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竹
本期赛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精神有不同的体现,无数仁人志士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邀请你作为中学生代表参会,发表以“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中国精神为砖,搭民族复兴之塔”。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我们的祖国曾刻满血与泪的印记,但只要中国精神坚定闪耀向前,无论历经多少艰难苦痛,我们的祖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如今的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已然落在我们身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好像铸造一高塔,要以艰苦奋斗打下坚实的地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足迹。“嫦娥”团队三代人攻坚克难,终于实现奔月之梦;顾方舟42年从不松懈,让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如今的中国,只有用“三牛精神”将锄犁砸向土地,才能春华秋实;只有用女排精神克服艰难险阻,才能不断迈向远方。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远方,早已内化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
艰苦奋斗打下坚实的地基,要以团结奉献拼起高塔的外墙。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历史与未来,是由无数个人的力量构成的。正如脱贫攻坚,是无数人团结一心,将自己献给大地,谢高华、黄文秀、林月婵……这一个个名字团结一致,用奉献改换人间,用“小我”之砖块垒起“大我”之高楼。我们在一起,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就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将发挥无穷大的力量。
“一寸赤心惟报国”,超越一己之私,贡献一己之力,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
当塔有了坚固的地基和外墙,就要以创新创造立稳高耸的尖顶。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滌旧习而气象维新。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打开探索“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之路;超导少年曹原,开启石墨烯的奇妙大门。北斗精神指引着人们创新的意思,锐意进取的勇气;红船精神给人们“敢为天下先”的胆略,胸怀天下的格局。
我们对自己的期许从来不能脱离时代的进程,“苟日新,日日新”,所谓复兴,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可能变成奇迹,将奇迹变成常态。
一路急行军的新中国,既创造了70年的辉煌成就,也面对着时代大潮新的喧嚣。但我们听见,“我和我的祖国”响起在这片大地的每个角落。我们相信,潮起潮落,遮不住“两个一百年”的大国路径。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中国精神,闪耀苍茫。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创新创造,勇作先声。民族复兴,前路浩荡;责在你我,成必家国!
谢谢大家!
(编辑:李跃)
评点:李凤成
语言有个性、结构有特色是这篇演讲稿的鲜明亮点。在语言方面,特色有三:一是善于运用整句,整句整饬的优点让演讲有了掷地有声的力度;二是善于运用文言句式,如“之”的运用,这些文言句式让演讲富有文雅之气;三是打破常规的表达,比如倒数第二段中的“遮不住……路径”,显示出考生用笔的老练与大胆。在结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环环相扣的写法,即主体部分乍看是以三个分论点围绕“弘扬……身上”展开论述,细看则是递进顺序,即先有“地基”,再有“外墙”,最后有“尖顶”,常规中有变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架构用心。
下期赛题
复兴中学将举行2022届高三学生“迎高考动员大会”,班主任在班上分享了以下句子:
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
获取智慧的唯一途径,就是拿青春去交换。不过这样一来,等他有了智慧的时候,青春已经消失了。——杰克·伦敦《一块牛排》
一个男孩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才能安然地睡在沙滩上?——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
高考可能是我们青春时代经历过的最有悲壮史诗意味的大事件了,其实对于漫长的人生路来说,它只是一座小土丘。——八月长安《时间的女儿》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这次动员大会上作“高考是人生的一场历练”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