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虹
【摘 要】本文所展示的教学案例,是通过将PBL理论与本土化的跨学科教育相结合,探讨了教学方式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即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设计,利用“玩看做读”四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通过交叉学科的多层嵌套,交互激发他们的演讲能力、创造能力及写作能力等,在完成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授之以渔。
【关键词】项目化;跨学科;案例分析
项目化学习(PBL)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在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以项目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项目化学习(PBL)理论依据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实践,倡导通过探究、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项目化学习(PBL)的实践中,深圳市龙岗区依山郡小学结合跨学科教育理念,将语文与科学、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多维度产出教学成果。区别传统的分科填鸭教学模式,利用“玩看做读”四位一体的跨学科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所长,寓教于乐。
在学习完《赵州桥》后,桥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学生自发地去观赏身边的桥。以此为契机,从语文、美术、科学三个学科出发,基于项目化学习(PBL)教学法,策划一系列“一起来瞧桥”跨学科教育活动,通过“认识桥、探索桥、制作桥”的设计,指导学生通过制作、搜集、体验等方式,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掌握問题解决方法,提升观察力、创造力及主动性,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把枯燥的课本变得生动真实,让学习与生活融会贯通。
你一言我一语,提高演讲能力
演讲是对学习知识扎实与否的最好检验方式之一,通过准备一场演讲,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有创意的学生,还可以配合戏剧表演、观众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得以充分展示自己,提升学习兴趣。
通过前期对生活中桥的观察,引导学生主动从网络、书籍等渠道获取信息,认识、了解形式多样的桥梁以及桥梁的作用,记录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素材,形成演讲内容并在口语交际课上作分享。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口语分享内容,参考《赵州桥》的文章结构,提炼成为一篇习作,教师可选取优秀作文以范文榜样在班级门口展示栏中展出。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信息整理、归纳的能力,培养公共演讲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你一笔我一画,提高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特殊认知过程,学生通过接受教师从绘画角度讲授的知识和方法,将物体结构、文化历史和美的享受统一起来。这一过程不仅是重塑认知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对美的享受、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通过美术教师的指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桥的不同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心目中桥的样子。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桥也可以千人千面,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你一折我一剪,提高协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的日常教学中,动手能更真切地满足他们这种需要。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绘制的桥梁草图选择相关工具及材料,初步掌握制作桥梁模型的基本技能。在桥的搭建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动手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各小组桥梁制作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票选出最能代表班级的创意桥梁,由小组全体成员在桥梁制作模型上签字,参加年级优秀桥梁的评选、展示。小组成员录制视频,可综合运用绘画、文字、演讲等形式在微信上展示小组制作的桥梁模型,由全年级学生投票选出年级的创意桥梁之王,并在学习科技作品展上进行展出。
本次项目化学习(PBL)跨学科的教育方法实践,在充分考虑所处班级的学生特点、教学目的及成果产出的情况下,主要立足点在于低年段学生的兴趣培育及知识圈层的打通。通过跨学科的变化式引导,从不同侧面让学生通过一个主题,从动眼、动脑、动手三方面,在不同知识架构体系切换,多角度地塑造对教学主题的兴趣;在难度设计上,通过循序渐进的难度设置,给学生设置“升级打怪”式的递进式任务,打造复合式知识框架,从而实现跨学科融合目的。
我们如今所在的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教师,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育怎样的人。我认为,我们要培养的是面对未来的人,不只是在学科考试拿到一个好分数,也不是在才艺比赛中拿到一个好名次,更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应当是富有创造性、协作能力和敢于创造的年轻一代。正如歌德所说:“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是都比不上观察。”我认为此处还可以多加一个“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发展不应止步于从纸面到纸面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富有乐趣的实践,真正让知识从纸面落到孩子脑中,激发他们的无限可能。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依山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