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团队研究:特征、演化与趋势

2021-09-07 21:04刘晓婷黄颖李瑞婻等
现代情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题词信任文献

刘晓婷 黄颖 李瑞婻等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9.015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09-0144-13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和工作模式。“虚拟”形式的变革体验越来越多,如虚拟教学、虚拟会议、虚拟办公、虚拟购物等。即使在“后疫情时代”,“虚拟”也已经成为一种“业务新常态”。

虚拟团队(Virual Team)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同样在疫情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与发展。关于虚拟团队的概念,较早是由Miles R E等提出的,认为虚拟团队是“网络化组织的进化形式”。Malone M等又对此进行了补充,认为虚拟团队是“随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化组织的进化形式”,强调了技术的媒介作用。Townsend A M等指出虚拟团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跨越时间、空间、部门和组织边界的交叉职能团队,强调了虚拟团队的“分散性”和“跨越性”。Wong S S等从虚拟团队的特征出发,认为虚拟团队具有人员背景多样性、任务目标暂时性、地理位置分散性、沟通模式虚拟性等重要特征。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研究者对其描述不尽相同,但本质内涵是一致的,即强调跨越时空和组织边界障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有组织、有目标地协同工作。虚拟团队常常存在于困难攻坚、新产品开发、项目团队、质量监控、创新小组等团队活动中。

国内有关于虚拟团队的研究兴起于2000年左右,当时的研究主要围绕对虚拟团队的引入与介绍研究,以及与传统团队的比较研究等。随着虚拟团队的不断出现,相应的热点问题也逐渐被提及,包括团队成员、团队管理、团队绩效、知识共享、团队目标、团队建设等方面。由于虚拟团队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很难建立稳固的社会关系,信任问题尤为突出,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如张子刚等研究了信任在虚拟团队中的作用等。在虚拟环境中,由于信任的缺失,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会受到阻碍,陈竹等探讨了团队的虚拟性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过程;龚立群等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促进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建议。虚拟团队建立以后,需要通过绩效管理来保持工作成果和团队结构,孙晓莹则对虚拟团队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此外,虚拟团队的沟通问题、异质性问题以及领导问题等都会影响虚拟团队产出,因此,围绕虚拟团队优化管理的研究也十分普遍,如探讨共享领导对虚拟团队的影响、分析虚拟团队的领导行为、虚拟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问题以及技术的辅助支持等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国内虚拟团队的研究大多从某个主题出发开展探索性研究和定性研究,缺少对虚拟团队研究领域的整体性把握。

放眼整个国际领域,“虚拟”一词于20世纪90年代就经常出现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报刊和杂志的标题中。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虚拟”已经成为一种新潮流,虚拟团队愈发涌现。然而,以全球虚拟团队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对该领域进行整体性解读的研究较少,不利于从整体上了解虚拟团队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特征。鉴于此,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1990—2019年期间全球学者发表的虚拟团队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在描绘研究文献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剖析研究主题的演化脉络,进而揭示未来可能的融合趋势,以期对虚拟团队的研究形成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1数据来源与获取

通过阅读有关虚拟团队的文献,笔者发现虚拟团队也被称为Virtual Team、Virtual Organization、Virtual Group、Remote Team、Virtual Collaboration、Distributed Team、Computer-mediated Team。因此,为提高文献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本文使用主题检索以及精确匹配和词干检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反复的试检索比对和人工复查,最终将检索策略制定为:TS=("Virtual Team"OR"Virtual Organ-ization*"OR"Virtual Group*"OR"Remote Team*"OR"Virtual Collaboration*"OR"Distributed Team*"OR"Computer-mediated Team*"),并将索引限定为WoS核心合集中的SCI-E、SSCI、A&HCI,时间跨度限定为1900—2019年,语种限定为English,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和Review,初步获得2197条原始数据(检索日期为2020年9月22日)。在此基础上,下载包含全记录与参考文献等题录信息。并将其导入HistCite进行数据的遗漏检查,通过Cited References显示的被引较高的文献,发现被引较高且未被下载的数据大部分未被收录在WoS核心合集中,不在研究范围之内。此外,运用科技文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去重和清洗,最终获得1989条数据记录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虚拟团队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

2.1时间分布特征

学术论文数量的时序变化是衡量某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对虚拟团队研究的文献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虚拟团队的研究态势。研究阶段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文献量分布和固定时间窗口两种形式。由于本文所选取的时间跨度较大,且研究早期的文献量较少,因此,本文采用依据文献量进行划分的方法。同时,由于第一篇文献出现在1990年,因此从1990年开始划分研究时区。虚拟团队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特征如图1所示。

