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高校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机理及其实现路径

2021-09-07 10:42王福刘俊华刘宇霞等
现代情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科图书馆疫情

王福 刘俊华 刘宇霞等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9.010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09-0094-11

2019年冬,我国湖北地区陆续发现新冠肺炎病例,紧接着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报告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全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高校延期开学。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且有不断蔓延之勢,使得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无法顺利开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科研的支撑机构,近年来在学科服务空间改造和学科服务功能构建方面显现出突破性的创新,具体表现为其对自身空间的改造和向学院空间的延伸。就自身空间改造而言,其一是联合新华书店成立“校园新华书店”打造学科服务空间;其二是开辟书咖学科服务区;其三是设立研讨间提供学科服务,此类区域在平时发挥着学科服务的基本功能,在读书宣传月活动期间则成为各类活动的“网红打卡”场景。在疫情背景下,这类空间完全可以改造为学科服务的最佳场景。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在金川校区与新华书店合作建设的“博雅苑”校园书店,以及分别在新城校区和金川校区打造“书苑沙龙”和“馨苑沙龙”两个书咖空间。就向学院空间延伸而言,高校图书馆主要举措是有选择性地在1~2个学院大楼内建设“学科分馆”,通过个性化设计和装饰,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绝佳空间。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和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均建有自己的学科分馆。疫情时期,学科分馆完全可以成为对那些“留校学生”和“因特殊情况返校学生”提供学科服务的首选场景。上述两类举措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与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既体现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宗旨,也符合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方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学科服务作用。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质是运用学科服务情境为教学科研提供解决方案,其真实地反映了图书馆嵌入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项非常严谨、科学和系统的工作,是高校培养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形式。对于线下学科服务而言,物理场景的布局以及学科服务馆员所运用语言和副语言两种形式能切实地发挥着学科服务的实际效用。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线上学科服务缺乏线下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如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为有效的场景化学科服务解决方案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也是高校不同层次教务部门(研究生院和教务处)所关注的焦点。据本项目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疫情期间习惯于在家利用诸如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进行教学和科研交流,但是家的装饰并不适合教学和科研,如果能在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场景进行教学和科研,则使图书馆学科服务和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从感官角度而言,更具有代入感,其实际教学和科研的氛围将会更好,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现有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目前尚未有足够成果支撑疫情发生或其他突发状况发生的情形下,高校图书馆如何采取有效和可行的措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服务。由此,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从“学科馆员—学科服务—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关联耦合出发,面对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实困难,在有限时间内充分利用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境变被动为主动,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条件,探索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范式,以确保学校教学和科研质量。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借助“云端”在保证质量、不降标准、不少流程的前提下,将学科服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需要图书馆和各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完整和详细的学科服务流程。高校图书馆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部门相关通知精神及要求,集中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势,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及时制定《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细则》,对在线学科服务的服务流程予以明确。如,为保证学生顺利毕业,高校图书馆为指导学位论文写作提供多种优质平台和良好的通信质量,使学位论文在线指导学科服务得以顺利实现。然而,图书馆如何做好学位论文指导的学科服务,这是高校领导、图书馆领导和学院领导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出发,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学科服务期望,发掘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机理和设计其实现路径,以期能切实指导实践。

1相关实践和研究

1.1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回顾

虽然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以控制,但是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数量的波动表明新冠肺炎在我国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扩散和蔓延的风险。疫情影响下,对于未能到校的学生而言意味着还需要通过各类平台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探讨。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以及毕业季的到来,特别是毕业生势必存在学位论文写作和答辩的焦虑情绪,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发挥学科服务优势参与到学位论文指导,在接受压力的同时创新学科服务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传统线下学科服务工作无法开展,这促使高校图书馆积极寻求线上学科服务新方式。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为例,通过网络调研发现,在疫情期间有多所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现摘取部分形成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内容如表1所示。

