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9-10 03:29赵景宇臧春娟李建楼刘文沛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一流背景课程体系

赵景宇 臧春娟 李建楼 刘文沛

摘要:本文以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发展前景为基础,对于目前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体系的弊端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该专业在国家主推的“双一流”背景应该如何发挥专业特有的优势,为国家培养真正的核心人才。对于新的体系构建需要从源头上找问题,通过调整课程顺序,增添新型课程,加强与实验的结合进而重构新型体系。

关键词:“双一流”背景;水文与水资源;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N41

前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一门具有潜力且发展迅速的科学,它涉及到对水文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与保护,是指导水文水资源业务的理论基础;同时它还研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供求关系及其解决的科学途径,探求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途径。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行业执行标准的提升,市场就业需求变化,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新育人理念、改革原有的教学体制、创新教学教育技术方法,因此有必要对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发展,即以改革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開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1]。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的建设成果已经显现,2021年开始又是一个新的建设周期,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大学提供给大学生最基本的服务,也是提升大学生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可以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助力推进“双一流”建设重要力量。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建设一流课程体系就要从各组成部分进行入手。

(一)课程观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为了顺应’“双一流”的建设,应该加强对课程重要性的观念,鼓励大学生多利用时间放在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知识内容,应该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的有机要素。并且要理解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将“双一流”概念同课程观联系起来,使其更加紧密的关联。

(二)课程目标

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是我们对于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目标过于强烈,与社会不相适应。具体会要求,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一所大学的标准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制定课程目标。忽视了个人的内在需求。在过去,不仅大学生会失去灵魂,整个社会也会陷入低迷,苍白。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要立足现状,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模式与教育模式高度契合,通过课程整合实现专业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动态平衡,充分考虑课程设置主体自由生成与个人价值追求、追求过程这一过程的目标是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大学特色,促进学习人生人格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基于课程内容的整合,主要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内容,并且要确立和加强其地位;二是其他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如果适宜用信息技术作为其载体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以传播;三是信息技术并非万能技术,还需要为那些无法用信息技术来表达的内容保留必要的空间。课程内容不应该仅仅现实理论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体到实践中。“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更需求实干型人才,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则需要从长远考虑,根据相对应的专业制定相对应的课程内容,以更加严格专业的要求使其成为顶尖型人才,总归是任重而道远。

(四)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的研究是课程论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内容相当丰富的部分。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课程结构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少而精’,相应的减少科目的数量但要提高所教课程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真的学习到真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发扬每个个体的独特性。

二、构建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体系大部分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课程的设置极不妥当,一些功能课和基础课安排的时间前后冲突,有些同学学习过了功能课才开始学基础课,这就导致同学在学习功能课是不知所讲,等到基础课时又觉得枯燥乏味,最终导致专业知识学习不到位,无法向顶尖型人才迈进。并且部分专业内容重复出现,导致教材内容不够精细,使其出现一种‘大杂烩’的感觉[2]。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可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似乎充斥着整个学习阶段,铺天盖地的学时,各色各样的专业课,以及对课程内容规划的考核标准,使得最重要的实践变得微乎其微。这是目前教育方向的错误。书本知识虽然重要,可作为理工科的学生,着手去做不更体现专业独特性吗?如果每个人光谈理论不提实践,前方的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在“双一流”的大背景下更需要重构一下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方式如下:

(一)调整课程顺序

为了体现水文与水资源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在大学课程排序中应该把基础课放在首位 ,通过对基础课的学习才能够使其专业知识向外延伸,并且要抓牢同学们对于基础课的学习,让同学们重视起来,基础的知识储存稳步提高,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更好的汲取知识。

(二)增加新型课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推进,同学对于知识获取的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之前的课程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老旧的课本所传达出来的知识和意识形态也逐渐被时代抛弃,因此需要增加新型课程使得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刚好适合当今的社会,使得更好的做到从大学到社会的对接[3]。并且水文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增加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方式方法,更适合之后的工作。

(三)同实验相结合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做实验可以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知识有了直观的了解,同时做实验可以锻炼动手做的能力,实验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真实性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无法替代的,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须的[4]。在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设定实验室,实验室中需要的主要设备有自制的土壤渗吸仪、达西渗透仪、潜水模拟仪、渗流仪、承压水演示仪等,常规气象观测设施、各种水位计、流速仪、流量计、散射式泥沙浓度仪、泥沙取样器、电子天平、离子计、酸度计、终端站设备、中心站设备、水情测报调度软件等。承担《水文学原理》、《水文测验》、《水文气象学》、《地下水水文学》、《地下水利用》和《水情测报》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为本科生教学实践、创新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的提供条件。

三、结论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课程体系,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發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5〕64号

[2]周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 (1):56-58.

[3]李铎,李方红,方晓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 31(4):127-129.

[4]李小龙,姚多喜,杨金香等.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9(4):59-60.

宿州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猜你喜欢
双一流背景课程体系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跟踪导练(一)5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