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表达
——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

2021-09-10 02:55宋忆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红色

宋忆萌

引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学习党史”为主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1]。”历史,是一个民族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在建党100 周年这样的重要节点,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中学习经验,汲取力量与智慧,传承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品质,对全民族满怀信心地迈向下一个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由此可见,党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红色纪念性景观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载体和大众了解党史的重要媒介,探访红色纪念性景观亦成为加强党史宣传、党史教育的重要方式。近几十年来出现不少景观设计作品,仅以南京为例,就有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项目。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作为红色纪念性景观的重要代表之一,记录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与杰出功绩,反映了革命实践过程中的民族精神。景观叙事的设计手法常见于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对于红色纪念性景观有重要意义,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红色纪念性景观进行剖析。对于其景观叙事手法的探索,是探索红色纪念性景观的更深层语义,进而总结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为其他同类型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因此其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表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红色纪念性景观与景观叙事

1.1 红色纪念性景观概念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2]。纪念性景观包括用于标志某一事物或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3]。红色纪念性景观是把“红色文化”作为主题进行设计的纪念性景观,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从属于纪念性景观,但具有更鲜明的主题性、故事性与教育性。红色纪念性景观通常是以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或事件为基础,设计师在土地上对革命历史进行记录和描绘,通过景观空间设计使后人记住或引发群体性联想和回忆的抽象性或物质性景观。

图1 烈士纪念区鸟瞰图、场地区位图

图2 雨花台烈士纪念区平面图

红色纪念性景观与一般景观设计以休憩、游览为主要建设目的有所区别,其景观本身包含特定的题材和内容,需为参观者营造特定的纪念形式和氛围[4]。其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与较为重要的事件之间有必然联系。 设计师通过景观空间设计来表达特定的历史事件、营造特定的事件氛围,建立“景观—事件—人”三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空间结构、空间序列、场所精神等,促使景观空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成为感知事件意义的媒介。

1.2 景观叙事

叙事是具体时空中的现象,任何叙事作品都必然涉及某一段具体的时间和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空间[5]。叙事学应用于景观是将景观当作可阅读的文本,与特定的语境结合,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组织来完成景观与叙事结合的设计方法[6]。景观空间的叙事可以简单理解为用空间讲历史故事。事件是叙事主题,空间是表达载体,设计者将与所纪念事件相关的信息通过揭示、暗喻等叙事手法表达在空间中,达到事件还原、情景再现、气氛烘托的效果,让访者能够感知事件、建立情感认同、唤醒群体回忆。与文学作品的叙事性相比,景观叙事具有更明显的物质性载体——空间。景观空间可以作为场景推进故事情节,设计者通过组织景观要素,营造观者的通感体验氛围。红色纪念性景观常以历史事件为主题,因此,叙事性手法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较为常见。景观空间序列可以作为展现一系列景观环境的叙事过程,不同的空间充当起因、经过、高潮等故事片段。景观要素的组织、对比、时间安排是表现各空间角色与联系的主要手段。

2.雨花台烈士陵园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表达

2.1 雨花台烈士陵园叙事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千上万革命烈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自由,付出了生命,用自己的热血染红雨花台。为了缅怀先烈,纪念这些革命英雄的杰出伟绩,用英烈精神教育后人,雨花台于1950 年修建烈士陵园,并成为新中国最大的烈士陵园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纪念地。它拥有中国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用好用活雨花台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雨花台烈士陵园是以历史事件作为主题,选址是在悲剧产生地——原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与爱国志士的刑场。选址在原址,体现“历史环境的再现,建筑环境的和谐”的总构思。

2.2 雨花台烈士陵园空间序列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南北向景观,以纪念碑到纪念馆为中心轴线向南北拓展(图1)。轴线上分布有忠魂亭、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主纪念性建筑,伴有廊、馆前广场、桥、群雕、倒影池等过渡空间(图2)。

空间序列是指按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的多个空间。各个空间之间有着顺序、流线和方向的联系[7]。这些空间包括户外空间、建筑室内空间。景观空间主要指户外环境要素构成的空间。

图3 包夹型空间与包夹复合型空间示意图

图4 雨花台烈士陵园空间序列划分

雨花台烈士陵园景观布局呈对称规则状,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景观要素(见图2)。场地中有大体量的亭子,也有较小体量的碑。水体位于景观序列中部,连接南北两侧的纪念性空间,使得场地中部的空间序列景观较为丰富。场地边界处多用树木,使空间序列与周边的山体环境更为融合。

