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望得更高,走得更远。那么,临摹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种方式。谢赫在《画品》的六法论中提出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之一是“传移模写”。然而,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喜欢去临摹,认为临摹是枯燥的,是在模仿别人的东西,很难展现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另辟蹊径,注重自身风格,结果导致平庸的作品大量出现。原因是他们不注重文化历史的传承,不会取其精华,作品看不到作者的知识厚度、认知结构和正确的世界观,这必然会被社会淘汰。这更加说明,临摹恰恰是自身风格形成,完善自身绘画水平,提高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临摹;方法;审美;创作
一、临摹的含义
临摹是一种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通过复制或模仿原作,解决自身在绘画方面的问题。最好是去美术馆看大师原作临摹或者把学习对象的画作放在一旁临摹,这种方法可以看得更直观,接受画面传达出的更多信息。假如没有这种机会,学习者就要寻找最高清的图片来学习。
二、临摹的步骤
第一步是忠于原作。练习时要注意大师创作这幅画时的年代背景和画家自身的背景,因为艺术作品情感的传递与创作年代和画家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了解背景可以更容易地走近画家,走进他的时代,和画家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深刻地体会画家对这一主题的表达方式。努力临摹得越像原作越好,如果原画尺幅太大或者太小,那么,学习者就要严格地等比例放大或缩小。最好选择与大师一致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果工具和材料很难找到或制作,初学者就不需要在这方面难为自己,当然,临摹的同时还要研究大师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在此范围。临摹与原作如果能达到真假难辨,说明学习者已经拥有较坚实的基础。临摹时要仔仔细细地观察画家在这个地方是怎么处理的,这样用笔用色的原因是什么。多给自己设障碍,多提问,可以避免机械临摹,提高效率。忠于原作的临摹可以提高初学者绘画技巧的熟练程度,增加方法,丰富经验,加深对艺术作品构图、色彩、用笔的辨别和鉴赏能力。
第二步,临摹时不拘泥于原作的形似。第二步必须是经过忠于原作后才可以进行的,不然临不到精髓,变成了“大概”,就没有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学习时既可以整体临,也可以选择临原作的某一局部。比如人物画中,临摹的对象既可以是衣褶,也可以是皮肤质感;风景画中,既可以是一片天空,也可以是冬日里的雪景,目的是掌握作者此处的处理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形体概念模糊不清或写生创作到一定程度后遭遇瓶颈、水平停滞不前时,这都是可以运用的方法。比如人物半身像练习时,五官的刻画较为复杂,这就需要初学者寻找资料,研究头部的骨骼、肌肉及五官比例关系,并进行多次的单幅临摹才能掌握其规律和技法。
第三步是默写。整体临摹或局部临摹结束后,需要通过默写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水平检验。其目的是锻炼记忆力,检验学习效果,巩固临摹,培养主动造型能力。默写可以避免被动地照抄对象,防止长期写生和临摹造成的不动脑子或单纯地抄调子、抄颜色,要让艺术的最高标准融于自己的血液中。
三、临摹的意义
前期可以通过临摹培养自己在画画上的兴趣爱好,也就是绘画临摹的启蒙阶段。后期则是通过写生和创作发现问题,找到类似的优秀作品,临摹几次,就可以产生质的飞跃,也就是提高和研究阶段。临摹犹如学习者漂泊在大海上的指明灯,不能代替航行,但可以一直引领着舵手朝着光明彼岸前进。“读書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诗人杜甫这句诗与绘画临摹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阐述的是学习要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那么,学习绘画就可以通过临摹学到纯熟的绘画技法和变通的转换能力,研习古今中外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吸收前人丰富的绘画经验,找到自己创作上的突破口。临摹的学习,可以把平时学习的理论概念,人体解剖具体应用于临摹实践中,学习优秀作品是怎样表现这些基本知识的,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从而提高绘画的变通能力。不只在技法层次上可以得到提升,在审美上也可以进步,可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感受优秀美术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习者的正确审美观念,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四、临摹对自身创作的影响
(一)画古典油画时可以从扬·凡·艾克《拿石竹花的男人》学起,他是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虽然他的《根特祭坛画》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尺幅太大,细节太多,对于初学不好把控。相反,《拿石竹花的男人》是人物半身像,从此幅画可以学习到古典油画有严格的作画步骤,比如皮毛质感的表达方式,手指拿捏花朵时小心的状态,每一个指甲都有不同的形状,像玻璃珠一样的眼睛,细微的皱纹,金属项链的质感,这些是如何通过油彩表现出来的。
