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松鼠,想要找妈妈。眼睛没睁开,胎毛没全褪,这么小的松鼠怎么找妈妈?
别着急,有人来帮它。
可是,小松鼠看起来连奶都没有断,爬行能力基本为零,根本不可能自己爬回妈妈身边。如何帮忙,小松鼠才能尽快找到妈妈?
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公民科学家”项目的志愿者现身说法,用事实告诉你怎么做。一起来看“小松鼠找妈妈”的故事吧!
发现一只小松鼠
事情发生在2020年8月的一个清晨,杭州西湖湖畔。
8点半,志愿者们偶遇了一位手捧小松鼠的老婆婆。老婆婆自稱捡到了可爱的松鼠,打算带回家当宠物养。当然不可以!资深哥迷都知道,遇到掉落出巢的动物幼崽,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要管它。因为小动物的散落地通常都在巢附近,父母发现幼崽不在,会去周边寻找。擅自带走幼崽,很难保证它存活。而且,就算幼崽活下来,也会丧失在野外独自生活的能力。
遗憾的是,据老奶奶所说,这只小松鼠已经被转了“三手”,根本找不到最初的掉落地点。怎么办?先将它放回被老奶奶发现时的地方,试着在那里等待松鼠妈妈吧!
等妈妈
现在,小松鼠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布满落叶、树影斑驳的草坪。志愿者判断,小松鼠在这样的草坪里被妈妈发现的难度实在太大了。怎么办?还是把它放到更显眼的地方吧!
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用又大又厚的树叶托着小松鼠,将它放到附近一棵有松鼠活动的法国梧桐树的树杈上。整个过程中,志愿者没有直接接触小松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方面,这样做可以避免小松鼠沾上过多人的气味,降低它和松鼠妈妈认亲的难度;另一方面,这样做可以避免小松鼠因为“应激”而伤害帮助它的人类;最后,这样做还可以避免潜在人兽共患病的传播。
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附近的大松鼠们不断地往返于游客投喂区和自己的巢穴,根本无心注意小松鼠。时针已经指向中午11点,太阳光慢慢照在小松鼠身上,温度越来越高。再这样下去,还没被妈妈发现,小松鼠就可能被晒晕了。
必须想个更好的办法!
给小松鼠录音
大概是被晒得太难受,小松鼠不断发出尖锐的叫声。
志愿者灵机一动—如果录下小松鼠的声音,再循环播放,会不会引来小松鼠的妈妈呢?不管怎么样,还是先试一试吧!说干就干,大家录好声音、完成剪辑,然后把小松鼠挪到阴凉的草坪上,用手机在树干旁边循环播放录音。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声音的响度和循环播放的方式都不属于自然界的正常情况,这在动物行为学上被称为“超常刺激”,比较容易引起松鼠妈妈的注意。
没过多久,一只大松鼠从附近的一棵法国梧桐树爬过来,朝手机所在的位置不断张望。它肯定察觉到了声音的异常,可是,因为手机所在的位置没有小松鼠,大松鼠又对周围的游客心生恐惧,始终不敢下树来一探究竟。
“我们把小松鼠送过去吧!”这样想着,志愿者将小松鼠转移到了大树下。为了引导松鼠妈妈,大家把手机也放到了小松鼠旁边。松鼠妈妈全程观察着,显然发现了小松鼠。
妈妈来啦
到了这个时候,松鼠妈妈总该下树了吧!可它除了观望,还是迟迟不下来,会不会是因为周围的游客太多?志愿者劝导游客们后退,很快,人们为松鼠母子腾出了约5平方米的无人空间。
几分钟后,松鼠妈妈终于下树了!它顺着笔直的树干爬下,来到小松鼠身边,嗅一嗅,然后迅速叼起小松鼠往树上爬。很快,松鼠妈妈爬到了树杈上,钻进了树杈中央一个隐蔽的洞内。11点半左右,松鼠母子归巢!
志愿者们齐声欢呼。为了这一刻,大家在烈日下等待了足足3个多小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