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
从壶梯山战役到永丰战役,从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到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轉战关中解放渭南的历史,西北野战军英雄们甘洒热血、舍身忘死的壮举,在渭南留下深深的印记,是一笔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从白水县的中共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到澄城县壶梯山战役遗址,再到蒲城县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富平县烈士陵园……这些分布在渭南境内红色遗迹,不仅记录着一段辉煌光荣的革命历史,更留下一段段军民一家亲的佳话。
如今,这些遗留在渭南各地的旧址都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景区的全新面貌向社会开放,成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遗产。
壶梯山战役
1947年3月20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的西北野战兵团正式成立。
1947年7月31日,原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9年2月1日,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翻越黄龙山向陕西关中各地区挺进。历时近十五个月,打响了黄龙山、黄龙山麓、澄合、荔北、永丰、春季攻势等战斗战役六场次,累计歼敌7万余人。解放渭南全境的同时,牵制了国民党对华东等其他战场的兵力增援,有效支援了全国主战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因为壶梯山是澄合战役的主战场,当地人多称之为壶梯山战役。
“壶梯山是块硬骨头哩!打下来就能歼灭敌人,打不下来就歼灭不了敌人,能不能歼灭敌人,就看你们打不打得下来……”彭德怀对王震强调壶梯山战役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壶梯山战役格外激烈。彭总还对各级指挥员嘱咐:“一定要把准备做充分,一定不要犯急性病。”
壶梯山,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位于澄城县冯原镇北部,是澄城县与黄龙县分界线上的咽喉要地。1948年下半年,胡宗南部队进犯黄龙解放区,国民党整编36师师长钟松在壶梯山周围正面宽12公里、纵深长6公里的地域,构筑要点式攻防体系。到了8月,整个壶梯山布满了工事,除了用伏地碉和交通壕构成的独立集团工事,还有由十多个前后交错、互相连贯的地碉群组成的第二道抵抗工事。山顶上的大庙,也被改造成一个大型堡垒。
1948年8月8日拂晓,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了发起冲击的命令,派出5个纵队11个旅共5万人,攻击冯原镇和梁周、刘家洼地区。由于敌人在高处,居高临下,我军只能是正面向上仰攻,战斗因此异常惨烈。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富清在这场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歼敌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巩固了阵地,使后面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还有火线要求入党的战士薛进中深入敌人内部,三次负伤不肯下火线;彭清云、张有德等六名青年战士,与上级失联后,反复和敌人肉搏、冲杀,被誉为“战地小老虎”;“英雄排长”杜立海,为了把红旗插在大庙顶端,几次冲上去,腹部受重伤,强忍着又把象征胜利的红旗稳稳地插上。
此次战役共歼灭了胡宗南第36师主力9000余人,打破了胡宗南集团的“机动防御”计划,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共中央对壶梯山战役的胜利专门发来贺电。
壶梯山上现存有当年国民党第36师28旅82团的指挥中心、驻军防御哨所、绕山战壕等重要历史遗址。2018年,澄合战役旧址被评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评为渭南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永丰战役
“在永丰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你们为了新中国,用自己的命换来了国家的命,你们是共和国的英雄。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老兵张富清永远怀念你们。”这是老英雄张富清于2019年6月15日在病房写的一封信,并托人送到蒲城县永丰革命烈士陵园,以弥补不能亲自到现场祭奠战友们的遗憾。
97岁的老英雄正在病中,写的字看上去歪歪扭扭,但字里行间的真情,让人泪目。“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我和他们比起来,我有什么资格去摆自己啊!”老英雄的话掷地有声,有着七十三年党龄的他始终践行自己的初心,不仅在战斗中冲锋陷阵,1955年转业后,也深藏功与名,一直在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
陈旧的报功书上清晰记载着:“张富清同志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荣我军之荣,特此报喜。颁发人:西北野战军司令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张德生。”报功书的背面详细记载了张富清荣获全军特等功的英勇战斗事迹: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1948年11月,发生在蒲城的永丰之战,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参加过壶梯山、东马村、临皋等战役战斗的张富清,关于永丰战役的记忆是他最不忍触碰的,恨不能把这场战役从头脑中抹去。
为配合淮海战役,西北野战军发起了冬季攻势。张富清所在的部队,在蒲城以东25里处的永丰镇发起进攻。11月27日夜,张富清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小组,背着三四十公斤重的炸药包和手榴弹,趁着夜色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了下去,与围上来的敌人激烈战斗。