经由网络搜索调研结合“圕人堂”QQ群调研发现,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越来越具体且越来越常态化,不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度各不相同。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这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了挑战和提供了机遇。本项目调研和访谈的结果显示,众多高校图书馆虽然采取了一些学科服务措施,如为本科生开通VPN,使学生能够在家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然而这些措施在学科服务深度方面略显不足。这使得图书馆学科服务缺失方向,使图书馆各类学科服务情境未能得以有效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目前尚不具备在突发情形下整合其学科服务情境的能力,这使得高校图书馆未能找到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理想触点,未能使应有的服务效用得以充分体现。未来,在疫情或其他突发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学科服务情境提供学科服务,充分体现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并使其服务宗旨进一步深化和具化是非常紧迫和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领导层、图书馆领导和学院领导3个层面的重视和付诸实施。

1.2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文献梳理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主题较为分散。以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SU=学科服务OR SU=场景化服务)AND(SU=疫情OR SU=公共卫生事件ORSU=突发事件)的检索表达式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5月15日),共检索到5篇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现有研究成果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应急服务体系构建。郭亚军等构建了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服务体系,对我国137家“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进行调研,了解疫情信息发布、校外电子资源访问途径、免费电子资源整合、远程参考咨询服务、线上学科服务、“无接触”纸质文献传递等应急服务情况,提出大学图书馆提升应急服务水平的具体对策:②应急资源建设及服务模式。李若指出,图书馆因其公共服务属性,也需要思考危机下学科服务新要求,即在满足师生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需要建立危机管理新常态服务模式,加强危机馆藏资源建设,发挥学科资源、学科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平台的优势,在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普及、人文素质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③服务保障和阅读推广。吴玲简述了疫情期间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保障读者服务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图书外借、手续办理、数字资源访问、网络课程开展等。同时,介绍了以传播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宣传中医药防疫抗疫力量为内容、线上开展为途径的阅读推广活动;④邮政邮寄业务。张金成梳理了疫情期间邮政企业发挥的支撑作用与典型案例,分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寄递业务需求的新特点以及面临的新挑战,基于邮政寄递服务同时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邮政寄递业务的场景化服务策略;⑤服务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朱爱瑜对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在抗疫期间所做出的贡献进行梳理总结,彰显了高校图书馆人的责任和担当,展示了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凸显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时代实现服务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上述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的总结,结合对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国内现有实践和理论集中于疫情影响下或突发情形下的图书馆常规服务,对于学科服务而言探讨不足,特别是鲜见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机理和服务路径的深入研究。这说明,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对疫情影响下或突发情况下如何开展深度学科服务这一重要问题并不敏感,图书馆较少在疫情影响下或其他突发情况下思考如何创新学科服务。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和停留在应急体系构建、资源建设、服务保障、阅读推广和服务转型等宏观层面,且其本质并未脱离常规服务。面对疫情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严重冲击,高校教师和学生期望获得常规学科服务以外的服务,这种服务又离不开线上服务的支撑,而场景化学科服务又是线上学科服务研究绕不开的话题。基于此,如何将场景纳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中,通过场景解构现有学科服务模式,并基于用户学科服务期望进行场景化重构是本研究的机会和切入点。为此,本研究从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特点和面临的困境出发,在此基础上引入场景理论、情境理论和适配理论,构建基于场景化学科服务机理模型,提炼场景化学科服务实现路径,创新学科服务。

2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征及困境

2.1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特征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相对于传统学科服务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虚拟性较强。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拟性。由于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场景并非是在教室或研讨室进行,使学科服务受到众多因素干扰,这也使得学科服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然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以通过提供空间和构建场景,并借助学科服务情境对虚拟性服务的不足予以缓解,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学科服务情境提升学科服务:②单次服务时间较长。学科服务大多采取集中讲授或讨论方式,学科馆员针对每位同学的实际問题进行组内讨论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给出对应的建议。这样,多名同学下来后所用时间较长,一般而言每次服务时长约1~2个小时,这使得学科馆员和学生都很疲惫,而且服务效果一般。然而,图书馆舒适和休闲的学科服务空间具有学科服务的感官优势,使学科馆员和学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减轻其疲乏程度;③双方体验性差。学科服务馆员虽然可以通过各类会议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学科服务,但这都取代不了学科馆员当面提供服务的效用。因为,图书馆对学生提供服务,更需要浸入学科馆员的情感,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促进学生对于具体问题理解,激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图书馆学科服务可以争取学校采购VR和AR设备,使这一最难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④服务情境不足。虽然学生利用现代设备可以接受学科馆员所提供的服务,但是学生不在学校,使得其信息接受情境不足。由于缺乏针对性情境支持,学科服务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科服务的实际效果。然而,图书馆学科服务无论在资源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和终端情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必将成为疫情影响下或其他突发情况下,学科服务的重要主体而发挥其独特的效用;⑤交互形式单一。在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大多通过某一种或某几种平台进行,这属于技术情境范畴,体现为学科服务方式单一,且其效果略显不足。然而,图书馆学科服务除了能提供平台这一技术情境外,还具备上述提到的资源情境等6类情境,这足以保障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质量,凸显其学科服务效果。

