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威
摘 要:公路的快速发展,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稳定增长、国土空间开发、生产力优化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更应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本文通过分析公路建设项目对岩溶地区环境敏感路段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建议,为公路交通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区;公路建设;绿色发展
0 引言
公路建设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路网已延伸到岩溶山区等环境脆弱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这对于发展绿色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敏感路段通常是指穿过或临近环境敏感区的公路路段。环境敏感区一般包括: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保护地区,天然渔场,重要水生生物的“三场”和洄游通道,文物保护单位等对公路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而岩溶地区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在公路建设中更应受到关注。
1 岩溶地区的环境特点
岩溶地区面积占西南地区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因为岩溶地势较为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通畅,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西南岩溶地区处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温度15℃~20℃,年降雨量1 000 mm~2 000 mm,地下水与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形崎岖,土壤瘠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岩溶地区对于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十分常见,大多的形状是峰丛、峰林、谷地。岩溶地区复杂多变是地上地下双重岩溶空间结构,形成这种复杂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溶洞、竖井、地下河十分发育,地下管道相互交错,地下水高低水位变幅可达数十米,水土保持能力不高。土壤连续性差,厚度一般不到30 cm,多零散分布于石缝或岩溶裂隙中,且多以石灰土及粗骨土为主,熟化程度低,有机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处于中低水平。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是西南岩溶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有研究资料表明,西南 岩溶区的水土流失平均在500 t/km2·a以上,大多数高于1 500 t/km2·a,严重的达10 000 t/km2·a~2 000 t/km2·a。受岩性、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滇、黔、桂这三省区发生的石漠化影响较为严重,西南岩溶区总石漠化面积其中超过80%都是这三个省区的石漠化面积之和。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伴随而来的是旱涝频繁、人地矛盾突出以及山高谷深、地形崎岖等特点,导致西南岩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到抑制。
2 公路建设项目对岩溶地区环境的影响
2.1 水土流失的影响
岩溶地区环境容量小,环境系统内物质抗干扰能力弱,岩溶环境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环境,而公路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公路建设项目一般呈线性分布,穿行于河谷山川之间,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小觑,岩溶区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水土流失而且并没有能得到很好解决,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造成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因素一般为:施工过程中,因开挖使地表植被破坏造成土壤裸露,在水流冲刷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当路段内挖方量大于填方量时,多余的土石方不得不进行弃土、弃渣处理,取土坑、弃渣场选址不合理、处理不当时可能导致新的水土流失;边坡护理不当导致的坍塌、下陷等问题会对土地原本结构产生影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2 植被的影响
西南岩溶地区,特别是森林植物被破坏后,复杂的小生境及土壤会发生剧烈变化,缺水、少土和碳酸盐岩的小生态系统上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公路建设项目对植物破坏有直接影响,可能会在公路施工期间被挖走,也可能会在公路建设导致景观碎片化、外来物种入侵等给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的间接影响,特别是在公路建设可能占用或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域时,这些不利影响更加突出。例如重要植被因道路穿越、施工导致生境破碎、隔离、自然群落演替改变、植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尤其是当外来物种在路域生态环境中发展出新的“优势种”时,会加速本地物种灭绝,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岩溶地区石多土少,土壤不连续且贫瘠,植被生长发育基础条件差,岩溶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后,要想达到郁闭成林,发挥明显涵养水源的程度,一般需要20年的时间。
2.3 动物的影响
动物生存也会在公路建设中受到影响,其中包括道路致死、栖息地改变、道路阻隔、生存面积减小、动物行为改变等。道路致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最为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包括车辆碰撞致死和动物偷猎两个方面。对于动物栖息地的影响,主要包括物种繁殖地影响、栖息地被分割多个区域,物种基因交流受阻,降低遗传多样性等。公路建设切割了岩溶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阻隔了野生动物的移动,最终使得动物栖息地破碎化,威胁小动物种群的生存。公路建设会通过多种方式影响野生动物分布的范围、活动特征等行为,尤以交通噪声对野生动物行为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例如道路施工过程中车辆、机械及爆破施工等产生的噪声污染,以及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等会对野生动物产生威胁。运营过程中容易导致野生动物在捕食、迁徙、繁殖经过公路时,受到车速、车流量及动物习性的道路选线影响而直接威胁动物的生态平衡。
3 岩溶地区环境敏感路段保护对策
3.1 环境保护理念提前介入
在公路规划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前期工作需充分考虑公路环评工作,提升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相關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对于高速公路等工可项目路线较长,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湿地、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的路段,应开展项目工可、公路环评和相关专题报告同步推进的方式,优化路线方案。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新环境问题,运营期充分考虑环境风险,使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公路规划建设全过程。通过制定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水环境保护施工应急预案、环境保护施工考核管理办法、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环保手册等行业技术和管理文件,在顶层设计上,使行业环保工作有抓手。
3.2 强化生态保护技术要求
严格落实穿越环境敏感区域路段的环境保护措施。野生保护动物特别是濒危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地区,应修建动物通道,为使动物通道发挥作用,通道两侧及上跨式通道的桥面上要进行适当绿化,增加隐蔽性。在环境敏感区内,公路边坡的防护要选用绿色、自然、生态材料,倡导全生物防护措施,尽量不选用外来植物、人工材料或难降解材料。加强交通噪声控制,通过建设声屏障、隔声窗等降噪措施,缓解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附属服务管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废气处理,发展绿色星级服务区。
3.3 加强事中事后管理
公路规划单位可经常组织开展公路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如果存在了环境影响问题,可立即采取措施补救,以此来减缓规划路网形成后的整体环境不利影响。重视对弃渣场、取土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用地的恢复,加强对临时占用地的填沟造地、弃土造田等。构建公路环境监测网,以便于掌握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还有运营时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实现交通行业环境监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交通行业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将施工期环保监测、环保检查督查、环保工作上报等纳入每个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形成项目的环境管理文件。科学构建环境敏感区自查自纠工作,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区作为自查自纠和环保督查重点。施工单位应开展常态化自查自改工作,如边坡大开大挖后的防护、水土流失防治、弃渣乱堆乱放、生产生活区废水外溢、民众可能投诉问题排查等。
3.4 加强绿色环保技术支撑能力
加强行业环保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开展环保科技示范,如推广应用多因素叠图分析法开展规划路线方案和公路工可路线方案设计,对于关键性路段推广应用无人机拍摄技术,为项目方案比选、决策等提供最直接和原始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软件(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可视化三维技术),在路线方案图和实地现 场核对环境敏感区目标;组织实施边坡生态监测预警、环保型声屏障、生态修复、服务区清洁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 用等环保基础技术研究;开展服务区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工程;拓展行业环保领域,注重融入环保和景观因素,把环保、景观因素渗透到项目整体设计中,如特色路、景观亮点、绿色服务区、旅游路、风景路、多功能停车区等;加强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环保素质。
4 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为我国现在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更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所以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项目时,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实处,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地位,经济发展放其后面。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要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等每一个经济发展的项目里,积极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充分考虑环境敏感区法规、政策及规范要求,倡导并落实生态选线选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复才,周游游.西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特点及生态恢复重建策略[J].中国岩溶,2005,24(4):282-287.
[2]马宏宏,彭敏,刘飞,等.中国南方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石漠化过程[J].贵州师范大学學报,2003,21(2):
80-83.
[3]王守标.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与发展,2020(2):15-16.
[4]邓东德,章玉.新时代公路行业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J].交通节能环保,2020,16(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