后据张富清回忆,在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狠狠砸了一下,但他根本来不及细想。战斗持续到天亮,直到永丰城被收复,张富清才意识到自己受了伤,满脸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他的一块头皮掀了起来。没顾得上处理伤口,他又挺身冲到碉堡底下,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自己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绑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一个侧滚,炸毁了敌人的碉堡。
永丰战役纪念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实景动态演绎,通过大屏幕情景再现了永丰战役的场景,还原了张富清和战友们从城墙缝隙攀上的时刻,将尘封已久的红色史料转化成形象直观的载体。
英雄们舍身忘死,用身躯为战友们前进挡枪开路,让人心灵颤抖,心生敬仰……
第一次党代表会议
1947年9月至1949年5月,西北野战军多次在白水驻扎。这里作为西北野戰军的指挥中枢,指挥了瓦子街战役、洛白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战役等一系列战役。
白水作为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的主要驻地,见证了西北野战军的许多重要历史,也留下了西北野战军深深的烙印。
1948年3月,司令员彭德怀率司令部驻扎在白水县武庄村,指挥部设在附近的仓颉庙。随后,西北野战军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冬季整训。武庄村的一些老人至今能准确地指出当年彭德怀、张宗逊、甘泗淇、习仲勋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一些老人还能指出西北野战军后勤医院的驻地,说起医生们为村民免费治病的往事。
1949年1月30日,是农历正月初二,白水仓颉庙戏台举行了盛大的军民联欢活动。老人们依然记得那日的盛况,说那是第一次看见部队的战士演戏,唱的是《穷人恨》,看戏的人山人海,热闹的景象多年未见过。
1949年1月11日至23日,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在武庄村隆重召开。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张宗逊、甘泗淇、张德生等11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党内指示和毛泽东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同时还做了《关于一九四八年几项工作的基本总结》报告。贺龙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1948年9月会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指示。习仲勋在会上作了《关于接管城市的问题》的报告,提出对接收新解放城市管理的基本政策和主要工作。张宗逊、甘泗淇、张德生等分别就加强党委制、地方工作和提高部队纪律等问题作了报告。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总决议》和《关于提高自觉纪律的决定》《关于地方群众工作的决议》等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
西北野战军在白水地区还召开了宜川战役祝捷大会、前委四次扩大会议等重要会议。
2017年4月20日,是谷雨仓颉祭祀活动日,也是“西北野战军在白水纪念展室”揭牌仪式的日子。这标志着白水县第一个红色旅游景区、渭南首家西北野战军纪念展室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1月,中共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标志碑揭碑。景区包括中共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会纪念展厅、警卫室、指挥部旧址、通讯室、红色教育报告厅等多个展室,占地300余平方米。其中一间45平方米的陈列室,展示了西北野战军在白水的历史事迹,陈列有图片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西北野战军当年用过的电话、油灯等实物。
西北野战军在白水的战斗和经历给白水县留下了太多的财富。传承西北野战军的革命精神,使这些精神更加发扬光大,是白水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
2020年12月,白水县仓颉庙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被渭南市纪委监委命名为第三批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前委扩大会议
1947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分设前线工作委员会和后方工作委员会。前委随西北野战军总部活动,后委和边区政府一起领导地方工作。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的旧址——澄城县王庄镇平城村梁家宗祠,当年全体指战员们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时,喜悦和激动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
2018年以来,澄城县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梁家宗祠进行了保护。如今作为渭南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永丰战役后,西北野战军连续作战,历时两个多月,彻底粉碎胡宗南“机动防御”布署后,再次进驻澄城县王庄镇平城村休整。
1949年的4月19日-23日,第一野战军前委在梁氏宗祠召开了第六次扩大会议。习仲勋、张宗逊、赵寿山等出席会议,由王震传达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毛泽东主席的重要讲话。
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与会者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思考着面临的新挑战。当大家听到毛泽东主席分析的战后新形势和提出的“两个务必”时,同志们都认真用笔记录下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家对即将到来的“硬仗”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月23日,习仲勋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会议结束时,传来了南京解放的喜讯。习仲勋豪情满怀地按照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第一野战军“抓紧进行军事训练,筹备粮草,弄清敌情,准备吃大苦,打大仗”,向全体将士发出了“解放西安、解放大西北”的动员令。
