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田超勇 董晓武
蕲春县毓华中学是一所以革命烈士命名的学校,学校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结合实际,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
蕲春县毓华中学的革命传统教育,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学校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为学生种下红色基因的种子,学校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环境,努力做到让校园处处是育人窗口。校园南阳月季园里铸建着一尊名为“腾飞”的雕塑,时时刻刻提醒着学生要做一个有梦想的腾飞者;校园的宣传墙张贴着董毓华一生轰轰烈烈革命事迹的图文介绍,教室、走廊等醒目之处张贴大量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宿舍、食堂等以励志楼、笃志楼、远志楼、崇志居、奇志阁、雅志堂等命名,彰显蕲春县毓华中学治校办学特色。学校教师自主编撰《励志》校本教材,通过典型事例向学生展示立志、励志的科学方法和具体途径。每年的“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学校集中组织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要求各个班级举办一期纪念“一二·九”运动专题黑板报,召开纪念“一二·九”运动专题广播会,组织全校学生分批有序地参观董毓華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积极学习革命烈士董毓华事迹材料,开展“学英烈、讲英烈”征文比赛。
对董毓华烈士这一红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增强了学校红色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充满红色精神。
学科教学渗透红色文化理念
蕲春县毓华中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优势和特色,在学科教学上下功夫,根据各学科的特色,坚持展示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在红色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助推学生成长。
在每学期的学科教学中,语文课教师开展一次以“理想、坚强、奋斗、奉献”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诗词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带领学生读好一本红色经典名著,使红色文化元素伴随学生成长。道德与法治课和历史课教师利用课堂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每学期开展“我心中的英雄”故事会比赛和红色考察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音乐课教师教学生唱红色歌曲,举行一次红歌比赛,让红色声音萦绕校园,浸润学生心田。美术课教师开展一次以“奋进中的毓华”为主题的摄影展和绘画展,记录下学校师生最美的时刻,激发毓华学子奋力前行的力量。体育课教师每天完成“两操”,每节体育课严格要求学生坚持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律的训练,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纪律严明,不喊苦,不掉队,让红色基因从小就扎根在每个毓华学子的血脉里。英语课教师完成一次思维导图创作大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无限潜能。理综教研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科学方法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蕲春县毓华中学利用建党100周年契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鼓励师生读党史原著,让教师给学生上好党史课。学校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学党史、汲取智慧力量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学校组织各个班级开展了一节节生动的历史课,学习了一个个英雄人物事迹,了解了一桩桩历史大事件,点燃了一批批共青团员心中的红色火苗,学生纷纷申请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微课《红船精神——梦想的启航》和党课《开天辟地》,让师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历程,加深对红船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师生奋斗的方向;倡议全校召开《致敬英雄,榜样引领》班会课,引导学生深思新时代的青少年该追什么样的“星”;组织开展《毓华精神永流传》专题讲座,让师生更加了解学校的校史,更加明确学校依托董毓华烈士这一红色资源办学的意义内涵。
学校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热潮,以“红色”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一是通过“读红色书籍,诵读红色经典”活动,引导学生读好《红星照耀中国》《红岩》等名著与《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爱国诗歌;二是通过“童心向党”征文比赛,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三是带领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和听红色歌曲,从视觉和听觉上强化印象、调动情感,从而坚定对党的信念。
学好党史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开展每月清河行动,师生不怕脏、不嫌累、勇担责,主动清理河岸边堆积的垃圾,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全校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党员教师下乡入户,慰问和帮助建档立卡户,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