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明 李森 何致远
摘 要:现如今,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成为了十分关键的一项内容。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林木种苗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从经验上而言,要想保证林木种苗的总体品质,要做好检验工作,高效而又切实地运用检验技术,成为了相关部门最为注重的内容之一。基于此,以林木种苗活动作为出发点,首先探究了在种苗检验活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其次提出了几点有效提升检验技术运用成效的策略,最后对种植方面的技术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种苗;检验技术;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种植技术也较为成熟。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证林木种苗的品质,将检验技术运用在其中,并且展现出了全面的效用。但基于目前实际情况的探究,在运用检验技术时仍面临一些困境,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若是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应对,那么就会对林木种苗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分析提高林木种苗检验与种植技术的策略极有必要,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1 林木种苗检验期间的常见问题探析
想要保证林木种苗检验的成效,确保检验技术能得到更高效的运用,要明晰当前检验工作存在的常见问题。通过调研与总结,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类。
1.1 制度与流程不够健全
在林木种苗的检验活动中,要想保证检验技术工作展现出应有的效用,那么就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与流程,这样才可以保证每一项检验工作都能有效开展。但在一些区域内,仍存在着检验制度与流程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对林木种苗检验工作的本质进行深入了解,尽管想要制定出制度与流程,但却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性人才,使得检验工作流程中的漏洞与不足无法被及时地察觉。如此一来,劣质苗木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最终的种植品质不佳[1]。
1.2 检验机制完善度较差
林木种苗的检验机制完善度不足,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问题。有些地区在开展检验工作期间,由于检验机制存在纰漏,无法有效落到实处,致使检测结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出现漏检。除此之外,并未制订责任人机制,很多检验工作人员不清楚自身的权责,经常出现敷衍检验、重复检验等问题。林木种苗检验的成果无法展现苗木生长的实际情况,还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所以完善检验机制势在必行[2]。
1.3 种苗检验注重度不足
对于林木种苗检验工作的注重度不够,也是常见的问题。现如今,很多地区都在盲目地追求林木种苗培育的速度与规模,从而忽视了种苗的品质,寄希望于苗木的后期培养,希望以此提升品质,从而放弃了对林木种苗的检验,但这种手段终归效果有限,所以相关部门应走出误区。
2 提高林木种苗检验技术的策略
2.1 升级种苗检验技术
保证检验技术高效的应用是林木种苗检验品质的根基,同时亦是前置条件。如果检验技术本身就存在缺陷,那么也无法有效地检验出含有品质问题的林木种苗。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强林木种苗技术的升级,主动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检验技术,并依据林业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出优化与改良,同时还应加大工作人员技能素养的培育力度,确保工作人员能灵活地运用新技术[3]。
2.2 革新种苗检验方法
实际上林木种苗检验的方法多种多样,应选取正确的方法,保证检验的成果,将劣质林木种苗及时排除在外。相关部门要做好林木种苗检验方法的革新工作。另外,还应加强幼苗商品的流通检验,确保这个环节的检验方法得当、检验能力增强,从而更高效地对高品质林木种苗进行筛选。最后,还要组建检验技术方法的研究实验室,保证技术革新工作的实时性[4]。
2.3 加大种苗检验的投入
就林木种苗检验技术而言,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效用,应加大相关的成本投入,通过检验技术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种苗。例如,升级林木种苗检验技术所运用的设施与设备,从而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种苗品质。另外,随着成本的投入,要进一步对林木种苗检验技术作出研发与创新,让这项技术的适用性变得更强。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种苗检验的成本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林木种苗检验技术[5]。
3 林木种苗的常用种植技术
从经验上来看,如果检验工作人员了解林木种植技术,对林木种苗检验技术的运用也有促进效用。下面将简要分析几种常见的种植技术。
3.1 播种法
播种法是当前林木种苗培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势极为明显,操作便捷,在形式上与一般的农作物播种无异,但是在后续的环节会变得更为繁杂。因此在林木种苗的种植过程中,需要依据种苗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规划。例如,在使用播种法的过程中,将树种播种到土壤之后,由于种苗极其脆弱,难以存活,此时就要加强后续的养护工作,确保林木种苗健康生长[6]。
3.2 植苗法
就当前的林木种苗种植经验来看,植苗法对土壤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林木种苗正式开启种植前,相关部门要全面探究土壤情况,确保该区域内的土壤适用于植苗技術法,同时也可对土壤作出对应的处理,挖出可供植苗的土坑,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苗木可以顺畅地植入土壤中。在此期间,相关部门要对坑的深度、宽度等做好计算,适宜林木种苗生长,以保证林木种苗的成活概率。
3.3 分殖法
与上述两种林木种苗的种植技术方法比较而言,分殖法的困难程度更大,但是成功率以及效果也更高。具体来说,就是在已有的苗木上截取相应的枝节,完成种植与培育,例如直接将枝干作为种苗。
分殖法还有一种优势,可有效缩减林木种苗的支出成本,提高苗木的生长速率,但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需要对环境进行调研,用以判定是否适合使用这种种植方法[7]。
4 提升林木种苗种植效果的有效路径
4.1 做好非常规品质的苗木种植
现如今,在林木种苗种植与培养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意识到不能只是单纯培养现阶段流行的幼苗,还应做好一些非常规的林木种苗培养工作。尽管非常规的苗木在培养时困难程度更高,但经济效用也更高,可提升我国林木的总体价值。此外,在培养期间,也应加强种苗的检验工作,通过检验技术的运用,及时判定林木种苗的优劣状况,作出针对性的处理,确保非常规苗木的培养品质[8]。
4.2 注重养护技术与防病技术的运用
在林木种苗检验与种植工作完成后,一些工作人员就会觉得万事大吉,继而忽略了养护技术与防病害技术的运用,从而致使检验技术的成果功亏一篑。为此,要做好后续的养护与病害防控,最终实现林木种苗检验—种植—后期维护的机制。通过这种手段,可有效提升林木种苗的总体品质,确保林木种苗工作能落到实处,所以相关部门都应明晰其中的关键性[9-10]。
5 结束语
我国的林木种苗检验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且由于林木种苗检验技术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为了确保林木种苗的培育成效,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技术来实行检验。另外,还要提升种植技术的运用效果。
目前,在林木种苗检验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明晰林木种苗检验工作的关键作用,要对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作出深入探究,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升级检验技术、革新检验方法以及加大检验成本的投入。另外,还要做好种植技术的使用,促使国内林木种苗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 1 ] 李淑芬,邱丽霞.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J].农家参谋,2019(21):73.
[ 2 ] 刘红,蹇兆忠,赵怡康,等.山东林木种苗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浅析[J].河北林业科技,2020(1):63-66.
[ 3 ] 李爱民.林木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8(18):105.
[ 4 ] 江淑媛.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8(6):98.
[ 5 ] 刘红.关于推进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1):8-12.
[ 6 ] 李文英.提高我国林木种苗检验技术的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9):135-136.
[ 7 ] 鲍富民.浅谈我国林木种苗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0,29(21):197.
[ 8 ] 叶波.林木种苗执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绿色科技,2012(8):217-218.
[ 9 ] 周韻竹.林木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7(3):48-49.
[ 10 ] 刘秋红,吴秋霞,黄永权.广东林木种苗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7(1):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