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
名声是附着于姓名之后的一个庞大后缀。名声致使姓名神气活现,广为人知;表面上,姓名趾高气扬地出入许多场合,其实,毋宁说是名声背负着姓名周游世界。姓名是一個人存在的标志,名声则是一个人存在状况的标志;姓名同人的后天品性无关,名声则是来自人的主动创造。名声是公众对于人物的概括性鉴定,鉴定所依据的素材显然由人物本身提供。一个人名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能源于成就、道德、人格、财富,也可源于相貌、服饰、嗜好、言谈。尽管名声和姓名一道成为七尺之躯的符号,但是,姓名轻易不变,名声却是一个活物:可能增大,可能缩小,也可能损坏乃至毁弃。
名声存在于何处?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事实上,名声是一种有质而无形的符号。名声没有登记注册,没有档案记录。除了个别人物被列入名人辞典,多数人的名声并没有文本。名声更像是一种原始传播方式所造就的作品:名声不过如同气流一样循环于公众的口与耳之间。公众经由种种渠道反复得知一个人的姓名与事迹;尔后,公众又自发地在许多场合传颂这个人的姓名与事迹——名声即是在这个过程中暗暗涌入公众的记忆。
很多时候,名声可能成为一个人的负累。名声能够将一个人造就成名人——他既是万众瞩目的偶像,同时也是万众监督的目标。这将平空增添了许多束缚。由于时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名人一举手、一投足都得谨慎地检点。
名人不能放浪形骸,言辞粗鲁;名人的隐私权将被大幅度地剥夺,他的乳名、作息时间与喜爱的香烟牌子都将成为评论对象;名人所产生的事故总是被不断地夸大,公众将以十倍的热情传播名人的家庭纠纷与桃色新闻。
此外,在某些重要场合,名人必须抛头露面,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无疑是一种风险。总而言之,名声的约束常常使人丧失了自由自在的心境,以至于民间有“人怕出名猪怕壮”之叹。
尽管如此,名声仍然对大多数人充满了诱惑力。
如果善于运用,名声还会给人带来一些隐蔽的好处。名人的事故固然特别引人注目,但是,公众通常愿意对名人的事故给予善意的原宥。名人似乎拥有更多的表现个性的权利,他们的许多出格之举很可能归诸个性的名义而得到许可。名人的衣冠不整可以解释为不修边幅,名人的口齿不清可以解释为内秀,名人在严肃场合的放肆可以解释为潇洒,名人违反规章制度可以解释为叛逆性格,名人黯淡无光的童年可以解释为卧薪尝胆的准备,名人的失意颓废可以解释为内心真实感情的流露。很明显,公众的道德宽容来自对于名声的好感——名声后面仿佛已经隐含了值得尊重的内容。在某些紧张的时刻,这种宽容甚至可能出现于执法者身上。执法者知道,得罪名人很容易惹恼众多的名人崇拜者。这时可以说,名声无形中成了这个人的保护圈。
尽管名声最初总是同一个肉体之躯相互对应,然而,名声日益盛大之后,它可以脱离肉体之躯而独立存在。一个人的姓名与事迹一旦启动了传播方式,那么,肉体之躯的印证则不再重要。多数场合,即使肉体之躯缺席,名声完全能够自行存活。最为奇怪的是,许多人的肉体之躯已经消亡,他的名声却仍然存在——“流芳百世”抑或“遗臭万年”都是这种状况的证明。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放弃肉体之躯成全名声的完整。一些人宁愿丧失性命而不肯辜负一世英名。从维护荣誉的观点看来,这种做法无疑基于这样的可能:名声不会因为肉体之躯的毁灭而消逝;壮烈的捐躯反而能够使一个人的名声更加绚丽辉煌。
【原载《领导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