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郏县妇幼保健院(467100)李芳芳 董培培
在目前所认知的脑血管疾病中,中风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缺血或脑血管出血性损伤所致,具有病情急促、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1]。中风在发作时,会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异常等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还给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风的发病率也随之呈逐年增长的态势[3]。因此,怎样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是现在临床医师所亟须解决的课题[4]。我院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治疗时,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4例,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范围:44-72岁,平均年龄为(54.7±3.4)岁;病程时间:3-14个月,平均病程为(7.1±1.6)个月。研究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范围:45-73岁,平均年龄为(54.2±3.1)岁;病程时间:3.4-13个月,平均病程为(7.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未发现有差异(P>0.05)。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设计内容知情,并批准同意实施;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全部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针灸治疗,内容如下:①头针:对患者的感觉区、运动区,进行强刺激捻针。②取俯卧位,取主穴:环跳、委中、承山、殷门、肾俞、肩井、大椎、承扶、命门、腰阳关、百会等。③取仰卧位,取主穴:髀关、太冲、三阴交、外关透内关、阳陵泉透阴陵泉、伏兔、合谷、血海、曲池、肩三针、关元、中腕、风池等;应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针刺,并选择G-6805型号电针仪,应用连续波,在患者耐受状态下,留针30min,一天1次,患者需维持治疗10天。
1.2.2 研究组 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上午应用针灸治疗,治疗方法及操作流程同对照组;下午再加用推拿治疗,内容如下:①取侧卧位,医者应用一指禅推法从肩部开始缓慢推拿到手腕部,再选择拿法、㨰法从患侧躯干部开始转向臀部外侧、大腿外侧、小腿外侧。②取仰卧位,应用点按手法在百会、风池、头维等穴位进行推拿,并应用点法、揉法对颜面部进行推拿。③取俯卧位,按揉背部脊柱两侧夹脊穴,点按患侧下肢委中、环跳、承山等穴位,以可耐受情况为度。医者在推拿时,需按照患者的实际受力情况控制力度,一次30min,一天1次,维持治疗10天。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痊愈: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至90%及以上,症状(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异常等)消失;有效:瘫痪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恢复至55%-89%,症状好转;无效: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低于54%,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
1.3.2 统计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机体功能,其中包括: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其中,肢体运动功能:应用Fugl-Meyel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上肢运动功能:66分,下肢运动功能:34分,得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恢复越佳;神经功能: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进行评分,总分为0-45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2.0分析,所有数据当中,(%)类计数数据,行χ2检验检测;(±s)类计量数据,行t检验检测;P<0.05时,提示差异显著。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机体功能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机体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机体功能对比(±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abP<0.05。
组别(n=42) 时间 FMA评分 NIHSS评分 ADL评分对照组 治疗前 35.9±5.5 28.3±3.2 31.3±4.2治疗后a 46.1±5.3 18.6±2.6 67.4±5.8研究组 治疗前 35.8±5.6 28.2±3.6 32.4±4.3治疗后ab 65.7±5.4 10.9±2.3 80.5±5.4
在临床上,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部疾病,多发群体主要是中老年群体,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脑脉阻塞或者是血溢于脑所致[5]。中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口歪眼斜、言语不利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生活无法自理、语言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同时,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沉重的经济负担[6]。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方法,缓解其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中医认为中风属于气虚的范畴内,由于经脉麻痹,气滞血瘀所致,治疗原则主要以化瘀祛痰、活血补气、通经活络为主[7]。针灸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并加用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脑部及脏器功能,而且,针灸治疗还可以化瘀活血,疏通经络,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此外,针灸治疗方法的穴位选取主要以感觉区、运动区为主,可快速溶解血栓,调节微循环,从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8]。再加用推拿治疗方法,通过应用有效的手法(揉、捏、按、点、㨰等),推拿患侧肌肉及穴位,可有效调节机体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因此,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治疗时,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以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通过配合治疗,可充分发挥化瘀活血、调节气血、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文经过研究显示,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治疗时,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有利于增强预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治疗时,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功能,安全可靠,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