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伟 郝延强
贺兰砚的历史
宁夏贺兰石砚,因其石料产于贺兰山而得名。贺兰山在银川西三十公里处,群峰迭翠,南北绵延数百里。贺兰石产在贺兰山小口子,又名小滚钟口,分前山石、后山石两种。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撰写的《宁夏府志》卷三,有这样的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此处是记载前山石。因晚清时期时任宁夏道台的谢威风尤喜贺兰砚,于当时招募南方匠人来宁制作砚台,遂将南北工艺熔于一炉使贺兰砚更具风格。解放后,国内的工匠继承了传统的贺兰石刻技艺,结合现代的工艺、工具,将贺兰石刻的雕刻推陈出新。如今宁夏贺兰砚雕刻技术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贺兰砚的制作
贺兰砚的雕刻工艺复杂,通过选材、石材设计、原加工、精雕刻、抛光、匹配六个过程来完成。根据砚台的特点,利用两种颜色相互触发,巧用不同的色彩雕刻出不同的图案,成为砚台区别于其他砚台的主要艺术属性。贺兰砚有着广泛的创作题材,包括人物、山水、动物、花鸟、草虫等,在墨的形态上有仿墨、盖墨等。
贺兰砚的制作丛采石开始,贺兰石从开采阶段就是全部由人工进行。贺兰山上石矿分为两部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后山的分别在于石料的品质,相对而言距离贺兰山口近十公里的后山石料更佳,后山所出石料颜色更加深邃,也更加细腻。贺兰石开采出后,将会由人工根据颜色、细腻程度进行区分,从而制作成不同类型的贺兰砚或者一些其他的工艺品。
高端的贺兰砚需要根据作品想要展现的题材专门挑选原材料,需要专人通过分析贺兰石原料的石质、大小、形状,并带有设计眼光进行区分。原材料根据以上条件进行区分后需要进行初步的切割,从而展现出石料的特点。贺兰石的雕刻讲究展现自然之美,雕刻师在面对大型的板材石料时往往会根据石料本身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分析石料的厚度、颜色分布,纹路走向等进行雕琢。
设计石砚的目的是将天然的纹路、图案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以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贺兰石最为难得的是“石眼”,如何将“石眼”清晰明了、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以达到设计目的是贺兰石设计的难点。设计砚台要因材施工,每一块贺兰石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才能增加贺兰石的艺术价值。除了传统的贺兰石以外,天然的贺兰石中还存在另一种极品原石——“红岗”,“红岗”和“石眼”都需要被充分利用起来,在天然色彩中加以雕琢,才能更好展现贺兰石砚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设计石砚最终的目的就是提升原石的观赏性增强原石的艺术价值。
每一块图形复杂的石砚,在设计之初都必须深思熟虑,只有雕刻师反复斟酌才能在原石上构思出优美的图案。石砚的设计可以根据原石图案进行,也可以根据图案来选择原石,但是最终要达到图案与设计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效果。
手工钻是贺兰砚加工之初运用最多的一种工具,手工钻作为现代化工具不仅增强了贺兰石的雕刻效率也提升了雕琢技巧,手工钻不同型号的钻头对应着不同的原石处理技法。加工之初还会用到吊磨,也是雕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该工具通过无级变速的脚踏板来控制速度以影响输出,操作简单精度高。如果说手工钻是粗加工贺兰石,吊磨则是进一步雕琢细微之处,二者在工序上处于先后顺序。经过手工钻和吊磨的粗加工后,贺兰砚就可以进入精雕环节,这一环节开始对雕刻师有了严格的要求,雕刻师的经验和对工具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石刻的艺术效果。
精雕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掏砚堂造型,然后进行周边纹饰的雕刻,这就要求雕刻师在雕刻师精力集中,同时能够把握整体雕刻进度,主体纹饰的雕琢要为附属纹饰留有余地。精雕所用的工具有尖刀、铲刀、平刀等,形状基本相同,名称不同主要是因为刀头大小不一,不同大小的刀头对应不同厚度、图案的石料,细节不同的纹饰也会用到不止一种工具。一块贺兰石想要成为一件艺术品,对雕刻师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雕刻师具有老练的雕刻手法、丰富的雕刻经验,还要雕刻师具有艺术修养,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极品贺兰砚的诞生绝不是一蹴而就,都是由雕刻师在成千上万件作品中精益求精的结果。雕刻师肩负着贺兰石成材的希望,在雕刻过程中有许多图案复杂、石质不均的原材料,只要雕刻师稍有不慎就会破坏贺兰石的整体性,而导致破坏整个贺兰砚。
贺兰砚的雕刻讲究体现石材的本身色彩,所以鉴别贺兰砚的好坏不仅要参考雕刻图案完美与否,还要看石材本身的颜色是否被充分利用。不同题材的雕刻对雕刻师力度掌握的考究是十分苛刻的,想要体现纹饰的精美,在行刀时就必须掌握好力度,又准又稳是每个雕刻师一生的追求,想要做到又稳又准,要对所雕刻图形掌握到极致,需要不断地练习。
抛光是贺兰砚制作的最后一个流程,实际上抛光不仅是对贺兰砚进行一次简单的打磨,而是对雕刻工艺的一次整体改进,每一个作品的纹饰在经过抛光后,磨平了棱角增添了光泽,会使作品的观赏性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保留贺兰石的自然风韵。
贺兰砚雕刻技艺的价值及现状
贺兰砚的雕刻技艺可谓是影响古今,在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上得到了历史上文人墨客的肯定,社会各界的收藏人士对贺兰砚的雕刻艺术给予了极大关注,贺兰砚的收藏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
历史文化价值。贺兰砚的历史传承悠久,是中国砚台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贺兰砚的产生及发展随着古代历史进程的推进不断更新换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贺兰砚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剖析也是对现有文献记录的验证,贺兰砚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传承贺兰砚是对宁夏地方特色文化的提炼,也是对创新文化产业的有力补充。
艺术价值。贺兰砚的雕刻艺术注重“相石”和“俏彩”,是根据原石呈现出的紫色和绿色进行创作,这种独特的造型让贺兰砚在中国古代砚台文化中独树一帜,经过现代化的发展,贺兰砚的题材不断丰富,造型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商业价值。贺兰砚作为具有特色的地方工艺品,从最初的使用价值过渡到观赏价值,已经成为了宁夏旅游必不可少的风景线。贺兰砚的相关产业一直在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到销售的整条产品供应链,为宁夏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宁夏提升旅游形象增加了历史底蕴,贺兰砚的发展对宁夏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贺兰砚雕刻的传承和发展
贺兰砚雕刻始于张云亭,经过闫家三代传承,逐渐形成,但是目前闫氏家传技艺已经逐渐失传,贺兰砚雕刻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主要原因是传承序列中缺乏专业美术出身的接班人,技艺传承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练习,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下,城市年轻人不愿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同时学习期间收入较少更加阻碍了贺兰砚技术的传承。
目前賀兰砚雕刻艺术总体保持着向上发展的状态,雕刻内容上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为收藏界不断贡献着新的作品,希望贺兰砚的相关产业能够在传承方面着重发展,将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让贺兰砚走出宁夏,传承更久。
作者单位: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宁夏文史研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