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楠
摘要: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包括了钢琴教育,钢琴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弹钢琴,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在钢琴教学中充分体现其艺术审美的独特性,有效发挥钢琴教学独特的审美素养培育作用。本文分析了艺术审美特征表现在钢琴教育中的特点,探究体现其艺术审美特征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艺术审美特性 钢琴教育 体现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29-03
钢琴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已久的艺术形式,在现阶段的艺术教育中,钢琴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支持。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要形成高水平的钢琴素养,不能只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多加练习技巧,并强化自身的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能力。在钢琴教学中要为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给钢琴演奏后续培养打下一定基础。目前我国钢琴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实际教学环节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我国钢琴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西方主义盛行
钢琴这种乐器是被西方国家创造出来的,并非我国本土产物,很多有名的钢琴演奏者都是西方人物,例如贝多芬、德彪西、巴赫等。我国钢琴课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颇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钢琴作品大部分是西方的,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优秀钢琴音乐作品都源自于西方的刻板想法,导致教师无法快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文化自信意识。
(二)功利主义盛行
当下社会发展的常态和功利主义的普遍性,很多人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完全抛开道德法律的约束,为了获取想要的结果使用各种手段,这种不良风气的盛行也给钢琴教学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钢琴,更多的是为了和同龄学生保持成长上的“同步性”。很多家长都有攀比心理,给钢琴学习带来功利性色彩,也因此阻碍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三)技术主义缺陷
钢琴起源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也因此具有成熟的钢琴艺术与技术体系,对钢琴技巧的应用研究更加深入,这方面我国较为落后。西方国家在钢琴技术的研究上更侧重展现作品的艺术性,没有重视实践过程。这些西方国家的钢琴技巧在传入我国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改变,将钢琴技术归纳为钢琴演奏的技巧。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后虽然能熟练完成演奏,但无法在技巧上完成突破,无法展现自身的能力。
二、艺术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习者的创造能力
学习者如果不具备审美情趣就无法进行音乐创作,艺术审美特征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钢琴学习时,只专注于练习指法技巧的演练会缺失审美特性,这样即便演奏者有高超的钢琴技术,演奏出的音乐也缺少灵魂。因此,学习者要增强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要做到真正听懂琴声,在培养出审美特性后才能不断创新音乐作品的内容。
(二)优化演奏者的钢琴技巧
钢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但演奏水平不仅体现在演奏技巧方面,还包括演奏者对音乐的认知和审美。如果演奏者不具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知,演奏出的作品会缺少“灵魂”,无法吸引观众和感染听众。因此,钢琴教育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特性,让学生能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只有情感和技巧的完美融合才能展现出完美的钢琴表演。
(三)反映钢琴教育的成果
现今钢琴教育的现状是大部分家长、学生和老师更加关注钢琴技巧的学习,用演奏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但仅仅是流畅弹出曲子的演奏者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表演者,要在弹奏的过程中充分表达钢琴艺术审美的特性才是真正的钢琴艺术。我们可以通过观看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是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就能得知他是否有良好的演奏技巧。
三、艺术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的表现形式
(一)展示演奏技巧,体现钢琴的艺术特征
现今社会中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包含在審美特征中,将熟练的演奏技巧作为音乐的基础,感受音乐具有的美感。首先,学习乐谱时学生要熟悉整个曲谱,还要认识节拍、装饰音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充分与作者交流情感,这样在演奏的过程中才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其次,指法技巧非常重要。例如,法国某位钢琴家表明,指法技巧只能展示出一个人部分的艺术水平,想要获得成就感,表达演奏的情感,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这样才能将情感和技巧合为一体。最后,熟练运用踏板技巧能让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更完美,能表达出作品的内在美,并能直接反映出演奏者的情绪变化,给听众带来更好的音乐作品。
(二)探索音色,注重钢琴演奏的形象性
钢琴音乐在表演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及感知力,形象性的音乐作品可以在其中添加丰富的内容。例如音乐家德彪西的作品《雪上足迹》就结合了印象风格的特点,展现出自然景象的美感,营造凄凉的氛围。演奏者在表演这首曲目时,要注意体现音乐的层次性,让脚步声节奏贯彻整个音乐表演。进行表演时,从刚开始贴近琴键逐渐落下,然后不断深入让节奏保持平稳,给人一种冬天景色凄凉的感觉。这种方式是将听觉感受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更加有益于情感的培养,也能够让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更具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拓展。当学生主动感悟音乐具有的形象特点时,其中的人文性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感受,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借助文献修养,赋予作品新的含义
音乐能够引发人们的情绪感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合自身的文化修养,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充实,给音乐作品重新定义,这样用新的表现手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钢琴家德彪西的《水中倒影》作品中,整个曲子有着很强的印象感,在低音五度的基础中展示了多种和弦,能够让人在音乐中感受到浮云倒影和水波荡漾的情景,这些画面能被编成曲目都源自钢琴家经过仔细的观察后,在一瞬间形成的审美体验与具体印象。学生加强自身的观察力,分析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画面,也可以在演奏过程中将声音和画面连接起来,进而提升自身美感修养,这也是一种表达生活愉悦的方式。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来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艺术审美方面的感知体验。例如,《图画展览会》这一音乐作品是由10首小曲子组合而成的,每一首小曲子都有特定的标题,并在全部曲子中贯彻浪漫的主题。通过音乐营造悠闲的情景氛围,表达对友人深切的思念。由此可见,钢琴教育中会通过长期积累或是瞬间感悟的形式获得审美感知,学习者从感受中产生的审美特征会被大众肯定。
