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 秀 何 昉 王筱南 沈 悦 马晓玫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以下简称徐州园博园)规划主题为“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为源、基于场地“开合有度”的地形、徐州“徐缓内敛”和“大开大合”的恢弘历史,创新提出“生生不息,大美大舒”的总体规划理念。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视角下,从生态和文化两个层面具体融入“生”的理念,着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造园精髓。徐州园博园总体规划方案的主要特点为:(1)尊重“一湖、四岭”的原有山水肌理,依山就势规划形成“三廊一心”的总体空间结构;(2)院士领衔特色景观建筑吕梁阁、游客服务中心、综合馆暨自然馆等画龙点睛;(3)全园风景式营造5大一级景区、20个一级景点和31个二级景点;(4)三大文化脉络布局5大片区39个省级展园及6个公共展园;(5)“全城园博”大系统助力园博园“永不落幕”。
生态修复;景观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传承发展;人民园博;智慧园博
徐州承袭古九州之历史,有着超过6 000年的文明史和2 60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深厚的儒道思想,孔子就是在此观吕梁洪时留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而“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即为“悬水湖”名字的由来。“尧封彭于徐”、汉祖刘邦故里,彭祖文化、汉文化发祥地等之于徐州意义深远。
从地理位置来看,古徐州位于黄淮之间,黄淮冲积平原与鲁南低山丘陵—剥蚀残丘过渡带,平原、山丘和湿地兼备,形态丰富,其自然景观兼有北方的大气磅礴和江南的钟灵毓秀,刚柔并济,包容并举,由此也孕育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徐派园林”。但由于徐州历史上长期的煤炭开采,区域内70%山体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高强度资源开采留下了“城市伤疤”[1]。煤炭废弃地带来的环境危害,包括对土地资源、地貌环境、水域系统等的破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21年9—12月召开。举办园博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发挥绿色转型和生态修复的优势,以园博园建设为载体,彰显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创新引领未来城市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更可以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转型发展的参考范例,有利于激发众多非省会城市投身园博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将徐派园林艺术和徐州绿色发展经验向世界展示。
徐州园博园规划用地面积总计205.05 hm2。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按照传世之作的标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为首席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教授领衔主持,场馆建筑设计分别由张锦秋、程泰宁、崔愷、王建国、孟建民等建筑院士团队共同参与。
徐州园博园选址于徐州吕梁山宕口生态治理区域、悬水湖畔,四周山岭环抱,南邻黄河故道。周边有多个村镇,场地内部有数个采矿遗址宕口。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林地和农田,其中山体植被主要为柏树林,林缘与山间谷地主要是以灌木为主的混交林,多为后期复耕,宕口内无植物覆盖,大量石块裸露,生态破坏严重(图1)。地块位于徐州市东南向楔型绿地和水廊道的绿色斑块,具有将城市外围绿地渗透到市中心的重要生态功能。规划设计充分确保和加强了此项功能,同时在周边村庄规划多样特色小镇,兼具游客住宿与餐饮等服务功能,让“绿水青山”真正实现徐州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成为当地老百姓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金山银山”(图2)。
1.场地现状
2.徐州园博园总平面图
徐州园博园总体规划以“生生不息,大美大舒”为主题。“生生不息”代表了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变之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城市生态修复问题。《庄子·知北游》中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大美大舒”代表本届园博会充分展现天地大美与徐州舒朗风韵的宗旨。结合生态修复、土地复垦、自然再生,根据地形地貌作相应的景观设计,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2],重构富有特色的山水骨架,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风貌;创建自然与城市融合、创新与发展并存、历史与文化延续、展览与生活互动、生态与经济共荣的园林博览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体规划遵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九九归一”的“道法自然”原则,实践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老子之道,到儒家协和万邦、于古九州之地(徐州),再到“九九归一、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从绿色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两个层面融入“生生不息”的理念。
