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孕晚期与新生儿睡眠质量Actiwatch监测及其关系

2021-09-10 09:01郭灿张风华李玉芬赵彩红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总分均值状况

郭灿,张风华,2,李玉芬,2,赵彩红,2

(1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山东 青岛 266034; 2 青岛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重要保证[1-2]。婴幼儿期是睡眠行为模式建立的关键阶段[3],为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有必要明确影响儿童早期睡眠的因素。以往儿童睡眠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家庭状况、养育方式、疾病等[4]。“胎源学说”认为,生命早期的环境可以决定个体生理、结构、免疫、代谢和行为学的发育[5-6]。婴儿睡眠是否与生命早期即母亲孕期的睡眠有关,目前仅有一项研究且观察对象为6个月以上婴儿[7]。本研究采用腕表式睡眠监测仪Actiwatch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相结合的方法,监测母亲孕晚期与其新生儿的睡眠状况,首次探讨新生儿睡眠与母亲孕晚期睡眠的关系,以期为孕期及婴儿睡眠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门诊产检的266例孕32~36周妇女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符合纳入条件的50例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为Actiwatch的监测对象。266例孕妇的平均孕周为34.6周。入组50例新生儿中男婴26例,女婴24例,出生体质量为(3.42±0.38)kg。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母亲为青岛市常住人口,非近亲结婚,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均为单胎妊娠,孕龄20~35岁;无精神疾病、智力低下等家族史;孕期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危因素;孕期无镇静剂使用史。新生儿为足月、正常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无产伤、窒息、器质性疾病及神经心理异常。家庭居住条件良好,母婴能够在独立房间睡眠休息。睡眠环境舒适,温度适宜。例如,晚上睡眠不开灯,夜间喂奶仅开较暗的照明灯;白天睡眠适当拉上窗帘,但要保持一定的亮度,衣服宽松柔软,被子厚薄适中。

1.3 睡眠监测和睡眠质量评估

1.3.1母亲孕期睡眠与新生儿睡眠监测 采用Mini Mitter公司的Actiwatch-64进行监测。孕妇将Actiwatch戴于非利手手腕,从孕32周当周开始连续监测28 d;新生儿将Actiwatch戴于右脚踝处,自满28 d开始连续监测28 d。所有监测均在孕妇家中完成,除洗澡等特殊原因外,Actiwatch需全程佩戴[8]。Actiwatch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2月。睡眠监测参数:24 h睡眠总时间、夜晚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白天睡眠时间。为了避免夜醒次数受夜间喂养的影响,统计夜醒次数时将夜间喂养造成的夜醒增加次数剔除。

1.3.2母亲孕期睡眠质量评估 采用PSQI对266例孕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9]。PSQI包含7个因子(主观睡眠、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由18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0~3等级,换算为每个因子得分0~3分,累计得分即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总分≥8分为有睡眠障碍[10]。

1.3.3伦理审查和质量控制 充分告知研究对象研究流程、注意事项、参与研究的益处与风险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问卷采集和睡眠监测实施前,统一培训研究人员,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孕妇、婴儿随访日程表开展随访。

1.4 观察指标

①以PSQI总分8分为分界点(总分<8分为睡眠质量良好,总分≥8分为睡眠障碍)将266例孕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孕妇PSQI各维度得分、总分的差异。②以50例32周孕妇28 d的睡眠监测参数为影响因素,以24 h睡眠总时间≥8 h、夜晚睡眠时间≥7 h、入睡潜伏期≤30 min、夜醒次数≤2次、白天睡眠时间≥1 h为正常睡眠参数,分别按每个参数正常与否将母亲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相应睡眠参数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母亲孕期睡眠状况

本文266例孕妇中PSQI总分≥8分者8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2.3%。有睡眠障碍的孕妇与睡眠质量良好的孕妇相比,PSQ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1~-6.54,P<0.05)。见表1。选取50例孕妇的Actiwatch监测数据:24 h睡眠总时间为(8.10±0.93)h、夜晚睡眠时间为(7.06±0.82)h、入睡潜伏期为(25.46±11.75)min、夜醒次数为(1.14±0.81)次、白天睡眠时间为(1.04±0.31)h。

表1 两组孕妇睡眠质量相关指标评分比较(分,

2.2 新生儿睡眠状况

本文50例新生儿的Actiwatch监测数据:24 h睡眠总时间为(16.33±1.04)h,夜晚睡眠时间为(10.09±0.85)h,入睡潜伏期为(26.43±8.67)min,夜醒次数为(2.97±1.12)次,白天睡眠时间为(6.24±0.73)h。本组有18例新生儿入睡潜伏期>30 min,入睡困难的发生率为36.0%;有19例新生儿夜醒次数>2次,频繁夜醒的发生率为38.0%。