结合历年发文数量趋势,可以将研究时区划分为1990—1996年萌芽期、1997—2003年发展期、2004—2014年高峰期和2015—2019年成熟期4個阶段。有关虚拟团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Stephenson K在《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Groups》中从制度、集体行动、社会环境等角度展示了虚拟团队的形成过程以及虚拟团队的形成反过来对制度、集体行动、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该文章从宏观视角对虚拟团队进行了描述,属于该领域的开山之作。这之后的几年,一直到1996年,发文量都呈个位数增长的态势,属于该领域的萌芽期。在这期间,虚拟团队研究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2003年,相关学者逐渐了解到这个新的组织模式,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虚拟团队进行探索,发文量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属于虚拟团队研究的发展期。2004—2014年,这期间的研究主题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发文量居高不下,迎来了虚拟团队研究的高峰期。2015—2019年,这期间虚拟团队的发文量总体上有些许回落,但仍保持在年均100篇左右,是虚拟团队研究的成熟期。笔者大胆猜测,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与虚拟团队有关的,如虚拟会议、虚拟办公等的研究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某种程度的快速增长趋势。

2.2学科分布特征

为更好地展示学科分布情况,笔者引入学科覆盖图(Science Overlap Mapping)以了解虚拟团队研究的学科分布概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节点表示WoS学科类别,节点的大小代表文献数量的多少,相同颜色的节点表示属于同一个学科聚类。从学科覆盖图可以发现,虚拟团队的研究涉及18个学科聚类,学科分布较为广泛。图中最大的节点主要集中在Management(管理学),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以及Psy-ehology(心理学)三大领域,学科分布集中度较高。而其他领域,如卫生保健(Healthcare)、物理学(Physics)、工程学(Engineering)等领域虽有涉及,但是数量分布较少。总的来说,虚拟团队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状态,“大集中”体现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文献所占比例大,“小分散”体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文献所占比例小。

2.3引文分布特征

为分析虚拟团队研究文献随时间推移的发展轨迹,描述引文网络的分布特征,本文将文献导入CitNetExplorer軟件中,设置文献最小共引链接参数为10,同时选择被引Top 40的文章来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节点代表文献,节点上的文字代表该文章的首位作者,图中的垂直距离表示年份,横向距离表示紧密程度,连线代表引用关系。

从图中可以发现,虚拟团队研究领域核心文献共引关系强,联系紧密,节点之间相关性高。1995年之前的文献节点是空白,表明虽然1995年之前出现过虚拟团队的相关研究,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也并没有发展为高被引的经典文献。图中最早出现的节点是Hartdy C于1995年发表的《Trust and the Virtual Organization》,对虚拟团队中的信任问题进行了探讨,也是该领域被引较高的文章之一。2000年以后关键节点文献、影响力大的研究成果开始增加,引证关系越来越密切,高被引核心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2000—2007年这个时间段。尤其是2001年和2003年,引文网络分布较紧密,表明该时间段的文献在虚拟团队研究领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此外,由于被引频次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使得发表时间不长的文献被引次数相对较低,所以在图3中未出现最近几年发表的文献。

此外,结合引文网络节点的具体信息,发现虚拟团队高被引文献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相关的研究主题有“团队合作”“团队领导力”“团队创新”“知识和信息”“新产品开发”“信任构建”“技术支持”“沟通交流”等。

为分析虚拟团队研究文献的被引情况,本文引入参数LCS(Local Citation Score)以及参数GCS(Global Citation Score)。前者为本地引用次数,表示某篇文章在当前数据集中被引用的次数,可反映其对该领域发展的重要程度;后者全局被引数据,表示某篇文章在全部数据库中被引用的次数,可反映该文章的综合影响力。本文利用Histcite软件,按LCS排序,得到LCS Top10的文章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被引频次最多的是Jarvenpaa S L等于1999年发表在Organization Science上的《Commu-nication and Trust in Global Virtual Teams》(图3中被标色节点),该文章对全球虚拟团队中的沟通和信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快速信任”建立的必要性和挑战性。该文章的LCS为314,GCS高达1137,说明该文章不仅对虚拟团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全球其他研究领域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3不同阶段虚拟团队研究的主题分析