空间布局中多见包夹型空间和包夹复合型空间布局(见图3、4)。包夹型空间即两侧为立体区域,如高大的树或墙体,中间为空地或开敞空间。这种空间布局常见于对称性景观空间布局中,起到连接交通的作用,增加空间引导性。包夹复合型空间布局为在包夹型布局的基础上,在节点中心区域有立体元素的空间结构。如忠魂亭所在空间、思源曲水池所在空间(因为忠魂亭与思源曲水池是有竖向高度的),可以突出空间中的重要建筑或纪念物。整个场地空间尺度变化较大,收放有序,充满节奏感,宛若故事的起承转合。在重要景观节点所在的位置多为开敞空间,用以突出空间序列中的景观空间重点。空间序列中的小空间节点多为半开敞空间。封闭型空间多出现于过渡空间,引导游人进入重要景观节点,或者说故事的小高潮。

2.3 雨花台烈士陵园空间叙事分析

忠魂亭奠定整个空间的叙事基调是庄严的、肃穆的。空间较为封闭、地势较高均为烘托其场地基调。思源曲水池和忠魂颂浮雕为“空间小序列壹”(见图4)中的叙事小高潮,并借助了忠魂亭花钟每天定时报时和播放的歌曲来帮助到达高潮和加强场地艺术表达。纪念馆的地势做抬高处理,为前半程叙事的高潮。纪念馆内的史料值得观者驻足学习,纪念馆门庭的“日月同辉”雨花石浮雕,象征革命烈士的精神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狭窄的空间从馆中穿过,通过纪念桥,进入较为自然的空间——雨花湖,是进入下一篇章的过渡空间。男女哀悼像空间小序列叁(见图4)的序幕,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气氛。国歌碑国际歌碑相呼应,中间的倒影池把远处的纪念碑倒映在观者眼前。此段从悲伤到铭记,将小空间序叁(见图4)的叙事主题——铭记推向高潮。空间序列肆是递进段落,纪念碑广场通过开敞空间留白,空荡的环境给予观者时间去铭记和思考。通过纪念碑廊情绪继续渲染,层层递进,最终将游客引向空间序列伍(见图4),即整个空间序列的高潮——烈士纪念碑。

14 个节点空间用不同的景观空间叙事,完成整个空间序列的故事,讲述了忠魂、精神永存、铭记和永远缅怀的故事。

3.结语

齐康先生对雨花台烈士陵园空间布局作了如下阐释:“从南广场、台阶、纪念馆、馆前空场、桥、哀悼群雕、组合的水池,登上碑前广场,上大台阶、平台立碑,一种起伏沉思的程序,一种上下登高而开阔的程序,一种从有限达到无限的程序,一种富于意义的程序,在我脑海中逐步形成。”[8]

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区景观设计用丰富变化的空间形成一个序列,运用景观叙事手法,从南到北有一个完整的主题故事线。红色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纪念主题是密切相关的。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区整体设计突出了纪念馆和纪念碑两大节点空间。尤其是纪念碑,作为整个场地设计最高点和故事的高潮,实现了对革命历史的叙述,体现了场地对烈士缅怀的主题。

景观叙事的内容可以带领访者跟随故事情节行走,延长访者的停留时间,增强对场地的情感共鸣。景观叙事的空间形式语言让人可以从物质层面探索回忆主题事件的发展历程,精神层面感受到事件的情感表达。通过对代表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方案中叙事手法的分析,希望引起设计从业者的思考,摆脱传统纪念性景观设计商业化的营造和单一设计手法,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强调场所精神,尝试非制式的多元化设计路径。

注释: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

[2]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理论界》2007 年第8 期,第149 页。

[3]李开然:《景观纪念属性的语义认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3 年。

[4]李开然:《纪念性景观的涵义》,《风景园林》2008 年第4 期,第46-51 页。

[5]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6 期,第56 页。

[6]陆邵明:《建筑叙事学的缘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5 期,第25-31 页。

[7]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年。

[8] 齐康:《纪念的凝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年。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红色
景观别墅
红色是什么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红色在哪里?
《景观平面图》
追忆红色浪漫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