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杰
[摘 要]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对《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构建单元主题教学、情境体验教学及多元评价机制来探索当前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思政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84-02
2020年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其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指出“思想政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思政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打破固有灌输模式,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对此,本文以《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例,在学科核心素养总基调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及实施。
一、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本教学内容选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第四版)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指引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一)教学价值理念
一是核心素养培育,根据新课标要求,本教学内容注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了解历史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二是以生为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通过议题教学、活动探究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是多元方式评价,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注重社会实践解决人生问题。每课教学设计中对应社会实践活动,并依托社会大课堂的力量帮助学生实现哲学理论落地,同时扩展哲学课评价方式。
(二)教学设计思路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在教学价值理念导向下,设置“2035 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让学生更深切体味中国梦的实现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2035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下对单元内容进行设计:寻梦——“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筑梦——“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圆梦——“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单元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二、单元教学内容实施
本教学单元6课时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前引领、课堂剖析、课后践行的模式开展实施,通过线上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2035我的中国梦”这个热点展开教学,每个教学问题层层衔接,注重问题思考的维度、梯度和深度,让整个活动议题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差异和阶段特征。
(一)创建主题情境,实现主题引领
1.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主线任务
课前阶段,教师根据本单元主题设置主线,对主题内容结合时政热点素材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并发布相应的任务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负责答疑。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学习通App中的预习材料,同时完成并提交“2035的我”;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理想关键词,制作生成理想词云图,上传到雨课堂中。
2.课前学习反馈推进任务进度
学生在教师准备素材的引导下进入本课主题,思考、完成课前任务,同时也可将自己在自学遇到的困惑通过学习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实时查看学生自学情况、解决引导课前任务的进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借用这种模式可更为顺利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和体味知识框架。
(二)创立主体课堂,实现素养培育
1.主题情境展开,激发学习热情
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哲学知识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分解与重组,然后针对内容进行主题情境设置,并设计教学任务层层深入。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通过“2020的我与2035的我”这一活动分享讨论让学生自己澄清价值观,形成初步认知;第十一课“理想生成”及对应的“理想大PK”都是紧紧围绕主线设置层层展开,学生跟随节奏进行学习。
2.学生主体探究,实现难点突破
在主題设置的场景下,学生在教师主题设置下层层递进,采用主题展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探讨教学内容,以此达到学生对重难点的主动突破且对学生存疑部分可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各个击破。如,第十课从“语词配对”到“语词大爆炸”再到“语词讨论”,第十一课“理想实现可行性评估”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根据情境结合自己的认知层层深入进行个人选择和组内合作,从而主动性实现自我认知观念的更新,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