(二)画扭曲躺着的男人体,研究人体正面可以临摹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这是整个天顶画中最戏剧性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火花即将触碰到亚当的那一瞬间。亚当疲倦地斜卧在一个山坡下,他的身材完美健壮,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左腿自然地弯曲着,与向下的力形成对立。他的表情悲哀中透露着一丝渴望,左手缓缓地伸向上帝,生命之火即将跳到亚当的指尖。在他的画中,可以学到利用解剖学的知识怎样展现人体之美和透过亚当形象表达米开朗琪罗激荡浑雄的内心力量。
(三)画人物动态,研究人体背部可以临摹米开朗琪罗《创世纪》局部中的巨幅人物形象《利比亚女先知》。这幅画可以看出米开朗琪罗年少时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艺术技法和视野,从小就领悟到古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并观摩大量的艺术品,与当时最有名望的人文主义学者、诗人交往。不在意世俗眼光勇敢地解剖人体结构,这也使他对人体的认识达到高度熟知的程度。女先知颈部向左后方扭曲时带动整个头部、颈部、背部还有手臂的肌肉体块挤压膨胀。夸张的肌肉与有力的动态,大臂与小臂还有手掌依次向空间递进的细节都有非常详细的素描研究。寥寥数笔就可以画出膨胀饱满、令人惊叹的大脚趾。
(四)针对描绘城市生活中人们最平凡的日常这一选题,可以临摹门采尔的作品,他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民生存的状态真实地表达了出来。大到上层富足安逸的皇家贵族,小到工业繁荣景象下劳苦悲惨的工厂工人。并且门采尔的绘画手法丰富多样,表现形式丰富,没有困于常规,不断尝试与探索新材料和技法,为了更好地为自己的艺术表达服务,他通过洞察世事看复杂多变的人性,运用擦、涂、画等技法,自由随性地在作品上还原了真实化的情感。门采尔对待同一个题材,往往需要长期的速写实践,深入研究,绝无半点含糊。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为年轻的初学者指明了方向,他在绘画的精神追求方面也成为艺术家学习的楷模。
(五)画彩色素描,理解油画中的冷暖关系可以学习鲁本斯《画家之子尼古拉斯肖像》,它是画家鲁本斯描绘自己的儿子尼古拉斯的一张肖像素描精品,是鲁本斯素描作品中的杰出典范。他也是学习并掌握了米开朗琪罗和提香的全部精华。画家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方体和球体,疏密变化的线条给人节奏感的同时,鲁本斯只用了古典油画的底层画面三种颜色,分别是土红色、灰色和黑色。灰色是造型初级根基,柔和的交叉线表现了皮肤的光泽,土红色画孩子脸颊上的红脸蛋,带血色的眼皮和精巧的小鼻子,少量重色恰如其分地画在了小男孩头部的转折点和点睛之处。光线从左上方和正面过来,额头、鼻尖、脸蛋和项链都是当作球体来处理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画得很有节制。眼睛虽然向下看,但我们同样也能感觉到孩子的眼睛炯炯有神,色彩浓淡的变化,脉络分明,饱满鼓胀富有立体感,充分显示了画家对人物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和精巧的技艺。
(六)塑造关系和装饰性的线条可以向丢勒学习。例如《哀悼基督》,我们可以观察到作者好似在运用触摸的方式把线条画得十分精美,一丝丝连绵不断,弯弯曲曲富有弹性,注重体积感。尽可能地表达画面可以出现的细节,基督脸上每一条皱纹,头上每一根发丝都有变化,但也没有因为这些细节破坏整体氛围。用点、线、面的形式通过刀刻力度的轻重变化和长短不一的变化进行区分和组合,先是长曲线,后是短线,它们交叉平行,最后变成疏密不同的点,依照形体有规律地排列组合。第一遍不同的调子不交叠,有方向地平铺去画;第二遍与第一遍需要画暗部的地方交叉,逐步向亮部过渡时就变成了点。通过相关透视原理将物体和物象之间的准确关系稳定地表达出来,比如衣褶在简洁概括中体面关系和交叉关系连接得非常清晰,各种搭配组合之间衔接十分融洽。他的调子每笔都非常准确,很稳,很简洁,临摹他的作品极其锻炼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
在笔者的创作实践中,之前因为忽视临摹的重要性走了很多弯路,比如人物死板无生气,人物肤色如干柴,画面构图无章法,细节刻画不深入等,用了很多工夫却与大道渐行渐远,直到笔者开始临摹扬·凡·艾克,开始对作画步骤有了概念,虽然初次摸索古典油画,效果并不理想,却也是收获满满,实际操练让笔者记住了画面所有的细节。临摹丢勒让笔者学会了控制细节与冷静表现。平时的写生创作,遇到不会处理的地方就会想起之前临过的作品,再次证明临摹好画,虚心学习前人是快捷有效的方法。虽然临摹好处多,但要像石涛画山水一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要敢于大胆突破才能有所成就。在今后的绘画中,笔者要继续用心研究大师作品,把临摹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取长补短。这种学习方法加上长期刻苦学习实践,就会潜移默化地影響学习者的技能,审美情趣和绘画语言也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
(作者简介:姚东禹,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油画语言本土化)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