研究主题反映了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在某一时间段内对该领域某些特定问题高度关注的情况。而在主题聚类分析中,清洗主题词是十分关键的步骤,影响到聚类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选用作者关键词作为备选主题词来进行主题聚类,主要清洗过程包括:①删除基本科学词汇等停用词和噪声词,如Science、Work、Focus、Job等;②合并具有相同意义的主题词,包括名词主题词的单复数形式(如Conflicts和Conflict等)、词序调换但内涵一致的主题词(如Access Grid和Grid Access等)、同义词或近义词(如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等)、词性转化等(如Agile和Agility等)和缩写/简称等(如Group Sup-port Systems和GSS等);③结合词频分布规律,极度高频词通常是领域的共有词或者检索词,低频词通常会降低主题聚类的准确度,因此移除了Virtual Teams和Virtual Organizations两个高频词和频次低于3的低频词。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阶段的主题词共现网络,运用VOSviewer软件和基于Leiden算法的社区探测方法得到4个发展阶段的研究主题分布。

3.1萌芽期(1990—1996年)研究主题分布

虚拟团队研究的萌芽期阶段相关文献数量较少,因此主题词数量少、节点小、连接强度弱。图4中共出现了5个有连接关系的主题词Communication(交流)、Collaboration(合作)、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Decision Making(决策制定)、In-ternet(互联网),其中连接强度最大的主题词为“交流”与“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开始采取虚拟团队的组织形式,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决策。结合虚拟团队实践情况,学术界的部分学者也开始对虚拟团队进行关注,研究点在于如何克服团队成员地理分散的特点,以保证团队成员可以进行24小时的在线任务交流,因此,“跨时空交流”以及“跨时空合作”是分布较多的研究主题。此外,虚拟团队作为当时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有关团队交流与团队合作的通讯手段、软件技术开发等也提上了研究日程,如非正式交流、互联网、信息技术、远程协作、软件开发等具体研究内容。

在萌芽期阶段,虚拟团队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虚拟团队的引入和介绍等,重要的研究主题包括交流与沟通、团队合作,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礎与铺垫。

3.2发展期(1997—2003年)研究主题分布

虚拟团队研究的发展期阶段主题词数量明显增多、节点变大、连接强度增大。图5中形成的比较大的节点有Communication(交流)、Collaboration(合作)、Performance(绩效)、Trust(信任)、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Creativity(创造力)、Grid Computing(网格计算)、Decision Making(决策制定)、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Tech-nology(技术)、Innovation(创新)等。可以看出,在虚拟团队研究的发展期阶段,涌现出了大量的新主题词,主题词之间的连接强度明显增加且连接关系更加多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研究主题。与上一时间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萌芽期阶段出现的主题词“交流”“合作”“信息技术”“决策制定”,在发展期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研究,且仍占有很大的研究比重。特别是“交流”与“合作”这两个主题词,同样成为发展期阶段最大的两个研究热点,而萌芽期阶段的“互联网”一词在发展期阶段的热度却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网格计算”“多代理系统”等新兴互联网技术。

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虚拟团队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大量的跨越地区、跨越全球的团队网络不断形成。实践的发展对应着理论的探讨。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纷纷对虚拟团队的发展和建设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此,此阶段出现了较多新的主题词,且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占据了较大的研究比重,如“信任”“绩效”“创造力”“项目管理”“领导力”“知识管理”“网格计算”等。相关研究如:Jarvenpaa S L等从全球虚拟团队存在挑战的角度出发,认为地理位置、文化差异、信任关系、沟通交流等阻碍虚拟团队的发展,并指出建立“快速信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Ahuia M K等从个人绩效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功能角色、地位角色、沟通角色对虚拟团队中个体绩效产出的影响;Leenders R等从虚拟团队沟通交流的角度出发,认为沟通模式是团队创造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并指出中等的沟通频率以及较低的沟通集中度有利于团队创造力的提升;Kayworth T R等从领导力的角度指出,有效的虚拟团队领导者能够同时执行多个领导角色以应对团队冲突和矛盾;Zhuge H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指出,知识流传递过程中,不仅承载着传递主体的信息和知识,还承载着主体的认知,而虚拟团队中如何实现有序的共享与合作,是虚拟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Qureshi S等指出计算机支持的虚拟团队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Foster Ⅰ等则以“网格计算”为切人点,探讨了其在虚拟团队的资源共享、安全访问、身份验证等方面的互操作性和便利性。可以看出,该阶段虚拟团队的研究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研究状态,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对虚拟团队的探讨和分析。

总体来看,虚拟团队研究的发展期,在延续上一阶段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较多新的研究内容,研究主题更加丰富。

3.3高峰期(2004—2014年)研究主题分布

虚拟团队研究的高峰期阶段主题词数量不断增加、节点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图6中形成的比较大的节点有Communication(交流)、Grid Computing(网格计算)、Collaboration(合作)、Trust(信任)、Performance(绩效)、Knowledge Sharing(知识共享)、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Creativi-ty(创造力)、Decision Making(决策制定)、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Leadership(领导力)、So-cial Network Technology(社会网络分析)等。

