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江
湖北随州人,传播学博士,专栏作家,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传媒研究之余,兼研地方史和文学评论。有专著《媒体平衡论》等8部,并与人合撰《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
短篇小说《酒事》写的是长征过程中两个小人物与酒有关的故事。文章内涵丰富,可谓是酒里有乾坤。张品成的这个酒里乾坤,关涉到革命征程,关涉到人情人性,更关涉到童心童趣。
在《酒事》中,张品成依然延续了他红色小说“微言大义”的创作风格。在他看来,所谓微言大义,就是放弃宏大的战争场景、高大的英雄人物的描写,转而通过一些小事件、小人物来折射大历史。子农原本是赣南一座酒坊的调酒师,年纪轻轻就嗜酒如命,外出购买五谷时因为醉酒误事,走投无路,从此加入红军队伍。尽管在战场上英勇无比,但是茅台镇扑面而来的酒香,让嗜酒如命的子农几乎缴械,因为这实在是难以抵挡的诱惑!邬浅顺,小鬼邬,出于报恩心理出手相助,却给他带来了关禁闭的惩罚。在明白了酒是受伤战友的救命药之后,子农悔恨不已,坚决戒酒,跟着部队一路走到陕北。子农的经历实际上是红军的一个缩影。红军之所以最终能走向胜利,就是因为这支队伍是由千万个子农这样不断克服缺点、不断成长的战士组成的。小人物的微历史,可以让少年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红色革命的历史征程——正因为无数个小人物的成长与牺牲,才铸就了恢弘的大历史。这既符合历史的基本规律,也彰显了符合逻辑的人民史观。
小说想要打动小读者,并不一定非要写少年的世界,成人世界许多时候也能够引起期盼成长的少年儿童的兴趣。由于人生阅历、思考深度相对有限,因此少年儿童更多的是以新奇的目光来打量世界。优秀的儿童小说正可以借此引导他们将目光投向成人世界,但是注意必须写出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人情人性来。基于此,《酒事》采用了相对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即馋酒——喝酒——受罰——改正。参加队伍已有时日并多次立功的子农到达茅台镇之后,再也无法安然入眠,浓浓的酒香搅乱了他的世界。这是事件的起因。窥破了子农心事的小鬼邬决定对恩人出手相助,但子农在大饱口福之后,换来的却是队伍上严厉军纪的惩罚——关禁闭。在了解了他喝的酒的用途之后,悔恨不已的子农做出了戒酒的决定,并且说到做到。年少的小鬼邬自然也从中受到极大的震动,在自责的过程中完成了成长的历程。因此,《酒事》实际是一篇关乎成长的小说,这自然能够吸引以新奇目光打量成人世界的少年读者们。
酒里有乾坤,还在于《酒事》充满了童真童趣。童真童趣,更是儿童小说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张品成擅长写红军题材,在创作界有“红军哥哥”之称。在他诸多的红色小说中,尽管多用成人当主角,但也总会浮现出光鲜的少年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这也是他在儿童文学创作界得到好评的重要原因。《酒事》的主要人物有两个,即子农和小鬼邬。虽然叙事重心更多放在了子农的好酒上,但其实小鬼邬才是小说中的“一号人物”。正因为小鬼邬人小鬼大,才洞察出子农不停咳嗽非常难受的原因;出于报恩的心理,小鬼邬才断然送了子农一罐酒(在他的世界里,让恩人开心是最大的事情)。小鬼邬实在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定会让大家印象深刻。但是,张品成知道,他写的是红色小说,必须有境界上的拔高。于是,小鬼邬在得知子农被关禁闭之后,自责的同时,勇敢地向团长报告了真相,并且要求替子农关禁闭。如此的担当,注定了小鬼邬日后定然是一个作战勇敢的红军战士。而小鬼邬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微型的红军成长史。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之后,小鬼邬和大部队到达陕北,完成了长征的壮举,但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仍是尚未兑现的“禁闭”,主动要求首长兑现。未泯的童心和红军纪律的出发点——“惩罚是为了让人改正错误”巧妙地对接起来,可谓童趣盎然。故事结束了,小鬼邬这个“红小鬼”的形象也在读者心中立了起来。
和很多儿童小说比起来,《酒事》是一篇“非典型”作品,因为它没有着力描写儿童生活。但张品成正是在成人世界中发掘童真童趣,真正体现了酒小乾坤大,才让读者感受到了儿童小说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