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梁:大医精诚守初心,宗中汇西“医”心战疫

2021-09-09 04:40张国梁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9期
关键词:危重症重症中医药

受访专家

张国梁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兼感染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徐经世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主任,安徽徐氏医学第四代传承人。擅长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性脑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小儿肝病、重症肝炎、原发性肝癌,消化道出血、艾滋病、手足口病、SARS、麻疹、猩红热、伤寒、老年重症感染、败血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

门诊时间:周三、周六上午

前段时间疫情又起,人们在惊叹病毒的强大威力之余,对2020年新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心有余悸。在驰援武汉的中医专家中,有一位凭借自己30余年诊治传染病临床工作的丰富经验,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位入选国家卫健委重症与危重症巡视组的中医学专家,他在湖北省疫情防治前线发挥了祖国医学优势,践行了中医人“大医精诚”的使命担当。他,就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张国梁主任。

 他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2020年初,疫情以令人生畏的速度肆虐。在疫情波及安徽省时,张主任像一名战士一样冲在第一线,积极投身到安徽省的抗疫工作中。2020年1月20日,张主任担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留观病房规范化改造。除夕那天,他一整天都在忙,直到晚上6点多才离开医院,去姐姐家草草吃了一顿年夜饭。原本,他早就订好了除夕前一天去深圳的机票,与在深圳带孙子的妻子团聚,没想到安徽省疫情暴发,他第一时间就把飞机票退掉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当前,我有责任冲在一线。”张主任语气平淡的述说。1月25日(大年初一)起,他作为安徽省医疗救治组专家成员,前往合肥市传染病院重症病房、合肥市滨湖医院等地,亲自为危重症患者看舌搭脉、配送药物。一手抓临床,一手抓科研。张主任在老师徐经世教授的指导下,根据经年累月的积淀和疫情期间在临床上累积的经验,重点参与编写了《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专家共识》,2月17日,该共识发布,成为国内首个省级中医药专家诊疗方案。

张国梁的学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医师施美回忆说,疫情“凶猛”之时,张主任如同大伙的“定海神针”,鼓舞指导着整个中医学疫情防治工作。“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天下雪,他在医院工作得特别晚,步行回家时,因为没看清路况,恍惚中在路上摔了一跤,第二天他当成玩笑说给大家听。我们听了其实很心疼,毕竟也快60岁的人,在雪地上摔一跤还是挺让人后怕的。张老师每天的工作强度都比较大,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常常在繁忙辛苦的工作中寻找一点儿乐事,来给我们加油鼓劲,在临床上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指导。”

 “在关键时刻被召唤,是一种光荣”

2020年2月19日下午两点半,一通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紧急电话扣响了这位“中医抗疫老兵”的心,张国梁被急招驰援武汉,成为安徽省中医界唯一一位被国家直接召唤的专家。张主任说,“当时并不紧张,更多的感受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被召唤上一线是一种光荣。从事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三十多年,在这方面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大疫当前,定当不辱使命,义无反顾!”

20日上午,张主任带着简单的行李抵达武汉,当天下午就加入了国家卫健委组织的重症和危重症专家巡视组,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他不仅深入武汉市集中收治重症和危重症医院的隔离病房,还与巡视组其他专家一同前往湖北省荆州市、荆门市、孝感市等地医院查看患者,与西医协同配合,针对临床不同环节发挥各自优势,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掌握了中药(中成药)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基本摸清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环节和中医切入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他还组织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等集中收治医院的死亡病例讨论与总结,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宝贵意见。

经过近一个月的中西医联合巡视与排查,湖北地区尤其是武汉市重症和危重症病死率明显下降;中医在重症和危重症临床救治中凸显出较大优势,例如对极度乏力、纳差、持续低热、腹泻、胸部憋闷、咳嗽等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肺部炎症及渗出有较好作用;对免疫风暴有降低作用;促进机体康复、缩短住院病程等方面有广泛作用。

为疫情防治探寻“中国治疗方案”