从历史上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到江苏省唯一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再到2018年由住建部推荐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实现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徐州通过山体修复、水体治理、废弃地修复、城市绿地系统等综合整治,使城市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3],在城市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实践之路。徐州园博园选址内遗留宕口区,危崖乱石裸露,植被无存,岩体破碎、疮痍遍布[4],因此总体规划从修复宕口生态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地形整治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5],将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作为“一”,衍生出涅槃重生后的园博园公共园林和特色展园共融的“二”,进而联动周边,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形成区域生命共同体的“三”,最终以园博园为核心,联动片区发展形成徐州全城园博的“万物”。
徐州园博园着力通过生态保护、宕口修复、绿色基础设施等策略形成生态特色(图3)。以景观水保学为指导思想规划“海绵园博”,以水安全、水利用为主要内容构建全区韧性系统,实现园区“下雨天不湿鞋”的愿景;以宕口修复利用为特色,完善山林、水体等生态系统,构建分级保护区域,建立多样化生态科普体系,突出生态修复技术的亮点。
3.徐州园博园整体鸟瞰图
当今文化语境关注的地球生物多样性、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价值理念与老子的有机整体性世界观相契合。自然界和社会一样,都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因此,徐州园博园规划理念从老子之道[6]、到儒家“天下大同”(图4)以及如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一”,生出协和万邦、以共通共融的东西方园林文化之布局特色为“二”,再从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文化演绎至今的“一带一路”文化背景下,强调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在形式表达方面的共同特色而非不同点,有出自东方园林但与西方园林不乏相似形式的山水园、田园(桃花源)、海山仙馆、诗园等,也有出自西方园林但与东方园林有类似形式的空中花园、泉水园等,以这些特色园引领公共园林布局成为一大创新,进而衍生出发端华夏文明初始、独具南秀北雄、传承至今的徐派园林特点为“三”,最终衍化形成以园博园为中心串联园区内外和展期展后的共享文化园博之“万物”。
4.秀满华夏廊主题概念“徐徐迎来,锦绣山溪,天下大同”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四新理念融入园区设计,突出四新技术的亮点;以徐派园林为载体,突出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的亮点,把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与自然山水城市建筑有机融合。
通过科技展现未来城市和人民生活的美好画卷,紧扣“生态、惠民”两大主线,突出五大示范意义,完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递的承载功能,全面提升服务管理品质,以人为本、心想智随,践行“人民园博”;通过智慧技术的全园应用,结合多样化智慧设备的布局建设以及线上线下多项智慧系统的搭建,实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打造“智慧”园博。
徐州园博园总体规划充分运用“孟氏六边形”指导法则,明旨“生生不息,大美大舒”,尔后相继进行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等环节,通过阐释宏观层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观层面——东西方园林共通共融;微观层面——公共空间的地方实践,从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寻找设计切入点,最终着眼于人与自然共生体系下的“道法自然”,传承中国风景园林文化和营城理念,彰显徐州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体现徐州“尊礼重义、质朴正统、刚毅强悍、尚武大气、开放豁达”的性格特征和“开明、开放、创新”的时代新风。在空间结构、建筑设计、景区景点区划、展园布设、展后延续等方面对理念进行表述。
总体规划尊重原“一湖、四岭”(图5)的山水肌理,重新梳理细化四岭之间谷地,实现园艺和园林展览展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山水本源”的意境,集中展示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独特魅力。
5.构建“一湖四岭”山水格局
以彰显中华园林优秀传统和“人与天调”的宜居理念、弘扬徐州地域文化特色、凸显徐州在运河沿线城市发展带的时代角色和三大文化主题,依山就势营造“秀满华夏廊”“徐风汉韵廊”和“运河文化廊”三大景观廊,并以儿童游乐中心为依托,形成“三廊一心”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图6),分别对应中国文化、地方文化、特色文化、国际文化。
6.“三廊一心”总体空间结构布局
总体规划在空间结构打造的基础上依山就势布置吕梁阁、游客服务中心、综合馆暨自然馆、儿童友好中心、宕口酒店和主题酒店等场馆建筑,并邀请多位建筑院士分别创作设计,突出水韧性设计、生态修复技术、四新技术、智慧共享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等特色亮点。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探索新时期园林艺术新的表现形式;以沿袭汉代建筑和徐派园林特色为设计出发点,体现汉风建筑艺术和传统园林在新时期的演绎;以依山观湖、织补宕口、悬空建筑、立体园林等设计手法,体现建筑融于自然的东方气质,展现新时代绿色建造新方式和新工艺,共同为行业和社会贡献传世之作。
游客服务中心从汉代建筑文化的大意象中提取元素并进行抽象演变,用台斗结合的新形式来表达古风汉意,体现徐州特色,突出园博会生态、创新、传承、可持续的特点。综合馆暨自然馆以“补山、藏山、融山、望山”为设计概念,结合汉代历史意向,是一座展示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园林艺术及地域文化的室内综合展览馆。
根据总体设计布局,遵循“风景式园区”营造手法,挖掘徐州“人杰地灵”和“山川形胜”的文脉地脉,在三条主景观廊的引领下,形成“秀满华夏廊”“运河文化廊”“徐风汉韵廊”、儿童游乐中心和运营服务五大一级景区为主体的景区景点系统(图7)。在此基础上,融合园区总体功能布局(图8)、东西方园林共通共融文化特色、地方园林文化特色等,形成包括南风礼乐、山水花园、海山仙馆、空中花园、徐风生境、吕梁汉韵、悬水万象、运河风情、儿童游乐、运营管理共11个二级景区。在二级景区内根据公共园林高潮点设计有望山依泓(图9)、清趣园、宕口花园(图10)、诗赋运河、锦肆运河、山水运河等20个一级景点和秀美花田、礼乐迎宾等31个二级景点。
