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深远
当盘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的健康和寿命时,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人均健康寿命仅为68岁,在这样情况下,大多数人进入老年后其带病生存的时间达到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加关注健康。那么,怎样从全面认知健康内涵中,正确对待和科学实施健康养老呢?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写明“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因此,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当下和未来都随时代的变迁,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先说健康的基本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健和康是两个词,其中,健侧重于身体强壮,康侧重于心情怡悦,即“身强则健,心怡乃康”,合而为之叫健康。可见健康这个词同时包括有形物质身体和无形能量情绪两方面,其中,健指我们的身体,是有形的形体,康指的是内在的能量,是无形的精神情绪,是身心同步才算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整个躯体、精神和社会都很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这个定义其实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躯体健康。指形体的结构完好,没有疾病,功能正常。躯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第三、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指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体能够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和谐一致。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概念之中,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个健康的定义经过了三番五次的修订,但还是不够完善的,只有一个概念性或状态的描述,没有深入健康的本质内涵,普适性和可操作性都还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中。因为,第一,这个概念是站在医学的角度,以疾病为依据而给出的;第二,这个概念只是在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完满和谐的平衡状态,而没有注意到机体自身所拥有的一系列自组织调节的平衡机制和自强不息的生机活力,以及应激适应或反应能力;第三,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任何一个生命体的系统完备性。因为如果系统有太多漏洞,就会在反抗和应对外在系统时极易遭到攻击而出现问题,甚至崩溃;第四,这个概念只注意到了人的健康,没有考虑到社会健康和自然健康问题。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学的分析,健康的本质应该是指一个生命系统能自组织平衡和自应激适应的机制和能力,这种平衡和适应也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或常态。可以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常”。“常”是什么呢?就是“平衡平常”,还有“中和适应”。整个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交响乐,我们人应跟天地这个大的交响乐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这是健康的标准。所以,健康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什么的,不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而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不单单是肌体没病就是健康,而是自身心理顺达平和,与家庭同事的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的互动、包容、适应,说白了,实现了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才是真健康、全健康、大健康,而不单单是用几个生命指标的正常与否和有没有“病”来衡量。
再说养老的基本内涵。
对于中国人而言,“养老”本应就是指让老年人能够做到颐养天年,过一种快快乐乐的生活,让他们的健康维持在一个相对好的状态,甚至是“无疾而终”或者是“善终”。
然而,由于学术界对老年健康的理论研究不深入,以致对老龄化概念认识不足,一些人就把“养老”理解为老年等同于脆弱和脱离社会的时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照护,“养”起来,被养。这种狭隘的“养老”概念本是给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或生活照料,可是,却被泛化了,大有让所有老年人都去养老院里去“丁忧”,待在养老院由别人照料直至等死的感觉。
其实,关于养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养老》一文中说的就很直白:“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死有所送也”。由此可见,这应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老年生涯”的连续过程。如今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的“五个老有”,即已经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个老有所养,也不一定就是非得由别人来养了,老人自己也可以应该做好养生或保健养康的相关工作。其实,健康的获得或保持都是必须源于自己去保养的,任何外在帮助都是杯水车薪或这能是暂时的维护。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老有所养”或“养老”其实指的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自我“保健养生”而至“健康长寿”,甚至是“无疾而终”,即希望在人生最后的“老年阶段”能够健康的活着,最后能够无牵无挂并且少痛苦乃至无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恐怕也是中国的老年人对“美好社会”和“人民幸福”的最后的憧憬。
最后来探讨健康养老的基本内涵及外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健康不仅仅是指一种平衡或和谐的状态,更是之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同时,健康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目标。所以,健康养老的基本内涵就是在人生的老年阶段应努力地学会保养促进健康、恢复保持健康或建设提升健康这么个根本目标任务。现在,国人似乎不再讳言死亡,而是说:“不怕死,就怕老”。因为,老了健康水平就会滑坡,各种慢性病症就会发生。如何让老年人无痛苦或少一些痛苦地老去,恢复并保持健康,这是老年人的最大需求和愿望,这也就是健康养老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追求。
为何养老要以健康为主要目标呢?因为,对于老年人而言,吃喝住用行对老年人来说一般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他们已吃不了多少,喝不了多少,居住和用度也无须太奢华,最苦恼的莫过于他们身体在一天天衰老退化,进而全身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病。怎么样让他们无病痛或少一些痛苦的老去,这才是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也就是健康问题,所以,健康才是老年人的最大需求。
可见,健康养老既要着眼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对老年人身体、心理或精神健康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就是医养结合)和健康服务,更要着眼新时代和老龄社会发展趋势,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和健康学思想文化来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健康和互助健康的理论指导和服务保障,并引导其积极参与健康事业发展,适应社会变化、体现自我价值和融入社会环境等,实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健康。也足见,老年人自主、积极、主动地做好自身的健康计划、健康建设、健康恢复和健康保持,甚至健康提升,是健康养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了上述的基本内涵外,那么,健康养老还有其外延,也就是还将包括健康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老龄化,这也可以说是大健康产业中最具潜力的一遍蓝海,同时,如果能够通过政策引导和健康知识文化教育,将一部分老年精英人士培养成健康产业的主力军,并且也完全可以撑起健康产业的大半壁江山,这也就实现了“健康产业老龄化”,是将“健康老龄化”再一次提升并赋予实质的内涵。还有,健康养老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康、全面健康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最后保障,也是最重要环节。
无论从事业的角度还是产业的角度,全面理解把握就健康养老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科学应对养老之困的中国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