2.3 新生儿睡眠与母亲孕期睡眠的关系

2.3.1新生儿与母亲孕期24 h睡眠总时间的关系孕妇24 h睡眠总时间≥8 h者30例,其新生儿的24 h睡眠总时间为(16.82±0.85)h;孕妇24 h睡眠总时间<8 h者20例,其新生儿24 h睡眠总时间为(15.59±0.86)h。母亲24 h睡眠总时间长者其新生儿24 h睡眠总时间也长,两组新生儿24 h睡眠总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24.70,P<0.01)。

2.3.2新生儿与母亲孕期夜晚睡眠时间的关系孕妇夜晚睡眠时间≥7 h者29例,其新生儿夜晚睡眠时间为(10.48±0.74)h;孕妇夜晚睡眠时间<7 h者21例,其新生儿夜晚睡眠时间为(9.56±0.71)h。母亲夜晚睡眠时间长者其新生儿夜晚睡眠时间也长,两组新生儿夜晚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49,P<0.01)。

2.3.3新生儿与母亲孕期夜醒次数的关系 孕妇夜醒次数>2次者15例,其新生儿的夜醒次数为(4.16±0.96)次;孕妇夜醒次数≤2次者35例,共新生儿夜醒次数为(2.46±0.74)次。母亲夜醒次数多者其新生儿夜醒次数也多,两组新生儿夜醒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7,P<0.01)。

2.3.4新生儿与母亲孕期入睡潜伏期的关系 孕妇入睡潜伏期>30 min者16例,其新生儿的入睡潜伏期为(26.43±9.98)min;孕妇入睡潜伏期≤30 min者34例,其新生儿入睡潜伏期为(26.44±8.15)min。两组新生儿入睡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

2.3.5新生儿与母亲孕期白天睡眠时间的关系孕妇白天睡眠时间≥1 h者38例,其新生儿白天睡眠时间为(6.29±0.71)h;孕妇白天睡眠时间<1 h者12例,其新生儿白天睡眠时间为(6.08±0.80)h。两组新生儿白天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05)。

3 讨 论

3.1 母亲孕期睡眠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孕晚期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为32.3%,高于正常成年女性的13.6%[11]。而且睡眠质量差的孕妇与睡眠质量较好的孕妇睡眠状况相差明显。国内有研究采用PQSI对589例孕妇进行睡眠调查,结果显示211例孕妇有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5.8%[12],与文本研究结果接近。TSAI等[13]采用PQSI对台湾地区197例孕晚期妇女进行睡眠调查,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5.1%,高于本研究结果。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地域和环境的不同,台湾地区较大陆生存竞争激烈,孕妇生活压力较大,更易影响睡眠;其二是TSAI等[13]将PQSI总分≥5分界定为睡眠障碍,而本文的界值为大多数研究常规采用的PQSI总分≥8分,由此导致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不同。

本研究采用Actiwatch连续28 d实时监测50例孕妇的睡眠状况,结果显示,孕妇24 h睡眠总时间均值为8.1 h,略低于正常成年女性的8.2 h[14];孕妇的入睡潜伏期均值为25.5 min,较正常成年女性的潜伏期(20 min)长[15]。Actiwatch作为一种客观的睡眠监测手段,与睡眠监测的金标准多导睡眠仪(PSG)的一致性很高(91%)[16]。目前国内大陆地区尚未见孕妇Actiwatch睡眠研究,台湾地区有研究采用Actiwatch对孕29周妇女进行7 d的监测,结果显示,夜晚睡眠时间为6.5 h[13],与本研究孕晚期妇女夜间睡眠时间7.06 h相近。国外有研究者对38例孕24~36周孕妇进行Actiwatch监测,结果显示入睡潜伏期平均为19 min[17],低于本研究。结果有差异的原因可能为:①该研究的监测时间短,仅为一晚,本研究Actiwatch需连续长期佩戴,结果更近真实;②该研究孕妇的孕周较早,妊娠带来的生理心理变化对睡眠影响较轻,而本研究对象为处于孕晚期的孕32~36周妇女。《孕妇睡眠健康指南》推荐,正常孕晚期妇女白天最好有1~2 h的午休,夜晚保证7~8 h睡眠,全天保证8~10 h总睡眠。在参与本研究Actiwatch监测的50例孕妇中,达不到该标准要求的有:白天午休<1 h者12例,夜晚睡眠<7 h者21例,24 h总睡眠时间<8 h者20例,夜醒次数>2次者15例,入睡潜伏期>30 min者16例。由此看出,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孕晚期妇女的睡眠状况亟待改善。建议孕妇夜晚睡前2 h不喝水或少喝水,将夜醒次数控制在2次以下;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上床后不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手机、思考问题等,将入睡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