7.一、二级景点设置
8.园区总体功能布局
9.望山依泓效果图
10.宕口花园鸟瞰图
彭祖在彭城,定音律,调律吕,教雅乐。园博园主出入口作为“秀满华夏廊”的起点,以礼乐文化为魂进行现代转译,结合汉画像石《迎宾宴饮图》,打造入口迎宾氛围。结合古乐的篇章结构,以地形、喷泉等节奏变换打造“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五进庭院,各进分放钟鼓琴瑟磬5种中国传统乐器意向,以绿雕的形式体现,在保证入口交通集散的基础上,统一中出变化,打造有序而又丰富的入口景观轴线。尽端作南风台,台上设游客中心、汉风新韵,过而入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和草。望山依泓作为山水花园开篇,以“山水湖”为自然构架,山环水抱,水洼成湖;以“林草田”为自然肌理,上林下草,落差成田;践行“生态优先理念”,设计根据场地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走势,随行就势,运用拟形加写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立体的山水卷轴。
海山仙馆以“寻仙归梦”的景观故事序列为主线打造新时代的海山仙馆,引领人们再做一次海山寻仙的梦,通过置石、规则的水景、华丽的建筑装饰等特色元素,演绎岭南园林的非凡意境。
“秀满华夏廊”:园博园南部山谷内,形成以主入口区为起点的东西向主廊道。起于悬水湖畔、长堤坝下,沿台地阔、起承转合、借峰借景、徐徐升起,传承中国风景园林文化传统,选取古今交融的“山水”精髓,展示华夏园林实践至今、繁荣至今的“人与天调”宜居理念。
“运河文化廊”:充分利用北部山谷现状地形、泄洪道、排水渠和悬水湖,以悬水湖为源头,将水系进行延展,梳理整合形成新的汇水区和景观水系,以“水”为主题凸显古往今来从黄河故道到世遗大运河畔、徐州乃至江苏诸多运河城市在运河沿线城市发展带的时代角色,致力于打造富有文化内涵、诗意画面、空间变化的运河文化[7]景观。
“徐风汉韵廊”:从园区西南的宕口区域始,经由悬水湖畔、跨越中部保留山林的吕梁阁、景观收尾跳跃至区外山岭,形成一条虚实相间、景观绵延的廊道,与主轴线在入口区交汇,形成中华风景园林背景下古徐汉韵[8]清雅、今徐生态阜新的空间格局。
依据三大文化脉络格局,将园区分为5个片区,设置39个省级展园和清趣园、徐派园林园[9]、创意园、儿童游乐中心、国际园、企业园6个公共展园,共同诠释园区主题和亮点。
片区一选取沿运河流域的华东及华北重要省市,展现各自城市的生态修复工程、园林技术与成就、前沿生态技术、新型环保材料及韧性城市建设理念;片区二选取华中地区城市,体现城市双修的理念,展示田园生活等主题,展现时尚便捷的美好生活,倡导环保、无废的新生活理念及清洁能源的使用;片区三选取东南及华南沿海省市含港澳台地区,展现现代智能、智慧城市,运用多种新形式、新材料,展示不同区域文化特色;片区四选取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省市,展现区域联合、智能共享、文化共荣、统筹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展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城市建设安全整治的风貌;片区五选取西部地区省市,展现城市双修的理念,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保护,展示先进水土保持技术。
秉承举办一届全国一流、永不落幕园博会的总体目标,本届园博园在总体规划阶段便统筹考虑了展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图11)。按照保护优先、成功转型、永续利用、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以将园博园转换成为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汉风古韵”“绿湖青山”为标志,保留主要展区和建筑,拆除临时性展园,完善休闲游赏设施,将景点功能整合,并依托片区内多种优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转变功能,融入亲子研学、康体运动、互动科技、生态康养、会议会展、休闲度假等多元价值功能,使园区从短期节事性观光产品快速转化为具备充分市场号召力与到访粘性的常态化旅游产品,同时作为城市的永久性公共绿地,打造多层次体验型综合公园供市民休闲、游憩。
11.展后利用规划设计功能分区图
园博园的成功举办和展后可持续利用将带动区域发展,对周边旅游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后期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和城市绿道体系中超级驿站综合体的打造,将贯通故黄河道和京杭大运河周围湿地公园及湖泊,与城市绿道系统连接,打造公共空间绿色走廊,围绕“公园+”“绿色+”,串联不同功能的绿色生态空间,创建徐州生态修复和城市宜居实践品牌,最终成为自主创新、自我造血、联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标杆项目。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系统丰富的生态智慧,今天依然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深远启发和宝贵经验。徐州园博园以“生生不息,大美大舒”为总体规划理念,尊重场地原有山水格局,修复宕口生态环境,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国际文化,充分考虑展后功能定位,将园林展融入生活,展示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技术,交流园林新思想,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积极贡献。总体规划工作贯穿2020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年,“时间紧、任务重”,唯有坚持“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多专业院士大师领衔,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合作、创新实践,“道法自然”实现了“不一样的精彩纷呈”。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规划设计
项目指导及清趣园主持设计:孟兆祯
项目主持:何昉
项目设计:何昉、沈悦、锁秀、王筱南、严廷平、夏媛、谢晓蓉、王织平、卢晓、万凤群、黄燎原、李贺、周忆、马晓玫、吴泰毅、郑雅婧、张志国、郭威、黄慧、罗茹霞、李宇浩、陈宇、刘楠、黄星高、周明星、林蕊德、张海洋、王伟、陈羡英、徐晓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