2.2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困境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呈现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和碎片化的需求趋势。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科服务搭建场景,以形成用户接受学科服务期望的时空氛围,并可以提供不同渠道的交互和连接,进而适配学科馆员和学生之间就学科服务期望的供需关系。然而,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也存在着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科服务认知。多年以来,学科服务一直处于一种缺乏清晰定位的状态,即学科服务的内容、学科服务的方式、学科服务的范围。由于高校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缺乏深入的认知,使得其现有服务仍停留在传统服务层面,如文献传递和一些数据库讲座。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要突破这种困境,只要是用户有需求,图书馆又有能力提供的学科服务就是应该提供的;②学科服务动力。进行深度的学科服务,需要高校图书馆投入一定的经费,以及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如设备的采购和学科馆员的工作餐、交通等费用。从某种角度而言,疫情影响下的深度学科服务缺乏足够的动力,这是高校领导、图书馆领导和学院领导需要深入思考的;③学科服务能力。疫情影响下,深度的学科服务需要有相应的高素质人员支撑,然而高校图书馆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具有招聘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机会,但是由于没有在学科服务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使得博士生并未能进入深度学科服务领域,这需要图书馆和人事处深入交流和思考。上述这些困境使得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深度学科服务方面略显不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领导对学科服务的认知不足,并未形成长效的人员引进和培养计划所致。疫情影响下,特别需要图书馆这类服务机构能够深度嵌入教学和科研领域,通过“搭场景”和“配情境”以强化教师和学生体验,吸引强大的线上流量,为图书馆开展特色性学科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图书馆领导要改变认知,应以疫情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学科服务期望为中心,对学科服务的特点和难点予以洞察,解构现有学科服务模式,基于“学科服务场景—学科服务期望—学科服务情境”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构,搭建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场景,以学科服务期望为目标,提供丰富多元的学科服务场景化体验。高校图书馆搭建学科服务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具沉浸式体验或心流体验,也为学科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形成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基本价值和创造学科服务的附加价值。高校图书馆应将学科服务和其他元素进行嫁接混搭,如联合数据商和博士生导师开展学位论文写作讲座,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丰富学生多元化和情感化体验,形成学科服务的特有时空氛围。如高校图书馆应基于调研、访谈和大数据挖掘毕业生学科服务期望,并基于此期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位论文指导的学科服务.通过场景化情境的适配.实现学位论文指导学科服务的跨界混搭和连接,并使其具有畅体验。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机理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为学科服务提供了诸如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等场景要素,并通过解构现有学科服务模式,将场景要素融入解构后的学科服务模式要素之中,重构学科服务新模式。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质是资源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终端情境的有用性、易用性和可用性体现。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基于用户学科服务期望,利用校园书店、书咖、研讨间、学科馆搭建学科服务场景,并将资源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和终端情境等学科服务情境进行场景化配置,进而形成学科服务的场景化效用。本文基于前述对学科服务实践的回顾以及对学科服务现有成果的梳理,结合“学科馆员—学科服务—教师和学生”就学科服务期望出发进行场景化情境配置,使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和终端情境等学科服务情境的可用性、有用性和易用性凸显,进而在达成学科服务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学科馆员和用户愉悦体验。为此,本文结合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特点和学科服务存在的困境,通过广泛的调研和访谈形成如图1所示的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机理模型。

