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渗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2021-09-10 18:50:57袁华叶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秋蝉情景交融郁达夫

袁华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个性和创作风格,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抓住“清、静、悲凉”来赏析故都之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并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3、品味本文细腻优美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体会作者在秋景中寄托的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2、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

2、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法、学法

指导学生自学法。配合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秋日风景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在感受秋日美景。或者吟诵关于秋天的诗句,也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秋天的印象,进而引出课题——《故都的秋》。

二、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问题二:思考:故都秋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故都秋天的总特点是——清、静、悲凉。其背景则是: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当时正是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四、品读研习

(一)以五幅图品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1、诵读课文,思考:郁达夫选取了那些场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2、集中描绘秋景有五幅画面,主要在哪些段落?请给每幅画面拟写一个小标题。

明确:3—11段:破院赏秋(第3段)、秋槐落蕊(第4段)、秋蝉残鸣(第5段)、秋雨话凉(第6—10段)、秋枣奇景(第11段)

3、再读:感知语言,走进意境

分小组依次朗读相应的画面,思考讨论这五幅画面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交流展示: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 我从秋雨的来去匆匆中品出了秋的凄凉;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

1)哪一幅侧重从颜色写景?

明确:小院赏秋图(3段):勾划赏秋动作的词,它们传达出作者的什么情绪?(看 听 细数 静对 ——悠闲、惬意的情绪)

从“细数”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于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

2)从声音描写看,你认为哪幅图最有味?

秋雨话凉图(6-10段):还有“话凉”呢!那声音的特点有哪些? 声调——缓慢悠闲 这样的画面要读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悠闲、无聊、悲凉、寂寞) (a、老师拟范读,读出秋天的落寞感 。b、学生齐读8段。)

小结:众多意象组合,显示了清幽、萧瑟的环境,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有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通过赏析,我们也明确了写景散文要通过文字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把握景与情的内在联系。

(二)品对比

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然后提出问题:这两段在寫作上有何特色?

这两段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和和比喻修辞方法。从结构上来看,首尾呼应,突出中心;也为最后一段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能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表达对故都之秋的深沉热切的爱!

五、知人论世,深挖秋思

1、合作探究:本文以“故都的秋”为题,把它换为“北平的秋”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故都”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也有一种亲切感,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知是故人来”“落日故人情”“故居”“故乡”带给人的是深情的怀想。“都”——“首都”——“北平”——国家,“故都”表达了郁达夫对北平的深深的眷恋和怀念,对祖国的热爱。而“北平”就是一个地名,体现不出这种感觉。

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正是情景交融之妙。

2、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是怎么去世的?从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明确: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1931年到1933年,郁达夫先生积极投身于左联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又毅然投入到战斗的洪流之中。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最后,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而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宣告胜利。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在抗日战争期间,郁达夫先生便是把这种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化作了坚定的行动,并且真的用生命完成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六、拓展表达

以上我们从色彩、声音等方面鉴赏了郁达夫笔下凄凉、破败、萧瑟的秋景。请仿照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景物入诗,写一首小诗,感受一下诗中的故都之秋的神韵。

示例:1、长草小院牵牛,槐蕊枣树驯鸽。残蝉风雨人声,故都景物,胜过南国许多。

2、破屋浓茶小院,碧天鸽声漏光,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轻落,孤寂人在北方。

3、小院破屋浓茶,碧天蓝朵白花,漏光飞声残壁。秋草疏疏,落寞人在故都

七、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1、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随笔:田园之(色、景、味、韵、思……) 2、整理归类有关“秋”的诗句或成语。

附: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总:清、静、悲凉——向往

分:破院赏秋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枣奇景

总:议论总结——无比眷恋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 432500

猜你喜欢
秋蝉情景交融郁达夫
情景交融更有效
村口那座山
金山(2022年2期)2022-03-15 18:27:59
秋蝉礼赞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贵人
蚂蚁和秋蝉
故事大王(2018年11期)2018-12-18 13:20:16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 08:20:20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秋蝉
诗潮(2016年11期)2016-12-23 1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