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李白垂钓
画者:徐琪
尺寸:26厘米×36厘米
(赏析 四川·赵家明)垂钓,自古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它既是获取食物的一种方式,又是陶冶性情和休闲娱乐的一种享受。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乐此不疲,文人雅士们对此更是情有独钟。舜帝、姜尚、汉武帝、屈原、花蕊夫人、杜甫、柳宗元、鱼玄机、慈禧太后等前人,均留下了与垂钓相关的故事。
诗仙李白也是一位资深垂钓爱好者,他爱诗、爱酒、爱剑、爱月、爱旅游、爱吹牛,也爱垂钓。他的钓场不仅在江河,更在大海,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牛气冲天的绰号——海上钓鳖客。在他所作的九百多首诗中,与垂钓有关的就有数十首,“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就是其中的两句。每每诵读这两句诗,我就会想起他同样气势恢宏的另外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仿佛天上的流水和浩瀚的云海也是他的钓场。
宰相李林甫问他:你在大海上钓巨鳖,用什么作鱼线、鱼钩和鱼饵呢?
李白傲然答道:我以彩虹作线、明月作钩、无义的男人作铒。
原文——“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问:‘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时相悚然。”
作品:太白垂釣 画者:徐琪 尺寸:36厘米×36厘米
可见李白钓场之广,抱负之大,彩虹、明月、无义男人都是他的渔具。他要钓的其实不仅是水中鱼,还有他宏伟的志向抱负。
李白为什么写这首垂钓诗呢?
都江堰市女画家徐琪的国画《李白垂钓》讲述了这则1000多年前的垂钓故事。
唐天宝元年,李白奉朝庭之命担任翰林供奉——陪皇上吟诗作赋,杂耍司棋的闲职。供职两年时间里,才华横溢的李白没有受到玄宗皇帝重用,却被李林甫等权臣排挤,获得一点可怜的赏金后就被逼出都城长安。
有好友设宴为李白饯行,面对桌上的美酒佳肴,他无心酒食,拔剑欲舞,可环顾四周,脑子里却一片空白。渡过黄河吧,到辽阔的北方纵马驰骋,可眼下冻冰塞满河道;到太行山去吧,攀登高峰吐故纳新,可大雪已封山……人生的道路多么崎岖,不如闲等时间,像姜太公那样,垂钓磻溪上,遇周文王赏识而大展宏图;像伊尹做个美梦,乘船经过太阳边,得到商汤王重用为国建功。他相信终有一天,他能挂云帆、渡沧海,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正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水墨画《李白垂钓》《太白垂钓》表现的正是李白出京后,垂钓碧溪的情景。画面清新淡雅,布局疏密简繁得当,墨色自然交融,浓淡搭配相宜,无多余的渲染。构图上,岸、溪、船、竿、瀑、雁、天,浑然一体,主宾呼应。两幅画生动形象地把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表现出来——他已平复失落的情绪,从碧溪边来到小船之上,面对九天飞滚而落的瀑布悠然垂钓,不气馁、不失望、不彷徨,他要振翅奋发,就像天边的鸿雁,定会直冲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