3.1场景化学科服务情境的有用性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要想改变其现状,首先需要图书馆和学院协同提供学科服务情境,并确保服务情境的有用性。学科服务情境主要包括资源情境、技术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和终端情境。所谓高校学科服务情境的有用性是指图书馆应基于学科馆员和用户对学科服务期望进行场景化情境配置,以形成不同维度学科服务情境的聚合效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3个方面予以体现:①丰富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情境要素。虽然高校图书馆已具备了学科服务的资源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移动情境、社交情境和终端情境,但是这些情境的普适性较强而对疫情的针对性较差。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该联合各学院向分管校长请示,申请丰富情境要素,使得丰富后的情境要素更适宜于学科服务;②强化疫情影响下學科服务情境功能。虽然高校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学科服务的6个维度情境,但是这6个维度情境对于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针对性较差,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实现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基本功能。这就需要图书馆联合学院对这6个维度情境进一步强化,使其在本质上具备学科服务的基本功能,并能保证学科服务效果;③细化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情境维度。虽然高校图书馆现有6个维度的学科服务情境已经形成,但是未来随着教师和学生对于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期望的变化,特别是学科服务需求变化、学科服务习惯变化和学科服务偏好变化,需要进一步细化学科服务情境粒度。如通过引入AR和VR情境,细化学科服务情境粒度,提升学科服务体验效果。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境是根据教师和学生所处场景及场景变化按需聚合的,其聚合目的是使高校图书馆充分具备学科服务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障,使教师和学生借助学科服务情境聚合完成学科服务。

3.2场景化学科服务情境的易用性

疫情影响下,图书馆要提升学科服务效用,还需要充分体现学科服务情境的易用性。虽然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学科服务情境,但是如果这些情境都难以使用,则必然会使教师和学生体验不佳,图书馆最终会丧失创新学科服务的机会。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提升学科服务情境的易用性:①强化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娱乐性。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科服务主体,应在情境配置方面充分体现其应有的娱乐性,因为学科服务不仅仅要实现信息从信源传输至信宿,并保证信息的不失真,而且还要在信宿接受信息时具有足够的主动性,强化娱乐性可以保障教师和学生在疫情影响下主动和有效地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信息接受的娱乐性不仅仅需要图书馆吸引教师和学生主动使用,而且还要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②突出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趣味性。高校图书馆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场景化信息接受的交互化和个性化设计,应增加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可传播性。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的主体之一,应通过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交互设计更好地将信息内容与学生交互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沉浸感,从而使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具有趣味性,此时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完成学科服务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科服务的趣味性;③注重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游戏性。长时间单一方式的学科服务,必然会使教师和学生感觉到疲乏和厌倦,特别是疫情影响下这种感觉更为明显,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主体应为学科服务的多方提供游戏情境,使学科服务通过融入游戏、文艺互动等方式实现学科服务的畅体验目标。

3.3场景化学科服务情境的可用性

若要改变学科服务现状,还需要图书馆丰富现有场景要素,如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定位系统、传感器等要素,通过解构现有学科服务模式,将场景化要素融入解构后的学科服务模式要素之中,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实现学科服务模式的重构,使用户在接受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时具有专属的VIP体验。学科服务情境的可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形成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场景氛围。疫情影响下,在学科服务的场景化应用中,学生更偏向于接受短平快的方式。这就需要图书馆搭建相应的场景,使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在碎片化场景中接受学科服务。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场景化设计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阅读文字信息,聆听声音信息,还可以通过图和视频发掘信息内容的本质联系,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学科服务的下一个场景,让学生忘记疫情,置身其中去体验和感受学科服务,通过感官效用实现学科服务的基本功能价值;②讲述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场景故事。学科服务场景化信息接受的平铺直叙在可视化信息接受中未必是最容易被人理解的方式,在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实际中可以故意把特定的信息隐藏起来,有意识地让用户主动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学科馆员和用户的交互应根据疫情影响下用户接受学科服务的条件和能力进行情境设置,以符合学科服务逻辑。在“学科馆员—学科服务期望—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或多方交互过程中充分讲好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故事,使教师和学生接受学科服务更为有效,实现图书馆、教务机构和用户多赢的学科服务效用价值;③体现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场景温度。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场景中应营造代人感,在讲好疫情影响下图书馆学科服务故事的同时,着力解决学科馆员和用户在学科服务方面的痛点,打造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爽点。将图书馆学科服务和场景结合起来,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还原学科服务线下场景,体现了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场景温度,实现多方的场景化学科服务体验价值。

