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校
(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广州510925)
《国际地理教育宪章》(1992年)提到:“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如课文、图片、图表、图解和地图等”,“地理教育将为培养文字、数量和图表方面的能力做出贡献,同时为培养个人品格和社会能力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有关空间方面的能力做出贡献”[1]。由此可见,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是衡量地理学习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中地理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正文的文字量有所减少,在教材正文和“情境设计”、“案例”、“自学窗”、“活动”、“问题研究”等栏目配图表的数量大幅增加。地理图表不再是地理教材的“附图”和“插图”,已经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地理原理和规律直观性和可视性地呈现,使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成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地理图表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地理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要求我们运用地图作为教学工具。[2]地理教材图表类型丰富多样,利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情境问题创设并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在倡导主题式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性教学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程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地理教材中的图表当成“附图”或“插图”,只强调文字信息的判读,却忽视了图表信息的内涵和衍生的逻辑思维过程;地理教材图表的利用只注重读图的结果,却忽视了获取图表信息、解读地理信息和表达输出结果的过程,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地理教材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原理和规律,通过以某个图表为核心,创设主题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问题,并总结地理规律,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地貌的观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图4.22 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进行主题情境问题创设和教学设计。
小明是我国南方某中学的学生。某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到北方某地进行地理研学活动。为了保证研学的效果,学校提前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料(含图文和视频资料)。
下图为研学地的等高线示意图。
(1)你知道等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如果不清楚,请看视频(提供一分钟“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说明”微课视频)。
(2)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即等高距)是________米。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请在图中描出读数最小的等高线,该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至________米。
(3)以下是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海拔200 m以下500 m以上500 m以上200—500 m不一定地形特征宽广平坦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和缓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势起伏大地势起伏较大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特征等高线稀疏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较密等高线较密集,山顶呈闭合曲线,内高外低与山地相似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从上表可以得出,从宏观上看,该地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等高线的疏密,反映了地形坡度的大小,图中A、B两地坡度大小比较:_______。
(4)地形剖面图反映了地势起伏,你会画地形剖面图吗?(如果不清楚,请看视频进行学习。)(提供一分钟“地形剖面图的概念说明”微课视频)。
请你尝试画出A—B剖面线的剖面图。
(5)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请通过地形剖面图,算出B坡的坡度比值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两坡,适合进行耕作的是:________,不适合耕作的是________坡,否则容易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
(6)研学过程中,如果我们站在乙处,视野会很开阔,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你能够看到C、D 处的________处,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7)如果你在研学过程中,站在乙地往东看,你能看见一条流程较长且有很多条短小的的河流汇入。请你从图中描出流程最长和多条流程很短的河流。从河流的分布上看,B 地的地貌特点是________。
(8)近年来,当地在大力进行植树种草,以恢复生态环境。但是,C、D 两处的植被生长却有一些差异。按照你的理解,你认为两处植被生长较好的是________,你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你的理解是否正确,请到时到现场观察确定。
(9)有a、b 两条研学路线最终到达乙处,你建议选择哪一条?请说出理由。
教学过程等高线的基础知识。相对高度的判读。地形类型和坡度大小的判断。描绘地形剖面图。通过计算坡度大小,分析坡度大小对耕作的影响。通过地形剖面图,直观判断视野阻挡问题。通过河流的分布特征,判断地貌特征。分析阴坡植被生长的状况。研学行走路线的对比分析。学习过程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等高线的基础知识。通过读图,判断和计算相对高度。利用五种地形类型的划分标准,判断地形类型;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大小。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地形剖面图的描绘过程后自行描绘,并进行展示分享。计算坡度的大小,判断坡度大小对耕作的影响,若不合理耕作,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简化的地形剖面图,判断通视情况。描绘河流的轮廓,归纳河流的分布特征,概括该区域的地貌特征。通过植被生长状况的判断,反演阴阳坡水热条件差异。通过两条研学行走路线的对比,评价两条线路的优缺点。学习评价能掌握等高线画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和计算出相对高度。能够准确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和不同区域的坡度大小。能够准确绘制地形剖面图。能够准确计算坡度值,并能判断其对耕作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够利用剖面图简图,准确判断视野的通视情况。能够利用河流的分布特征,概括地貌特征。能够利用阴阳坡水热条件的状况,分析阴坡植被生长的情况。能够从不同角度评价研学线路的特点。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直观性的特点,将知识可视化,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数据判读能力。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能力的培养。用图示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地理实践力能力的培养。建立要素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整体性的思想。学会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地理辩证思维的能力。
地理教材中的图表类型和数量较多,受制于时间限制,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图表都进行主题情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图表进行筛选。如人教版“地貌的观察”一节,共有图表5幅,唯有“图4.22 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可获取和判断的信息最多,通过主题情境设计最能达成本节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选取信息容量大、与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图表进行主题情境设计。
对选取的教材图表进行主题情境设计,关键的环节是进行主题式情境问题设计。情境问题设计应先创设主题,再围绕主题创设“小步调”情境问题串。“小步调”情境问题串具有起点低、间距小和调整快的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具有递进关系的情境问题的解决,既能注重学习的基础性、渐进性,也便于适时调整和追问,体现教学和学习思维的过程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实现深度学习。如“地貌的观察”一节,围绕“图4.22 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在教材原图的基础上,增添研学点和研学路线等辅助点线,以研学为主题,学生容易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通过九个具有递进关联的“小步调”情境问题的解决,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地理教材图表进行主题情境设计时,需要尽量挖掘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如“地貌的观察”一节的学习素养,提供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说明”、“地形剖面图的概念说明”的微课视频和“五种地形类型特征”的背景材料,一方面提供自学的材料供不同层次的选择性参考学习,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情境素材,有利于训练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过分注重知识结果却忽视了知识生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