四、艺术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体现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和教材匹配
结合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看出,教学效果较差,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其中包括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的原因,还包括教师本身的原因和教材设置不合理的原因。音乐教育的开展对钢琴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方式,但部分学校所开展的钢琴教学没有针对专业内容来配置教师,通常由本校的音乐教师教授学生钢琴课程。
例如,学校在课程中添加了钢琴学习,但没有及时更新教辅资源,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学校要想提升钢琴教学的整体水平,就要做好全面准备工作,组建素质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并及时更新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加快钢琴教学的发展速度。
(二)钢琴教学去西方化、去功利化
想要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注意选曲工作。教师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钢琴艺术审美能力,要精心挑选教学使用的曲目,可以选择国内的民族乐曲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
(三)优化钢琴教学方法
钢琴学习是一项没有限制的学习过程,需要演奏者接受大量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每一个渗透艺术审美教育的时机,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结束后给学生讲述钢琴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策略化的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丰富钢琴教学内容。
(四)提升钢琴教师的素质修养
钢琴教师的素质修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钢琴教育工作的积极发展。第一,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地演示,可以赋予曲目更强的感染力,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例如,教师在教授钢琴家格里格的作品《蝴蝶》时,可以先进行示范,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作曲家在创作时融入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第二,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学的过程中搭建创作平台,让学生能进行再次创作,展现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理解。例如,讲述《E大调肖邦》作品时,教师要先构画出美好的景色,演示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演奏的旋律,让学生掌握这首曲子艺术性中心内容。寂静的河水在荡漾,给人动静结合的体验。第三,钢琴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内容。艺术教育包含了多个科目,其中钢琴教育和其他学科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从教育和审美的角度出发,钢琴教师在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后才能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教授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首先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带领学生探索音乐世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不能只专注于理论教学。总的来说,教师自身的优良素质和修养,也能在钢琴教育中体现出艺术审美特征,促进学生钢琴艺术和技术的发展。
(五)重视情感的表达,实现“人琴合一”
在钢琴教育中,人和琴之间保持着紧密联系。例如,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借助于高超演奏技巧来分解音乐与和弦,用这些细节体现乐曲的特点。当钢琴声连贯起来后能表达出编曲者完整的情感,将音乐的本质体现出来。由此能够看出,贝多芬演奏过程中使用的技巧也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音乐中每小节的不同表现出作者情感的起伏。此时结合音乐与情感,会使整个演奏效果更加自然。同时,要在钢琴教育中融合人性、理性的艺术审美,因为钢琴教育不只局限于古典音乐范围内,还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些作品中展现形态美,给人带来听觉盛宴,还有的作品展现出情景美,营造出和谐的环境,释放人本身的天性,在音乐中获得更深的感悟。由此可见,钢琴教育不单只教会学生演奏技巧,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怀,让学生能在演奏的过程中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例如,钢琴家德彪西的《贝加莫组曲》作品中包含了《月光》和《小步舞曲》等曲目,这些作品表达了作者在艺术道路上的心灵旅程。
钢琴教师在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统一人性和理性,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
(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钢琴教育也能体现出艺术的审美性,这离不开教学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艺术具有的自由特点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气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有一定空间来展现美,还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的方法展现音乐的内在美。
钢琴教师在教学时要带动起学生的听觉感官,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景中,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要将艺术审美特征体现出来,让艺术和表现进行充分结合。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会经常修改自己以往的音乐作品,霍洛维茨曾经将舒曼的《梦幻曲》进行改编,由原本的舒缓节奏转变为紧张节奏,体现了个性和艺术的表达,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出创新,不同的风格以及表达的内容会展现不同的人格魅力。在当下时代中,不同个性的学生去追求艺术的审美性,不仅能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還能提升钢琴演奏的艺术价值。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性离不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诠释作品的情感内容时要保持自身的理性认知,这样才能演奏出引人共鸣的乐曲,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艺术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和艺术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审美活动,在钢琴教育中融入审美特征,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感,还能加强学生的艺术敏感性与学习主动性,使其在演奏过程中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教师借助审美特征完成钢琴教学,让学生能够演奏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邹萌.论艺术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J].当代音乐,2020(05):35-36.
[2]潘燕.艺术审美特性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J].艺术家,2020(01):130.
[3]赵紫珺.艺术审美特性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8(22):135-136.
[4]梁可.艺术审美特性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J].艺术品鉴,2018(26):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