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雪静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药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万古霉素是临床上比较有效的一种杀菌药物,这种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临床上能够有效的对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而导致的重症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也是临床的首选治疗药物[1]。近几年临床认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而细菌对于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屎肠球菌的出现使得临床上万古霉素的用药变得相对更为困难[2]。通常情况下,万古霉素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相关,而且个体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临床要求对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时须做好药物监测工作[3]。基于此,本文针对万古霉素的抗感染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总结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择的患者均来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到我院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例进行调查。在本文所选择的病例当中,存在男性54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4岁,年龄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为(45.18±16.78)岁。所有调查对象签署临床知情同意书,并且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为来我院用万古霉素进行静脉注射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患者。②均进行1次以上血药浓度监测。③年龄均满18岁[4]。④所有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外科围手术期通过万古霉素预防用药的患者。②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的患者。③高危患者或死亡病例。④自动转院或出院或者其他无法进行数据收集的患者[5]。⑤对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或不耐受的患者。⑥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本文调查工作,而中途退出研究组的患者。
1.3 方法 本文所应用的药品为万古霉素,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选择采用相酶放大免疫方法进行,仪器是西门子Syva Viva-E,并选择相配套的试剂盒。分析方法主要以线性范围为2.0~5.0 μg/mL为主,如超过检测的上限浓度,则不在本文的调查范围之内。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通过万古霉素进行用药,并在用药的5个半衰期内,当患者的血药浓度稳定以后进行检测,在下一次用药前半个小时对患者采集适量的静脉血,同时对所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入院诊断、万古霉素使用剂量、万古霉素用药浓度、肾功能表现、微生物状况和药敏试验报告等相关的资料进行统计。
1.4 效果判定 本文通过对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来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患者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未完全消失或者存在恶化,或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死亡表现;在更换应用其他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以后以上3点存在一点消失的,既说明药物治疗失败[6]。急性肾损伤在进行判断的时候,主要通过《改良全球肾脏病愈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当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记者在48小时之内血肌酐直上升26.5 μmol/L,或者在一周之内血肌酐值上升到1.5倍基线值,或连续6 h内,患者尿量不超过0.5 mL/(kg•h)的,说明患者为急性肾损伤[7]。
1.5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给予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资料 本文所选择的100例患者当中19例患者进行二次监测,共进行119例次万古霉素浓度监测。20~65岁的患者60例,占60.00%,40例患者年龄均超过65岁,占40.00%。
2.2 抗感染的分布和构成 患者均来自于我院的各个科室,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别进行统计,居前3位的分别是肺部感染、血流感染、骨组织感染,分别为35例、18例、12例。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抗感染部位的分布和构成(n,%)
2.3 病原学检验 病原学送检患者91例,占91.00%。对送检标本进行分析,主要存在有痰液标本、血液标本、肺泡灌洗液标本、脑脊液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等。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表现为阳性的58例,占58.00%,其中存在12例患者的标本当中培养出超过两种病原菌,占12.00%。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葡萄球菌28株,链球菌5株,肠球菌6株;其中存在革兰阴性菌37株,真菌2株。对所有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主要选择机器自动检测或者纸片扩散方法对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对一株屎肠球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16 μg/mL,采用纸片扩散方法检验值不在敏感范围之内,其余阳性菌株均为敏感。
1.4 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测 本文100例患者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得出,首次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10~20 μg/mL的患者51例次,占51.00%,19例次重症感染患者对万古霉素剂量调整以后进行二次血药浓度监测,14例次患者的浓度仍然<10~20 μg/mL,二次血药浓度的监测和首次血药浓度监测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转化,P<0.05。
本研究所有对象均来自于我院的各个科室,对各个科室均监测了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经过分析主要表现在肺部感染、血流感染、骨组织感染、心内膜感染、皮肤感染、中枢感染和腹腔感染等相关的方面。在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可以做到合理的对万古霉素进行选择,并将其作为抗阳性菌的首选药物[8]。而对于本文的调查分析也能够得出:在我院当中呼吸科、胸外科、重症监护科、脑外科等相关科室出现的重症感染患者病例较多,根据相关临床的要求,对于3个月以内存在住院或者应用过静脉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强化对患者抗MRSA的药物万古霉素。目前万古霉素仍然是医院当中一线抗感染治疗的药物[9],促进该项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临床药师的相关职责。
万古霉素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属于时间依赖性的药物,这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患者用药以后整体的治疗效果和体内的谷浓度存在有密切的联系。对于首次监测没有达到谷浓度的重症感染患者,临床上可以通过减少给药剂量或者增加给药时间间隔、增加给药剂量或减少给药时间间隔、药物持续静脉滴注延长给药时间等相关方式进行用药方案的调整。再调整用药方案以后5个半衰期,并在下一次用药之前半个小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10]。两次进行调整以后,本文存在5例次患者的血氧浓度达到了治疗区间,因此也证实为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合理用药,可有效的促进药物用药的合理性。而通过本文相关研究结果的分析也可以得出患者用药剂量较大,患者用药剂量和患者肾功能的衰弱存在着正相关,所以临床要对此情况加以重视。
在临床对万古霉素使用的时候,通过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血药浓度监测比率在不断提升,这也说明临床正在合理的积极推进对万古霉素用药的合理性。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分析,发现多次进行万古霉素用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能够提升万古霉素10~20 μg/mL的比例。但因为药物存在较大的个体性差异,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所以需要加强药学监测,以便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减少肾功能损伤情况出现。本文所涉及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所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偏移,也需要后续的相关临床文献进行持续性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但是万古霉素应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产生影响因素众多,所以临床医师和相关药师要对此予以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