首先,从节点分析来看,在虚拟团队研究的高峰期阶段,相对较大的节点与发展期阶段较大的节点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如“交流”“合作”“网格计算”“信任”“项目管理”“绩效”“创造力”“决策制定”“知识管理”“领导力”,此类主题词均是不同研究阶段的研究热点,且占有很大的研究比重;而不同的是节点在各个研究时期的研究热度存在差异,如“网格计算”的相关研究占比不断增加,发展为继“交流”之后的第二大研究主题。值得注意的是,虚拟团队研究的高峰期阶段,出现了“知识共享”这个研究内容,且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虚拟团队所具有的地理分散性和文化多样性等特点,知识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知识共享又在虚拟团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乎虚拟团队的成功与否。因此有学者从信任、时间、技术、领导、系统、文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所存在的6大障碍,并相应地提出了6大解决方案。也有学者从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两方面对虚拟团队中知识共享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此外,与前两个研究阶段的对比中发现,虚拟团队研究高峰期的主题分布图表现出了强大的扩张性,以节点为核心,又展开了其他的相关研究,如Cultural Diversity(文化多样性)、E-learning(电子化学习)、Shared Leadership(共享型领导)、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信息系统开发)、Risk(风险)等,使得主题词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连接强度明显增加,连接关系更加多元,由此形成了进一步交叉融合的研究主题。从不同阶段研究内容的对比中发现,高峰期发展阶段中大部分主题的研究深度进一步增加。如:对虚拟团队信任问题的探讨中,不单单从信任本身出发,而且更全面地考虑了信任与其他变量(如交流、绩效、文化、技术、领导、合作)对虚拟团队的综合影响;对虚拟团队交流问题的探讨中,更多的从相关技术的支持与推动方面展开,更加技术化和可操作化等。

因此,总体来看,虚拟团队研究的高峰期,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主题更加广泛,研究深度进一步增加。

3.4成熟期(2015—2019年)研究主题分布

虚拟团队研究的成熟期阶段主题词数量略有减少、节点之间的连接仍然较紧密。图7中形成的较大的节点有Communication(交流)、Trust(信任)、Collaboration(合作)、Grid Computing(网格计算)、Knowledge Sharing(知识共享)等。而其他节点的大小与前期相比虽有些许变化,但不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研究主题的分布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因此,该阶段中虚拟团队的研究逐渐稳定和成熟,并形成了该领域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稳定的研究主题。

从各个时期主题分布图的对比中发现,虚拟团队研究成熟期的发文量出现了小幅度的回落,虽然有部分研究主题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但是也有部分主题的研究比重逐渐减少。一方面,从研究比重增加的主题来看,虚拟团队“信任”的研究热度不断增加,并逐渐占据虚拟团队研究的核心位置。但是,虽然关于虚拟团队信任的研究已经被探讨了几十年,但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同时,由于虚拟会议和远距离交流的普遍存在,“协作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研与学习的变革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科研和学习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此外,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在该阶段有了较多的研究,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的战略进行新产品开发,而“分布式”成员之间的协调、分配、沟通等是研究者关注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从研究比重减少的主题来看,虽然虚拟团队“绩效”的相关研究分析视角多元,如从角色多样性和能力差异、变革型领导、团队情感等角度展开,但仍出现了研究热度降低的现象;此外,“CSCW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的研究在该阶段消失,一定程度上表明虚拟团队相关支持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虚拟团队的“信任”“知识共享”“交流”“合作”等之间的研究内容具有融合性和交叉性。有研究表明,信任对虚拟团队的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共享正向影响虚拟团队成员的信任与合作,但信任对虚拟团队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也有研究指出,虚拟团队的成功取决于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频率和强度。可见,影响虚拟团队的内外部因素较多,且一直是學者比较关注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虚拟团队的信任问题被研究者广泛关注并逐渐占据该阶段的研究重点,如分析虚拟团队信任构建的必要性、虚拟团队信任构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快速建立信任等。

可以看出,虚拟团队研究成熟期的研究热点较多地延续了先前的研究,研究内容逐渐稳定,并没有出现较多新的研究主题。

4虚拟团队研究的主题演进与融合趋势

4.1主题词演进分析

为更加清晰地反映虚拟团队研究主题词的演进过程,分析各个时间段内主题词的总体变化情况,本文通过构建各个时间段内的主题词共现矩阵,计算分析得到如图8所示的主题词演进覆盖图。其中,圈内的数字表现某时间段内的主题词总量,向下的箭头表示新出现的主题词数,向上的箭头表示消亡的主题词数,水平箭头表示主题词的连续性,括号外数字表示上一时间段出现的主题词在下一时间段内同样出现的主题词数.括号内数字表示主题词在两个时间段内的稳定程度。