4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实现路径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离不开学科馆员和用户的协同,这种协同难度和平时比较更为复杂和困难。高校图书馆就是需要根据现有学科服务研究的不足和实际应用的不足.针对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特点和学科服务困境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为此,本文基于图1,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提出了“学科服务场景—学科服务需求—学科服务情境”“学科服务场景—学科服务习惯—学科服务情境”“学科服务场景—学科服务偏好—学科服务情境”的三维一景适配展开研究,充分体现场景化情境适配所产生的学科服务柔韧性和灵活性对于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基于调研和访谈结果,结合上文研究提出三维一景适配“度”的问题,进而设计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实现路径。由此,本文将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从情境的立体化建设、场景要素重构和场景化情境配置的情感效用3个维度出发设计,形成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实现路径,如图2所示。

基于图2所示的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现路径,本文以毕业论文指导为例进行学科服务具体路径进行设计。疫情暴发后,按照优先级顺序,高校最为关注的就是毕业生学位论文指导和学位论文答辩工作。为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情境为用户提供学位论文指导的学科服务,并取得良好的学位论文指导效果是高校教务处、研究生院、图书馆和各学院共同关注的焦点,需要多方协同予以解决。面对高校图书馆现有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图书馆应敏感地把握住学科服务创新的机会,紧密联合各学院、教务处和研究生学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由此,结合图2进行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指导场景化学科服务方案设计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结合项目调查和访谈发现,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目前所能提供的学科服务只是常规的线上服务。较为共同的做法是开通VPN服务,通过微信群或QQ群提供文献传递服务,通过微信群或QQ群提供论文检测服务等。这些服务都还是停留在简单层面,离图书馆深层次学科服务相距甚远。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抓住学科服务创新机遇,深入高校毕业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环节,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深化学科服务是业界和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由此,结合相关研究和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明确高校图书馆要从学科服务情境的场景化立体建设、场景要素重构学科服务模式和场景化情境配置的情感效用出发进行探索。

4.1学科服务情境的场景化立体建设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学科服务情境进行场景化立体建设,可以从用户接受学科服务的习惯、学科服务平台性能等出发,将学科服务情境作为一种消费品,探索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改变学科服务内容生产机制,让学科服务“更有趣”以减轻疫情为用户带来的焦虑情绪。为此,基于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特点和困境,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①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场景的碎片化建设。图书馆在疫情影响下提供学科服务时,应充分打造符合疫情的碎片化的场景,满足用户利用疫情影响下的碎片化场景接受学科服务的需求,学科服务的疫情场景微化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方向之一。如制作短视频或借助于短视频平台发布学科服务内容,这样可以使用户充分利用疫情期间的“运动或步行”“休息或休闲”“广场或公园”等碎片化场景提供学科服务,用户通过简单的指尖操作接受学科服务。这种碎片化场景的学科服务可以用“快”“轻”“易”体现,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模式应尽量体现为场景化的“多次少取”;②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情境的可视化建设。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要尽可能使学科服务情境可视化,这就要求图书馆所提供的学科服务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学科服务信息呈现出来,吸引教师和学生接受。高校图书馆可以按疫情场景对学科服务情境进行切分,然后将学科服务内容和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使其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可视化交互呈现能力,以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③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情境场景化建设。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要倾心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个性化学科服务场景,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满足教师和学生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需求。图书馆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使教师和学生在疫情影响下感知到学科服务是一种享受,而非疫情影响下的另一种负担。图书馆搭建场景,为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如,对于学位论文指导学科服务而言,学生不仅要阅读相关文献,还要在阅读中实现共享。教师可以适时掌握学生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明晰现有论文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适时纠偏和调整。

