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阳 圣倩倩
摘要: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础的生产活动之一,对农耕文明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农业呈现多功能发展的趋势,目前集游玩、体验、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项目广受青睐。本文以南京八卦洲农业嘉年华为切入口,分析农业嘉年华模式中的农业景观设计。
关键词:农业嘉年华;景观设计;八卦洲
1 研究概述
1.1 农业嘉年华的内涵
农业嘉年华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嘉年华与农业的有机融合,是农业主题庆典活动,如今已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载体,是对传统嘉年华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传统嘉年华活动内容单一,并且受众人群有较强的局限性,而农业嘉年华则结合科技的手段将农业以一种新型方式展示出来,能让更多人感受农业丰收的氛围,参与有数千年历史的劳作活动。
南京嘉年华以农业场地为基础,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打造互动体验性娱乐区域,展现金陵农业历史和民俗文化。科技对于带动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在耕种环节帮助农民增收,更在展示环节提升了展示的多样性。近年来广受推崇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都市附近(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的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农业。
农业嘉年华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展示模式,能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对接平台,减少中间环节的收益损耗,还能让消费者更加充分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现代化农业生产背景下的一整套生产流程。
1.2 南京农业嘉年华简介
截至2020年,农业嘉年华已在南京举办了十六届,是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农业与金陵文化结合而催生出的一种新价值产业链,作为新媒介有效传播了金陵文化。2020年第十六届南京农业嘉年华于2020年9月22日在栖霞区八卦洲陌上花渡开幕。
南京八卦洲陌上花渡园区地处江北新区的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全园占地1788亩,以农业嘉年华为核心,以休闲农业为主题,打造农业综合体。场地内有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有火车旅馆、生态餐厅等景观亮点。
自2017年起,南京市政府明确规划将打造八卦洲南京农业嘉年华展示体验核心区、江北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区、城市中心生态休闲农业区,借助农业嘉年华的活动,对该区域的农业资源和休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形成农旅特色小镇。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南京农业嘉年华已经从最初的休闲农业园区推介、名牌农产品推介、农家美食现场制作、民间绝技现场展示等简单的四大板块发展到展、娱、商、演、学、研全方位的扩展,并最终达到品牌推广的效果[1]。现在,南京农业嘉年华发展成了全面展示南京市农业发展成就的品牌性活动。
1.3 农业嘉年华现存问题及策略
南京市政府起初打造八卦洲农业嘉年华的目标是能对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和休闲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农旅特色小镇。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周边居民的受益仍然较小。虽然农业嘉年华在规模上已初具雏形,但对周边资源的整合作用仍然较小,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并没有得到改善。
文化宣传力度不到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南京农业嘉年华目前仍只在小众群体中有关注度,大多数都市居民对此不了解,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群体而言,相比于嘉年华,音乐节可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农业嘉年华应该寻找到与当下主流文化共通的点,并借此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场地相关设施后期维护不到位也是其中一个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场地内的娱乐设施缺乏一定的维护,相关使用设备出现老旧损坏现象,而景观则呈现出了自然生長的野性,明显与开始的设计意图不符。2020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农业嘉年华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但只有保证场地的娱乐性才能吸引足够多的游客。
2 农业嘉年华模式的景观设计
2.1 农业嘉年华模式下温室景观空间设计
农业嘉年华与传统的农业景观的一大区别在于它需要有足够面积的温室空间对游客进行展陈的介绍。例如,南京农业嘉年华陌上花渡景区内的百合馆内陈列着丰富的植物,并根据地域进行区分和详细介绍。每一个省有专属的植物展陈区域,广东省区域的植物一般是热带植物,而甘肃省的展陈则更偏向于沙漠景观,通过风格迥异的景观表达不同地域的特色,能使游客对于每个省的景观有直观的感受。因此,农业嘉年华温室景观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用景观设计的手段去展现某一主题与地域特色。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温室空间的分割合理、景观游线的设计符合规范[2]。除此以外,因为农业嘉年华必须具备可持续性经营的条件,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融入对科学、艺术和经济的考虑。
温室景观空间设计相对于室外景观空间的设计更难。在自然的条件下,竖向高度对于景观设计的制约较小,更多的是处理高差的变化。而在室内空间中,不仅建筑的高度制约着设计的表达,更因为温室的顶部大部分为玻璃,在地域性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光线强度对植物的影响,北方植物在种植和后期维护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的养护需要更高的成本,只有少部分的植物可以得到很好的养护,这也给温室空间景观设计带来了另一大挑战。景观的主体是植物,水体、石材还有构筑物等只是起衬托的作用,在室外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是第一要义,必须选取当地适种树种,但农业嘉年华的温室空间主要起科普作用,因此必须对各地的植物进行展陈。在设计时,可以在条件制约的情况下,更多地考虑耐性强的树种,如热带植物中的棕榈在南京地区就可以很好地生长,维护成本较低。景观设计本质上是经济生产的附属物,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景观设计也由此而生。所以,考虑到温室空间的特殊性[3],可以在适当牺牲景观丰富度的基础上,对场地后期的维护成本进行更多的考量。
2.2 农业嘉年华模式下的室外景观设计
对于农业嘉年华模式下的室外空间而言,最重要的是场地景观的丰富度。农业嘉年华是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衍生物,它给远离乡村、远离农业生产的都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走进农业的机会。因此,可以以农业生产为主题,运用景观设计的手段,在较大的空间内展现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景观。