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客观监测与量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可信度高,表明孕妇是睡眠问题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与孕妇生理心理状况有关:孕晚期随着子宫的逐渐增大,膀胱受压加重,夜尿频繁,可引起夜间觉醒;另外,随着体内孕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水平的逐渐升高,孕妇可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容易发生入睡困难、夜醒等睡眠问题[18]。孕妇的睡眠问题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有必要加强孕期睡眠宣教和咨询指导。孕晚期妇女应加强自己的睡眠管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高质量充足的睡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

3.2 新生儿睡眠状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编著的《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推荐,健康的1~3月龄婴儿夜间睡眠10~11 h,白天睡眠6~8 h,全天应睡16~18 h,入睡潜伏期在30 min以下,夜醒次数为2~3次。在参与本研究Actiwatch监测的50例婴儿中,达不到该标准要求的有:夜晚睡眠<10 h者19例,白天睡眠时间<6 h者18例,24 h睡眠总时间<16 h者19例,入睡潜伏期>30 min者18例,夜醒次数>3次者19例。在上述睡眠参数中,以入睡潜伏期和夜醒次数两项指标尤为重要,因为该两项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指标的高低,入睡潜伏期长、夜醒次数多肯定造成夜晚睡眠时间及24 h睡眠总时间的减少。本研究中50例新生儿平均夜醒次数为2.9次,频繁夜醒的发生率为38.0%,入睡困难的发生率为36.0%。国内黄小娜等[8]和国外SO等[19]采用Actiwatch监测新生儿睡眠结果显示,平均夜醒次数为2.5~3.2次,本研究结果与之相近。BRUNI等[3]采用电话访谈母亲的方式调查了704例新生儿的睡眠状况,结果显示新生儿频繁夜醒的比例为33.2%,入睡困难的比例为14.9%,低于本研究结果。分析原因,BRUNI等[3]采用电话访谈方式调查,可能存在主观偏倚;另外,国外婴儿出生后通常在父母卧室外的婴儿房睡眠,有时夜醒不易被父母察觉。本研究采用的是腕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除洗澡外全程佩戴,避免了主观偏倚和遗漏,结果更准确可靠。

为了避免夜醒次数受过度喂养的影响,本研究已将夜间喂养造成的夜醒增加次数剔除。若将该因素考虑在内,50例新生儿平均夜醒次数还将有所提高。新生儿频繁夜醒等睡眠问题的发生,除与母亲孕晚期睡眠情况有关外,还与新生儿生理特点、照看者不恰当的养育行为有关[20]。新生儿期睡眠与成人不同,分为安静睡眠和活跃睡眠两种状态,活跃睡眠时婴儿可出现皱眉、四肢活动或吸吮动作,家长误以为需要哺乳而过度关注或唤醒婴儿,反而会加剧夜醒。另外,新生儿胃容量小,需要夜间多次哺喂以满足生长需求。建议对家长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建立恰当的睡眠喂养行为[21-22]。

3.3 新生儿睡眠与母亲孕晚期睡眠的关系

本研究中睡眠参数正常的母亲,其新生儿夜间睡眠时间的均值为10.48 h,白天睡眠时间均值为6.29 h,24 h睡眠总时间均值为16.82 h,入睡潜伏期均值为26.44 min,夜醒次数均值为2.46次,与《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中提供的正常参数一致。睡眠参数不正常的母亲,其新生儿夜间睡眠时间均值为9.56 h,24 h睡眠总时间均值为15.59 h,夜醒次数均值为4.16次,夜间睡眠时间均值和24 h睡眠总时间均值均低于上述指南中提供的正常参数,夜醒次数均值高于上述指南中提供的正常参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母亲孕期24 h睡眠总时间、夜晚睡眠时间长的新生儿,其24 h睡眠总时间、夜晚睡眠时间也较长,母亲孕期夜醒次数多的新生儿夜醒次数也较多。表明孕晚期母亲睡眠状况会对新生儿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

新生儿睡眠状况与母亲孕晚期睡眠有关,其原因可能为:有健康、充足睡眠的孕妇,胎儿可以获得更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特别是能保证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有利于出生后新生儿正常睡眠-觉醒模式的建立[23]。有研究结果表明,反复觉醒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这一变化在夜醒消失一段时间后仍然存在[24]。孕妇出现反复夜醒,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体内皮质醇浓度增高,继而引发胎儿觉醒时间增加,这一效应可能会持续至新生儿期[25]。本文研究结果还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有睡眠障碍者后代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是睡眠正常者的2.45倍[26],而遗传因素受母亲的影响大于受父亲的影响[27]。

总而言之,母亲孕晚期睡眠状况会对新生儿睡眠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提高公众对孕期睡眠质量的关注度,尤其是孕晚期母亲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睡眠状况,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同时,要指导父母掌握恰当的睡眠养育行为,这对预防孕妇和婴儿睡眠问题发生以及促进母婴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8]。

猜你喜欢
总分均值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安全感,你有吗?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