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榆杰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转型期,农村地区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乡村多功能发展研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逐渐成为指导乡村转型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范式。客观评价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分类制定差异化乡村振兴策略的关键之一。系统梳理了乡村地区多功能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乡村地区多功能在乡村尺度上的时空演化模式。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大都市郊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文化涵养”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成都市周边乡村地区的多功能值;从村域的角度出发,基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在分析农村地区多功能时空演变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并分别归纳出相应的农村发展战略。研究结果为明确农村功能定位、优化功能分区、完善农村经营政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村域;多功能;评价;乡村
1引言
国外关于乡村地域性功能的研究起步较早,在空间特征、乡村景观功能、政策对乡村地域性功能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尽管在功能类型划分、评价方法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研究城市区域功能相比,仍显薄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农村地区正处于转型发展和重建过程中,其功能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中国多功能乡村研究在借鉴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我国学者逐渐深入研究了乡村区域多功能的内涵及其政策启示、乡村发展的多元目标、乡村区域功能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2]。但现有的功能评价划分主要是经济功能评价,对其他乡村地域功能评价重视不够,现有的功能划分或者不能涵盖人与系统各维度之间的一致性,或者不能充分覆盖多个地域单元,使其难以有效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要求、人地矛盾的多元化、乡村区域功能的多样性特征等,都迫切需要开展乡村地区多功能研究,以彰显乡村的价值。在农村地理学理论创新研究中,农村地理学功能的时空分化已经成为一个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乡村发展进人转型期,推进区域布局调整已成为新时期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乡村多功能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制订乡村政策和相关的土地、财政政策,协调城乡发展,对乡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规划乡村生产生产能力建设布局的基础[3]。开展乡村多功能评价研究, 可以从不同层次上把握区域乡村功能需求和实现的特点、方向,避免乡村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发掘农村自身所具有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保护、文化涵养等诸多功能,使制度创新在多元化功能驱动下更加活跃,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创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国统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21世纪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要反哺乡村,国家初步具备了进行有效地域多功能统筹的经济实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区域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地域区域发展差异化较大,促进乡村多功能发展和加强优势功能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自然成为统筹区域发展新阶段关注的重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区域板块,构建优势互补是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也是对乡村地域系统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4]。乡村地域类型及其功能研究应进一步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加强地域分工、区域统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乡村区域问题研究,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服务于乡村地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测度成都市周边各村域在不同时点的乡村多功能时空格局,辨析其演变特征,进一步进行乡村多功能演变的影响因子探测及驱动机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研究目标
主要的研究目标包括:(1)通过归纳国内外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理论成果,探讨大城市郊区乡村多功能演进规律、机制及影响因素。(2)基于研究数据,微观尺度深入研究乡村地域功能的内在机理、功能准确定位及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明晰乡村地域多功能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与关键问题。(3)梳理成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演变的阶段性特征与模式,为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区多功能发展提供借鉴意义。(4)通过对成都市城郊农村地区多功能发展演变的分析,提出了成都市城郊农村地区多功能发展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为区域分工、城郊多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3 研究方法
1 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以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 GIS、RS 等高新技术,开展定量化研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成因机制及其影响。
2 系统分析法。以要素→结构→功能→发展为主线,系统剖析乡村地域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成因规律。乡村地域系统是复杂人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乡村地域功能置于系统框架中,才有可能获取对乡村地域功能演进较全面的认识 。
3)熵权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指标的变化程度,采用熵权法的方法确定目标权重;一般而言,如果某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说明其指标值变异性越大,在综合评价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越大。反之,它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越小,其权重就越小。
4 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成都市周边村域为实证区,探讨了农村多功能的内涵,农村多功能演变的特征评价和驱动机制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创新。研究内容创新。探析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区多功能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演进规律,明确不同地区在乡村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凸显地区功能价值;通过揭示成都市周边乡村地区功能演变的动力机制,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或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视角创新。沿“要素—结构—功能”刻画农业地域功能演进动力机制;从功能评价、优化统筹的视角构建地域分工、功能协同的发展模式,从多尺度综合视角评价乡村多功能演进的成因、机制与影响,解释功能演进影响作用大小与约束因子,进而得出乡村地域功能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
[1]徐凯, 房艳刚. 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识别——以辽宁省78个区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03):26-39.
[2]乔伟峰, 戈大专, 高金龙,等. 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与振兴路径选择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v.38(03):66-78.
[3]范曙光. 湖南省乡村多功能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D].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4]谷晓坤, 陶思远, 卢方方,等. 大都市郊野乡村多功能评价及其空间布局——以上海89个郊野镇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1):2281-2290.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