为后世临写之本,但用笔结体颇有褚之风貌,仍是后人重点的临习对象。《倪宽赞》用笔极富变化,气均力匀,在厚重沉稳的同时讲求灵活轻盈之态,点画舒展,带有隶意,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笔伸展给人平和舒朗之感。《大字阴符经》用笔丰富,以行入楷,多以侧锋取妍,粗细提按极尽变化;结体宽绰,中宫松而不散,随性自然,带有明显的《雁塔圣教序》书写风貌。《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书法风格的作品,《唐人书评》评价其“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笔法温雅,美丽多方”。《雁塔圣教序》以行入楷,清丽刚劲,笔法老成,突破了欧阳询、虞世南的影响,创造出一种清劲古雅的新面貌,增加了楷书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二、教学选帖
在欧阳询与褚遂良二者的书学中,他們同宗二王,又兼容北碑,且二者存在师承关系,笔法相通。不同于当今书法教育多以颜真卿、柳公权作为楷书临习的对象,笔者认为在书法教育中,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基础,依次临习《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继而临习《雁塔圣教序》更具科学性。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欧阳询、褚遂良用笔师承二王,笔画遒劲简洁,运笔自然流畅,不激厉亦不迟滞。而颜柳之书,中正端稳,用笔富含篆籀之气,起收笔有明显顿按,相较于欧褚二人稍显凝滞之感,且学生在临写之中,极易将起收笔的停顿夸张变强,久而久之形成勾描填涂的习惯,不利于学生体会用笔的感受。
其二,《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温厚,中宫紧密,间架稳定,适于初学。欧阳询《八诀》将书法中八个常用点画做了形象易懂的比喻,这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点画的想象力,有利于他们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倪宽赞》相较于《九成宫醴泉铭》用笔稍灵活,结体仍是中宫紧密,《大字阴符经》相较于《倪宽赞》则更加灵活多变,笔势强劲,中宫松动却不松散,已有行书意味,行笔间有《雁塔圣教序》之风。学生以此顺序临习,方可领悟其中自然变化,婀娜清丽之姿,体悟楷书筋骨风神。
其三,赵子昂曾言“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笔法从未改变,结字却因时代而各有特点。其中笔法是指不激不历、风规自远的二王笔法,颜柳二人也同样师法二王后加入金石之感,形成独特的自我风格。对于学生的楷书临习,笔者认为应当从风格较为温厚的书家入手,而非风格过于独特的颜柳。在学生了解用笔方式、行笔节奏以及结构特点之后,方可追求各家所长,再学习颜柳之书。那时,学生已了解用笔之法,自然也就不必担心他们描摹勾勒,徒留其形了。
其四,《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既通二王笔法,又有行书意味。尤其是《大字阴符经》,其中俯仰变化,牵丝引带均已有明显的表现,对于学生学习行草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便于理解行草书之中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书法,应当追求中正平和之感,当以欧褚入手,培养学生兴趣,深刻了解其中笔法韵味,以便增加对行草书连贯欹侧的认知,从而使得学生学习书法之路变得长久而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