1984年參加工作的张国梁主任参加过抗洪救灾、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等多次“战斗”。这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依旧保持着冲锋的激情。2020年正月初,他就敏锐地察觉到此次疫情的潜在威力,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疫情前端的最新动态、提前着手搜集相关学术资料,并带领学生和同事们进行加强中医学防治的专题探讨。

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张主任把中西医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我国非常有特色的‘中国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使用的治疗汤剂比较多,主要有中成药,汤剂这两大类,我们一起探讨了武汉疫情的气候特点、环境特点、人群特点等,再结合中国古代经典瘟病的理论,进而拟定了一些方药,包括一些预防方药。”驰援武汉不久,张主任团队就已经生产了几种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汤药制剂,为医院及时调配了汤剂,同时也为一些街道社区交警等部门送去了预防汤剂。这些预防和治疗的汤剂,根据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症状看,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对轻症和普通患者疗效更为明显,“有些患者吃了一两服中药后,腹泻症状很快就得到了改善,体温没过两天也恢复了正常,咳喘的症状也相对改善。当然,鉴于医学的严谨性,中医究竟在治疗中起到了多大作用,还须进一步研判。”

张主任强调,“中医在慢性疾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中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对我们的事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要把我们的祖国医学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中医治疫:“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目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又到另一个关键关口,公众关于中西医的一些討论也非常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张主任解释,新冠病毒引发的疾病,西医的思路就是消灭病原体,所以要找适合的抗生素、疫苗,而中医的思路是改善症状。

《内经》有句话叫“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的思路就是努力消除临床症状,让身体自主建立免疫,对抗外敌。中医手段是缓和新冠肺炎的并发症,很多疾病真正致命的原因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并发症。中医的根本不是针对病,而是让人本身好起来。

不难看出,中医从“疫毒”的成因、感染途径,到“疫病”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方药齐备,再到历代医家不计其数的成功治疗案例,均彰显中医辨证论治、局部与整体并重的优势。而中药复方的“多病种、全方位”协同作战,更是战胜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种新疫病的关键所在,值得重视和推广运用。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扶正即提高免疫功能,主要针对运动与饮食的控制。扶正要是从补肺、脾、肾三脏着手。肾为气之根,肺主气,因此补肺更需益肾。日常饮食方面可适度增加补肺益肾类药物和食物,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人在煲汤时也会加入一些中药材。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过咸过辣,少吃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如蔬菜、水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肉、鱼、蛋等食物提高免疫功能。鸡蛋建议采用水蒸蛋的烹饪方式,更易被消化吸收。张主任还建议,日常运动锻炼要适度。过度劳累有可能起反效果,适度运动则可提高精气神,保证人体正气,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每一次疫病到来,中医都不曾缺席

根据历史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像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疫情悲剧。每一次疫病到来时,中医都不曾缺席,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医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思路。

张主任认为,新冠肺炎就是一场疫病,中医讲的疫病就是传染性疾病,也叫瘟病,总体上看,中医药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论是疑似病例还是确诊患者,普通、轻症或是危急重症,通过中医药介入,与西医药协作,再加上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使中医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轻症、普通症治愈,重症转成普通型,部分危重患者脱离危险,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患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缓解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这既彰显了中医药的作用,同时又印证了我国特有的中西医并重政策的正确性。

针对这一次的病毒,中医的治疗方向是调节人体的正气(免疫力)。免疫力提高了,抵抗力强了,就能够跟病毒做斗争,其实这也是对症治疗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讲,中西医在终极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通过不同方法为患者服务。张主任说,从长远的疾病发展和病毒传播角度讲,病毒会始终在人类生存空间里活动,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如何发挥自身所长为人类服务才是关键所在。

作为医者,张主任关注疾病,但更关注人;作为中医专家,他关注中医发展,但更关注医学如何为人类健康服务。正因如此,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大格局的医者。

(编辑    董玲、王幸)

猜你喜欢
危重症重症中医药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