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初探

2021-09-06 20:18张泽琦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张泽琦

【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在日常学习中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会因为态度不认真、看题不仔细、粗心大意等原因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强化小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

所谓计算能力,就是指数学上的化归和转化的能力。计算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不少学生因为计算失分过多导致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所以,教师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的认知水平,采用适宜而有效的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

1.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一部分学生急于完成每天的作业,所以做题时不够仔细,容易出现看错、算错、写错等问题,比如把“×”看成“+”,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结果忘记写余数……这些都不是因为不会做而做错,而是由于急于求成而导致失分。提高运算速度是好事,但不能因为追求速度而降低了正确率,只有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去加快计算速度,这样的提速才是有意义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计算比较简单,所以并没有很认真地计算,带着“我只是一时马虎”的态度去学习,养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2.学生平时训练方式单一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式为“题海战术”。在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下,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对算理并未理解透彻,计算速度也并没有得到提升。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中,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商的首位写在哪个数位上,导致计算结果出错,若学生还只是一味地做题,这样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要谈改正错误了。另外,单一的训练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加消极地对待计算,而且也会让学生忽略计算方式的最优化,只追求计算结果。长此以往,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思维能力容易受到限制,形成固化思维,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教师过于重视情境教学而忽视了逻辑教学

近几年情境教学兴起,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设置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从而忽略了实际教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相当严谨的课程,时刻要求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计算能力去完善解题思路。而过多刻意的情境将数学变成了“故事”,在这种情境教学下学生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

4.教师思想上的不重视

大部分数学教师会感觉小学数学计算过于简单,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诚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学生都能听懂算理和运算步骤,但是从听懂到做对中间还要经过许多练习。训练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做题的正确率,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产生不好的影响,大大削减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尤其是应用题,学生如果因为计算而出错,将会失去很多分。数学的知识就像一个堡垒,而计算能力就像是地基,若是地基不结实,上面的堡垒筑得再高,也会摇摇晃晃,经不起考验。所以,学生倘若平时缺乏足够的训练,没有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后面的学习将会越来越吃力。

二、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运算速度

数学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若是在计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则思考复杂难题的时间将会很少,势必会影响最终的成绩。而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决计算型题目时做得又快正确率又高,将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难题,分数也比较理想。

2.提高运算正确率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很多学生因为计算失分过多而导致成绩不好。计算失分不仅仅体现在口算和竖式计算中,也体现在应用题的列式计算过程中,应用题分值较高,扣分更多。不少学生解题思路很清晰,但是计算结果一直出错导致成绩不理想,从而影响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兴趣进行有效培养。计算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要想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教师就要做到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有趣的计算比赛,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口算和笔算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比如“青蛙跳水”游戏,第一个学生说“一只青蛙跳下水,两只眼睛四条腿”,紧接著第二个学生就要说“两只青蛙跳下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样以此类推说下去,如此设计就可以让计算课不再沉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讲清算理,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小学的数学计算整体而言难度并不高,很多计算学生在自学之后都能够学会,但是教师教会学生的应该不止于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要学会计算方法,还要让学生在计算中理解算理,能够细致地概括出计算的法则。教师对于计算的教学不应该只是浮于表面,教会学生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而是应该让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计算中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思想,提升计算能力。

3.庖丁解牛,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很多学生计算失分过多并不是因为计算水平过低,而是因为计算习惯不好。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提升。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好习惯成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根基。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看清算式中运算符号和数,这是正确做题的前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他们是否认真审题。再者,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因为书写潦草,抄错数字、运算符号而扣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教师要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指导示范,而对于书写规范、认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让学生了解书写的重要性。

4.坚持练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反复的训练和长时间的积累。在平时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有畏难情绪,在遇到一些有难度或者运算步骤比较多的算式时会选择逃避。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坚强意志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环,让学生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习计算,计算内容不仅仅是口算,还可以加上竖式计算。

为了让学生更有动力,教师可以设置每日打卡活动,即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坚持每天练习15道口算和10道竖式计算,习题难度逐渐增大,也可见机在计算中穿插其他类型的习题。对于坚持每日打卡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未完成的则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够坚持每天练习,而且会逐渐培养出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计算能力自然会更上一层楼。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的打卡练习不能变成“填鸭式”的题海战术,题目的量不要太多,但是要有难有易,循序渐进。

5.学会反思,分析学生错误原因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反思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学生建立错题本显得尤为重要,出现错题需要及时记录在错题本上,并在错题旁附上做错的原因。比如在计算8+5×4-6÷ (1+2)这道算式时,若是学生对于计算顺序不是很理解便无法做对。为了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顺序,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正确的计算顺序外,还要在错题旁附上错误原因:因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而做错。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材料,学生需要经常拿出来回顾、反思,这样就能时刻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

对于班级的共性错题则需要教师花时间反思,如果是因为课堂上知识讲解不够透彻就需要花时间重新讲解,如果是因为平时练习较少则需适当增加练习量。不光是学生需要有错题本,教师也需要收集错题,将错题汇总打印让学生再练习,这样错题才会变为经验,学生才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综上分析可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独立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