4.2场景要素解构和重构学科服务模式

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应为学科服务提供丰富的场景化要素,利用场景要素解构和重构现有学科服务模式,并将场景要素融入解构后的学科服务模式之中,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实现学科服务模式的重构,进而激活“休眠学生”,实现学科服务差异化体验,提升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此,基于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特点和困境,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①大数据解构重构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模式。图书馆利用平时积累的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所处场景的历史化学科服务期望进行挖掘,并将其细分为疫情影响下的学科服务需求、学科服务习惯和学科服务偏好,使得高校图书馆基于用户学科服务的服务期望对用户此时场景的学科服务进行预测,并适配场景化情境提供具体的服务;②传感器解构和重构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模式。图书馆利用传感器可以接受用户身体状态(运动还是静止)信息,为其疫情影响下用户所处场景的实时身体状态配置相应的学科服务情境,以满足其学科服务期望;③移动设备解构和重构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模式。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能够自适应用户移动终端屏幕尺寸,用户只需要随着学科服务的推进,配合点击、滑动屏幕等动作,就能够获得更佳的学科服务体验,使其在疫情影响下的分享意愿大大提升;④定位系统解构和重构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定位系统实时感知用户接入学科服务场景,根据用户所处场景确定为用户推送学科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以提升疫情影响下用户场景化学科服务体验的愉悦度:⑤社交媒体解构和重构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平台上增设分享按钮,注重通过多方的社交互动功能的实现,用户将学科服务信息在社群内分享。这样通过场景化要素的融入解构现有学科服务模式,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实现学科服务模式的重构,以提升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体验。

4.3场景化情境配置的学科服务情感效用

高校图书馆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不仅仅要实现学科服务的功能和学科服务的效用,还要体现学科服务的场景化体验效用。为此,基于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的特点和困境,高校图书馆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使学科服务能利用萌拟人化、动画交互、直播指导3类方法在学科馆员和用户之间建立情感连接,基于用户所处场景及场景的变化为其提供情感化指导的交互设计,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情感体验。为此,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予以体现学科服务附带的减轻疫情给用户带来的焦虑情绪:①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更应该萌拟人化。高校图书馆借助场景化情境配置对非人类的物体或概念根据其性质和特征,把受仿物描绘成具有与人相似的形体或具有智慧的形体,且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若干原物体的属性特点,这有利于缓解疫情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焦虑心情;②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形式可以多采用动画交互。图书馆借助场景化情境配置形成动画交互的指导方式。动画交互是信息可视化的一种形式,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更需要借助动画交互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灵感,通过思维碰撞实现学科服务创新。图书馆融合图像设计、音频解说和镜头表现,用人物动作和故事讲解的方式实现学科服务,其本质上是将知识或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③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体长采用直播的方式。高校图书馆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科服务情境,借助于不同维度学科服务情境的聚合和融合,通过内容收集、主题构思、脚本撰写、文案录音、分镜头设计、动画制作等环节进行直播形式的指导,特别是融入VR和AR技术,使疫情影响下学科服务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相应的“场”形成相应的“景”,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科服务的效用。

5结语

疫情影响下或其他突发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如何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场景,充分利用现有学科服务情境及其配置效用,提高学科服务质量,提升学科服务体验是较为紧迫和较为重要的问题。这也为图书馆后疫情时代学科服务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在这种情形下,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①充分利用优势,抓住机遇,实现学科服务创新。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园书店、书咖、研讨间和学科馆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学科服务场景,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提供学科服务是未来学科服务的新趋勢,也是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的抓手。高校图书馆基于用户学科服务期望,通过场景化情境配置,力图实现学科服务的融合化、呈现技术的多元化、传播信息的社交化和服务形式的游戏化;②基于专业优势,利用人员素养,延伸学科服务。学科服务一直是图书馆探讨的问题,学科服务究竟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新冠疫情暴发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延伸提供了机遇和落脚点。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基于情报分析的各类工具,通过文献计量、共词分析、知识图谱等方法为学科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使高校图书馆真正融入教学和科研之中,使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具有更深的情愫,亦更利于图书馆开展类似的服务。面对疫情影响下或其他突发情形下教师和学生学科服务需求及其变化,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学科服务情境,从学科服务愿景、学科服务情境配置、学科服务创新和学科服务场景赋能4个角度融合的视角出发,使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创造学科服务的功能价值和学科服务效用价值,还可以创造学科服务的场景化体验价值,使图书馆场景化学科服务变得有深度、有角度、有温度、有态度,进而实现其学科服务创新和信息空间再造。

猜你喜欢
学科图书馆疫情
【学科新书导览】
战疫情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