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吴晓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上海 201508)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模式联合冷凝吸湿加湿器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超过2d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试验组(n=49),对照组采用加温加湿器联合开放式吸痰。试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模式联合冷凝吸湿加湿器。对比两组患者VAP的发病率、发生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各时间段血气指标水平和通气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各时段血气指标及参数据,P>0.05;试验组患者院期病死率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发病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SAP发生率为18.37%低于对照组38.78%,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模式联合冷凝吸湿加湿器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还可减少及延缓SAP发生。
脑卒中疾病又称为“中风”,在我国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其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群发生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现已出现逐年上涨的趋势。SAP属于脑卒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脑卒中后7d内,且发生率高达30%[1],其也是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提升的首要原因,其还可导致患者延长康复时间及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其死亡[2]。目前临床SAP治疗中常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术,因开放式吸痰期间气道易发生管口感染等,均可增加SAP的发生率[3]。因此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加温加湿器联合开放式吸痰进行治疗,试验组则给予密闭式吸痰模式联合冷凝吸湿加湿器治疗脑卒中SAP,观察其疗效。为进一步提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ICU病房,经气管插管或切开,进行机械通气超过2d的肺炎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试验组(n=49)。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25~75岁,平均(60.11±5.23)岁;机械通气术时间48~845h,平均(241.21±18.54)h。试验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3~77岁,平均(60.23±5.34)岁;机械通气术时间50~850h,平均(243.56±17.9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①两组患者均采用: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呼吸管路,每7d更换1次,据患者临床情况随时进行吸痰。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不限,及时调节呼气终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潮气量(Tidal volume,TV),用以保证患者吸入氧气浓度尽可能低时,患者脉血pH值保持正常,血氧饱和度(SaO2)>0.90。②对照组采用M730贮水罐,将加热器温度设置在37°C,定时清理吸气管路和呼气管路收集器内的冷凝水。采用苏州市鑫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吸痰期间去下呼吸机,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步骤,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患者呼吸道,按压开启开关进行吸痰。吸痰完毕后,重新连接呼吸机,将用过的一次性吸痰管丢进医疗废弃箱内。③试验组患者于呼吸机和气道处装置由宁波博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吸湿冷凝加湿器,1~2d置换1次。采用广州赛葆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FR12)型密闭式吸痰管,其连接在患者气管切开口和呼吸机Y型管之间,吸痰时可直接将吸痰管末端接吸引管,而后将吸痰管缓慢送入气道按压开启开关进行吸痰,吸痰后利用吸痰管内冲洗管将其冲刷干净,并抽离吸痰管及分离吸引管,将吸痰管保护帽盖回吸痰管末端,防止吸痰管污染,每1~2d置换1套吸痰管。
①观察两组患者SAP发生率及SAP发生时间。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1h、1d及脱机前气道平均压力(MAP)、气道峰值压力(PAP)、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潮气量(VT)、住院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机前潮气量、气道峰值压力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各时段血气指标及参数据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各时段血气指标及参数表达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各时段血气指标及参数表达水平对比(±s)
组别 时间 MAP(mmHg) PAP(mmHg) PaO2/FiO2 PCO2(mmHg) VT(mL)1h 8.52±1.91 17.56±3.21 166.21±31.54 51.12±22.21 405.21±77.12 1d 8.64±2.01 17.73±3.72 189.45±36.98 47.21±17.36 403.34±75.45脱机前 7.94±1.84 16.92±3.67 279.17±33.71 46.31±12.34 426.74±79.28对照组(n=49)1h 8.6±1.73 17.42±3.94 156.98±39.21 53.21±23.45 407.21±63.54 1d 8.13±1.62 17.98±3.51 186.72±36.54 46.23±19.23 403.45±61.28脱机前 7.67±1.63 16.84±3.24 286.71±31.94 45.35±12.54 421.78±66.47统计值(1h) 0.303 0.193 1.284 0.454 0.121 P(1d) 0.763 0.847 0.202 0.651 0.904统计值(脱机前) 1.383 0.342 0.368 0.265 0.008统计值(1h) 0.170 0.733 0.714 0.792 0.994 P(1d) 0.513 0.114 1.137 0.382 0.336统计值(脱机前) 0.609 0.909 0.259 0.703 0.738试验组(n=49)
试验组患者院期病死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试验组发病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SAP发生率为18.37%低于对照组38.7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SAP发病时间、SAP发生率、病死率
目前在治疗SAP中,主要是针对SAP易感染因素[4]。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许多易感染因素不能完全避免,然而许多研究证实,采用相应的针对措施是可以减少部分SAP的发生。由于开放式吸痰模式进行时,空气通道与人体气道相通、管道口处的污染、操作时医护人员手部污染及可能出现不严谨的无菌技术操作等,这些均是提高SAP发生的原因[5]。对此与我们临床中发现的情况类似,因加温加湿器可代替人工气道加湿加热功能,但其在加湿过程中无法将细菌过滤及排除,这可能也是导致SAP发生率提升的原因。
呼吸机使用时,呼吸机回路气道中管内的细菌会随着吸入和喷入气流经过污染冷凝水回流进入气管等人工气道,损伤咽鼻部位黏膜,影响纤毛清除及吞咽功能,使插管管内及气囊中粘附细菌[6]。为此,如何在有创辅助呼吸过程中给患者建立一种类似生理屏障作用的保护装置,以降低呼吸道的感染,而吸湿冷凝加湿器发挥的作用便符合上述设想。其过滤率高达99.999%,当送气流为30L/min时阻力≤0.2kPa,可最大减少呼吸功,当潮气量为500mL时温度输出30°C,且还具有温湿的作用。在研究中发现冷凝加湿器经过呼出气体的水分和热量截留,在加热加湿吸入气体,可有效保证呼吸管路干燥,同时可过滤吸入气体中的细菌,降低感染发生率。密闭式吸痰模式与开放式吸痰模式相比较,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了一次打开吸痰管、断开重连呼吸机的次数,明显缩短了操作步骤,使工作效率提升。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死率对比,P>0.05,可能是机械通气ICU患者病死与多种因素有关,SAP可能只是导致其死亡的其中一种因素。试验组患者发病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SAP发生率为18.37%低于对照组38.78%,P<0.05,说明密闭式吸痰模式联合冷凝吸湿加湿器进行气道吸痰是安全可靠的。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模式联合冷凝吸湿加湿器,可减少SAP发生,减缓患者痛苦,提高治疗速度,减少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同时临床中安全性高且操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