会后,第一野战军逐级传达了七届二中全会和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精神,掀起了以攻坚、巷战为重点的整训练兵高潮,并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和《我军城市政策十五条》等文件,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素质和政策水平。
资料显示,西北野战军前委还在澄城县召开了第三次扩大会议,在白水县召开了第四次扩大会议。
“天配良缘”
彭德怀说:“没有边区人民这样的支援,要取得今天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1948年3月10日,白水县城第二次解放后,主力部队集中在白水境内。白水人民被紧急动员起来,积极参加担架运输、粮草供给、挑水做饭、洗衣做鞋、带路送信、救助伤员、站岗放哨……白水县还开展了做军鞋评比展览、验收活动。全县形成了为解放战争做贡献的战勤服务高潮。妇女们白天推磨磨面,加工军粮,晚上飞针走线,赶制军鞋、针线包和慰问品。
白水县委、县政府克服种种困难,保证军需。以西府战役为例,白水全县进行战勤动员,组成白水县支前大队,动员组织担架475副,抬担架的民工16080名,牲口约2920头。还动员了很多大车,只纵目一个区就动员了1500辆左右。
这些数字仅仅是白水县支前记录的一小部分。1949年支援前线的数据,在《一九四九年白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记载:一、担架运输,共出动人力12172人,畜力12272头,大车336辆。二、扩大补充地方兵团新战士602名。三、完成军粮26096石,军鞋15733双。四、年节拥军慰劳猪羊肉175斤,菜4191斤……
在澄城县,历时三年修建,于今年5月开放的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有一张档案照片显示:支前中,全县整修道路105公里,新开道路17.5公里,动员民工1500名,筹集木材524根,昼夜赶修桥梁二座。同时,筹集小麦43万公斤,面粉126万公斤……这些珍藏在档案中的数字不再是枯燥的,这里面饱含着澄城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些物资,是澄城人民拿出的家底珍藏。数字透出的温度是恒久的。
在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馆,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弥智学正向前来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讲解:“一般担架需要几个人抬?大家注意到没,这副担架有6人在抬。”弥智学接着告诉大家,这是因为长距离运送伤员的需要。这些抬担架的人,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需要把伤员抬到近200公里外的洛川。长途跋涉,所以需要6个人来抬。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运送伤员400多人,这也就意味着有2000多农民,在一夜间被紧急集合起来,奔赴前线支援西北野战军。从这张不经意拍摄下的图片中可以看出老百姓对人民军队的拥护程度。
馆里还有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天配良缘”四个大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壶梯山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第三纵曾两度驻扎在冯原镇西社村一带,其中独二旅警卫连就住在李兆春老人家。李兆春是个热心肠,对战士们的到来,非常欢迎,总是忙前忙后地帮忙。他从战士的交谈中,得知部队的战马缺乏草料,就一次把自己家5亩地的谷子秆捐给了解放军。看到几位战士生病,他冒着大雪,只身跑到5里地外地马村,请来郎中,开了三副中药,给战士治好了病。他说,战士们就是咱自家的娃娃一样。
1948年12月的一天深夜,冰天雪地,老人去给自家的牲口添草料,他感觉院子静悄悄的,与往常不一样,便留了心。他看到战士们住的屋子亮着灯光,但没有一点声音。老人推开窑门,看见桌子上放着成尺厚的金条、银元,老人知道这是部队的经费,在当时的残酷条件下,只有银元能畅通无阻,换来边区和延安最需要的物资。很有胆识的李兆春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一口吹灭油灯,拿起一把镢头,藏在厨房窑里,盯着战士们的窑洞。厨房窑没有门,刺骨的寒风打在身上,老人感觉自己好像被冻僵了……老人一步不离地守了一个通宵,直到战士们归来,确保了部队经费的安全。原来,战士们正在整理账目,突然接到紧急集合命令,顾不上银元就出门了。知道老人站岗守了一夜,战士们非常感激。
彭德怀知道这件事后,安排独二旅旅长唐金龙落实制做锦旗。1949年元旦期間,彭德怀司令员亲自将锦旗颁发给李兆春老人,锦旗上书大字“天配良缘”。弥智学说,现在大家都知道“军民鱼水情深”这样的形容,那个年代应该还没有这样的总结,“天配良缘”就是军民一家亲最好的比喻了。
永丰战役期间,大荔农民王崇实贴出“此房虽旧情意深,欢迎亲人解放军”的门上字条,一时被传为佳话。澄城交道村3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主动参与抬担架,妇女主动为伤员洗血衣裳,当时《解放日报》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1954年,澄城县率先修建烈士陵园,纪念堂三面围墙分别图文并茂展示和介绍了“澄合战役”“荔北战役”“冬季攻势”和“崖畔寨事件”,以及张鼎安、张绍安、张德安、袁子厚、刘仲棣等240余名革命烈士的照片和英名录。2016年,澄城县烈士陵园被民政部公布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1958年,蒲城县修建永丰烈士陵园,隆重安葬永丰战役殉国的烈士忠骨,永久陈列永丰战役遗存文物和烈士遗物。1984年,王震将军为陵园题写“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和“永丰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陵园现为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追忆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的历史,英雄们甘洒热血的壮举历历在目。如今,渭南多县都为西北野战军牺牲的将士建有烈士陵园,每到清明、国庆节,都会有干部群众、中小学生自发前来扫墓祭奠、敬献花篮,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是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