通过对图8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虚拟团队研究的前3个时间段,主题词的数量持续增加,而成熟期的主题词数量有所减少。同时由于4个时间段的时间间隔不同,分别是7年、7年、11年、5年,因此,虚拟团队研究的年均主题词数量总体是呈上升状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虚拟团队研究主题范围不断扩大,研究主题内容逐步丰富,同时也反映出研究力量逐渐扩大;②从研究的稳定性来看,在虚拟团队研究领域,每个阶段内的新生词均大于消亡词,且大多数主题词仍然在后续时间段内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说明该领域的相关学者积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开展对虚拟团队的研究,这也反映出虚拟团队研究所涉及的知识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较为集中。同时,各阶段内的稳定指数也反映了这一情况,括号内的数字在0.73~0.97之间,研究稳定性较高。

4.2主题融合趋势分析

为了解未来虚拟团队研究中各个主题可能的融合趋势,分析虚拟团队研究的潜在前沿,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基于此,本文利用基于局部信息节点相似性的链路预测方法(Link Prediction)来预测尚未产生连接或连接较弱、但未来可能会产生连接的节点对,以此分析该领域主题的融合趋势和潜在前沿。由于链路预测法包含多种指标,且不同指标对不同网络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本文选取Jaccard指标作为该网络的最优指标来计算未知主题节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而识别未来可能产生交叉融合研究主题的关联机会,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虚拟团队领域研究潜在前沿中,项目管理(Proiect Management)和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的链接可能性高达0.923(四舍五入后),因此,未来将产生深度耦合和交叉应用,并成为接下来的研究热点。此外,远程医疗(Telemedicine)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是成为一种医疗时尚,这种虚拟的医疗团队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和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等都具有较高的链接可能性,是未来重要的潜在研究方向。同时,创新(Innovation)与互联网(Internet)之间的主题融合,以及创造力(Creativity)与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之间的主题融合,都强调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提高虚拟团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关联机会。从“信息共享与知识共享”的角度来看,其与决策制定(Decision Mak-ing)、创新(Innovation)、冲突(Conflict)之间有较高的链接可能性,可能成为未来的潜在研究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化学习(E-learning)与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ies)以及快速信任(Swift Trust)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之间的交叉融合。一方面,随着IT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线学习互动平台的增加,电子化科研、电子化学习与在线社区这种虚拟形式的团队之间的关联逐渐加强,在未来也可能发展为研究热点;另一方面,虚拟团队中快速信任这个主题虽然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数量不多,在未来的研究中,快速信任与知识管理的链接可能性较大,具有交叉融合的研究趋势。

5结语

在当前复杂动态且竞争激烈的内外部环境中,越来越加剧的国际化潮流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或组织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加敏捷、更加迅速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虚拟团队应运而生。虚拟团队突破了时空限制,将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内外资源整合”。其所具有的灵活性、多样性、快速性、融合性等特征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仅提高了组织的局部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由于虚拟团队大多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临时组建,成员位置离散与背景异质,组织结构相对松散,存在远程沟通障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正是由于虚拟团队的这种特殊性,导致虚拟团队的管理始终是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热点关注问题。从本文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如虚拟团队的交流与合作主题,虚拟团队的知识、信任、绩效、创造力等主题,均是探讨虚拟团队所面临的管理困难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提高团队绩效、实现团队目标。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業、科研攻关团队等纷纷试水“虚拟”管理,如召开虚拟会议、进行云测试、开展在线教学等。虚拟团队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福建新大陆集团以课题招聘的方式借用外脑,灵活整合海内外高水平人才;联想、TCL、武钢等在销售、研发、项目管理等领域纷纷通过虚拟团队开展业务等;许多著名的跨国企业如ABB、惠普、强生、福特、波音等都已成功采用了虚拟团队的组织形式。这些先行者的实践为我国虚拟团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在这种大背景下,围绕虚拟团队的研究很可能又会重新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如探讨虚拟团队的挑战、虚拟心态的建立、虚拟团队成员的激励、虚拟团队有效管理、虚拟工作文化的创建以及虚拟领导力等。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推动下,跨地区的远程医疗与信息知识的融合、相关媒介技术的改进和突破等都将成为虚拟团队未来值得研究的重点话题。

虚拟团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历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主题和特定的研究范式,但是受疫情的影响,虚拟团队的研究或许又会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文从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研究主题的演化脉络以及研究主题未来可能的融合趋势3个层面对虚拟团队展开了探讨,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虚拟团队的研究历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主题词信任文献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
信任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