在陌上花渡景区内,有采摘园、稻田捉鱼、水上乐园等不同类型的景观,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全园整体有着明显的分区,温室空间和室外空间相分离,但在具体分区上却显得较为混乱。农业嘉年华目前仍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大众对其的了解还不足,所以来景区参观的游客多出于亲子游或校园组织的远游活动,其中有个不可忽视的主体就是儿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天生就对未知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功能分区的时候应将儿童活动区设置在景区入口处,方便儿童能快速对场地产生兴趣。而在现在的场地中,主要的儿童活动区布置在场地的角落,与入口的距离较远,通达性较差。
农业嘉年华的景观除了具备传统的美学、经济价值外,文化价值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如何体现农民丰收的场景,如何展现当地的文化内涵,都成了重要的问题。对前者而言,陌上花渡起到了极好的范例作用,场地的各景观可以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农业生产的场景,让游客对于农业生产这一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产活动有了直观清晰的了解。尤其是在场地内设置了许多知识科普板,用卡通的形式向游客科普各类常见的农业植物的相关知识,这对于农业文化的传播是很有益的。
但在文化内涵的展现的处理方面,笔者认为该项目略有不足,在游览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独属于金陵的场地文化。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城市。在这样一个城市中举办农业嘉年华,更需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不只要用语言以及图形的方式,而要直接在“大地上作画”。这是属于景观的独特浪漫方式,也可以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嘉年华的景观形式日趋多样化。从广度来说,农业嘉年华已集展、娱、商、演、学、研于一体,如今需要做的是拓展产业深度,提升景观的丰富度和可玩性。农业嘉年华的室外景观是一种农业景观,在如今高楼林立的都市中,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理应得到大力推广,但从场地本身的角度出发,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可玩性,才能吸引到游客。
2.3 农业嘉年华模式下的互动体验性设计
近年来,互动体验性设计受到了日趋广泛的关注[4],做到了让游览者也参与到景观设计中。以前该设计通常是在街旁绿地或公园内等儿童活动场地中零散分布,然而随着理念的不断创新发展,在一些城市的农业嘉年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互动体验性设计的融入。例如,以豌豆的形象为原型,模仿著名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豌豆射手设计的播种机,通过游览者的操作让种子凭借风媒播种。在陌上花渡景区内,这种形式的设计应该得到引进,它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当下时代的流行元素,也让原本单调的景观更具可玩性。
互动体验性设计是通过作用于人的五感,让景观产生多维度的影响。传统的景观设计只会给人的视觉带来冲击力,少数的景观还能带来听觉上的震撼,但这仍有极大的局限性。互动体验性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的多个感官,让设计能给人带来更加强烈和持续性的体验。
南京农业嘉年华可以效仿北京的农业嘉年华,设计一些可互动的美食品尝环节,通过对场地内活动的丰富,更好地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农业本身就需要人为参与,当人类发现粮食是可以人为种植的时候就开始走上粮食生产的道路,这让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飞跃,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而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已经与土地脱节,设置农业嘉年华的目的之一也在于重新加固人与土地之间的联系,而这不是简单的景观的营造就能做到的。对于实际参与的活动,人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也会有更长时间的记忆。
2.4 农业嘉年华的植物选择
对于农业嘉年华的植物选择,要尽量考虑因地制宜,选取当地本土农作物,以降低经济成本。另外,场地内农作物的四季丰富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在传统的景观設计中,场地内的植物要做到能体现四季交替,以提高场地景观的丰富度。
但对于农业景观来说,更多时候是需要大面积的场地表现一种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的。例如,陌上花渡景区内的稻田守望景观,就是由大面积的稻田构成的[5]。当丰收的季节过去后,原有的场地呈现的是荒芜的状态,这时就需要用另外的农作物对此进行补充,以提高场地的丰富度,在场地内形成四季连续的景观。植物对于场地的影响自是不必多说,只有植物的加入才能让景观具有更强的完整性。
3 结语
农业景观于中国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如今,仍有较多的人口是农村户口,从事着农业生产活动。不同于城市内的植物造景是为了更好地呈现自然的景观效果。对于农民而言,他们时刻都在与自然发生关系,从事的也是“最接地气”的工作。因此,在设计农业嘉年华的植物造景的时候,原有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改变,园林要呈现给他们的不再是精心设计的景观,以让他们获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而是通过一系列带有文化教育意义的景观,表达对于他们工作的赞美,对于他们辛勤付出的赞赏。
农业景观是未来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虽然时至2020年南京已经举行了十六届农业嘉年华,但经过对场地的调研,发现场地本身的定位并不明确,场地内很多景观缺乏后期维护,无法吸引城市中的人来此参观以达到进一步宣传农业文化的目的。而想要进一步扩大农业嘉年华的影响力,植物造景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在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美学欣赏中达到平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磊.浅析农业嘉年华温室中景观空间利用与立体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11):101-103.
[2] 赵英杰.基于农业元素的体验性设计方法探讨——以农业嘉年华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09):145-147.
[3] 杨亚坤.浅析农业嘉年华主题场馆中的展陈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01):168-170.
[4] 徐若愚,火艳.文化景观中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J].设计(上),2018(12):55-57.
[5]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7.
作者简介:刘宇阳(2000—),男,江苏句容人,本科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圣倩倩(1989—),女,安徽固镇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