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龙
(定西市中医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风湿性心脏病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瓣膜慢性疾病,其主要致病原因为风湿热活动反复多次发作或急性发作,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或瓣膜狭窄,损伤心脏瓣膜主要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气促、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病变可累及关节、皮肤、皮下组织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如存在显著临床症状,需实施手术治疗[1]。二尖瓣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常规术式,临床疗效显著。部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导致头晕及心肌等临床症状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美托洛尔为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适用于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2]。稳心颗粒属中药制剂类药物,适用于早搏、房颤等疾病治疗。本研究总结统计我院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并分析联合应用美托洛尔、稳心颗粒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相关问题。
开展本次研究年限范围选定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择取研究样本为此时间跨度范围内就诊治疗的40 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模式为依据对40 例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各项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男女性别比统计值为11:9,年龄跨度统计值为38-62 岁,平均(50.86±2.77)岁,二尖瓣单瓣置换13 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7 例。对照组男女性别比统计值为12:8,年龄跨度统计值为36-63岁,平均(50.92±2.74)岁,二尖瓣单瓣置换14 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6 例,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具体结论无不良影响(P>0.05)。
纳入标准: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行二尖瓣单瓣置换术或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治疗干预,术后确诊为频发室性早搏,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且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窦房结功能异常、室性心动过速、电解质紊乱、左束支传导完全性阻滞及其他无法配合研究人员。
换瓣术后两组患者均停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并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干预,具体治疗方案包括华法林抗凝、强心、利尿等治疗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行美托洛尔治疗,每日服用2次,初始单次服用剂量设定为12.5mg,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血压等生理指标,逐步将单次用药剂量提高至25mg,共治疗4 周。
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稳心颗粒。每日口服3 次,单次用药剂量设定为9g,共治疗4 周。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内径、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华法林用量等指标。
依据胸闷及心悸等症状改善情况及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临床疗效评估中,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显效,症状部分好转视为有效,其他情况视为无效。心电图疗效评估中,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90%以上视为显效,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50-90%视为有效,其他情况为无效。
统计两组治疗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23.0 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对比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内径,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PT、INR、华法林用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内径、PT、INR、华法林用量(±s)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内径、PT、INR、华法林用量(±s)
组别研究组(n=20)对照组(n=20)t P左心室内径(mm) PT(s) INR 华法林用量(mg)治疗前60.58±5.72 60.49±5.81 0.049 0.960治疗后28.44±3.86 47.35±4.27 14.691 0.000治疗前20.05±1.58 20.09±1.44 0.083 0.933治疗后20.12±1.05 20.33±1.26 0.572 0.570治疗前1.85±0.24 1.84±0.21 0.140 0.889治疗后1.96±0.38 1.92±0.24 0.398 0.692治疗前2.55±0.26 2.57±0.25 0.247 0.805治疗后2.59±0.21 2.54±0.23 0.717 0.477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符合显效标准9 例,符合有效标准9 例,符合无效标准2 例,符合治疗有效患者18 例,占比90.0%。对照组符合显效标准6 例,符合有效标准4 例,符合无效标准10 例,符合治疗有效患者10 例,占比50.0%,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对比两组24h 动态心电图疗效,研究组符合显效标准9例,符合有效标准10 例,符合无效标准1 例,符合治疗有效患者19 例,占比95.0%。对照组符合显效标准7 例,符合有效标准2 例,符合无效标准11 例,符合治疗有效患者9 例,占比45.0%。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治疗两组患者各1 例不良反应,主要正常为恶心、头晕、口干,未行针对性治疗干预,停药后临床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患者均无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室性早搏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发病,如发病频率过高可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随病情进展可诱发心律失常等疾病。换瓣术是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案,术中各项侵入性操作可导致患者心功能损伤加重,并影响机体血液循环,诱发术后频发性室性早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需及时采取对症治疗药物干预。
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采用胺碘酮治疗,此类患者术后需终身行华法林抗凝治疗,胺碘酮可强化华法林抗凝效果,导致术后调整抗凝治疗方案难度增加,且胺碘酮药物毒性较强,极易诱发各类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受限。美托洛尔属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用药后可降低心肌张力,调节顺应性,显著减少心肌细胞耗氧量,减慢患者心率指标。美托洛尔能够调控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肾素释放量,减少儿茶酚胺分泌,有效避免心肌损伤。同时,美托洛尔能够提升心肌β 受体密度,使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持性作用得到有效激发,进而恢复心肌细胞生理功能。另外,美托洛尔可规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诱发的心肌结构变化及能量损耗,逆转相关病理改善,继而实现对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治疗干预。部分研究认为,美托洛尔用药后可产生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为此用药期间需优先采用小剂量治疗,逐步增加药物用量,实现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有效改善。美托洛尔适用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用药,如患者心功能为Ⅳ级,需通过改善心功能类药物干预,使心功能恢复为Ⅲ级方可用药,且治疗期间需联合应用利尿、强心等药物,如患者合并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需联合应用血管扩张剂。
稳心颗粒属中药制剂类药物,主要成分包括甘松、琥珀、三七、黄精、党参等,组方中以党参为君药,用药后可养血生津,补种益气,缓解心悸等临床症状。黄精为组方中臣药,可健脾理气,滋养心阴,与党参配伍可达到生血益气的临床效果。三七具有止痛活血,止血化瘀,琥珀均可安神定惊,活血化瘀,二者共为组方中的佐药。甘松能够健脾行气,疏肝解郁,为组方中使药,与三七、琥珀配伍可达到滋补而不滞的临床效果[3]。稳心颗粒不同组方相互配伍可达到复脉活血,补气养阴的临床效果,适用于头晕、心悸、乏力气短、心悸不宁、胸闷等气阴两虚及心脉阻滞所致疾病的治疗。最新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可稳定PR 间期及QRS 时限,并能够降低ST 段抬高,也可体改善线粒体内膜结构中钙离子、镁离子ATP 系统活性及钠离子、钾离子ATP 系统活性。药理学研究证实,稳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肌细胞膜在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的稳定性,疏通心肌缺血诱发的能量代谢性障碍,抗心律失常效果心脏。另外,稳心颗粒可改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且不影响机体常规凝血机制,纯中药制剂用药安全性较高,患者机体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总结并分析本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内径低于对照组,PT、INR、华法林用量无显著差异,可认为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及稳心颗粒可实现药物间的良好协同效应,抑制心肌结构改变及心室重构,且对华法林抗凝治疗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指标无不良影响。同时,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及稳心颗粒能够实现药物的协同效应,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美托洛尔治疗干预。同时,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可认为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及稳心颗粒未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分析可知,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联合应用美托洛尔、稳心颗粒治疗安全有效,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同时,本研究就诊患者总量较少,未能够与地区内同类型数据内容进行比对性分析研究,持续开展时间较短,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联合应用美托洛尔、稳心颗粒的相关问题仍需持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