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芳 樊琦
摘要:大豆作为中国重要农产品,国内供给率仅15%左右,高度依赖于进口且来源国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使国内大豆产业受到极大的影响。此外,中国对大豆产业的支持政策不够完善,加之研发投入未落到实处,使大豆比较效益低下。文章提出减少大豆餐桌浪费,增加大豆储备库数量以及质量;在供给端增加大豆比较效益,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切实增加大豆供给;在进口路线方面应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争取国际定价权从而减少大豆成本波动等建议。
关键词:大豆;消费;贸易;进口形势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10606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大豆作为我国重要农产品,可用作食用植物油、畜禽养殖用蛋白粕的主要原料,这也使得大豆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但目前我国大豆需求大多依赖于进口,大豆进口规模是国内产量的5 ~ 6倍,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国内的大豆市场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1]。如果某种商品的国内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过大,在外部环境恶化时,不管是主动减少进口还是被动减少进口,都会对国内的消费市场、国内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2]。为了保证新时期我国重要粮食安全,有必要对大豆消费、生产以及进口情况进行分析,并在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提出一些有用的措施建议。
1中国大豆消费、供给和进口现状分析
1.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蛋白质和肉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进而增加了对大豆的需求。近10年以来,我国大豆消费量平均占世界大豆总消费量的30%以上(表1),其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大豆消费占比相当于美国和巴西消费占比总和,2016年消费量突破1亿t,除2018年因中美经贸摩擦有所下降以外,而后几年都维持在1亿t左右。
1.2大豆比较效益低导致国内供给孱弱
我国大豆产量少,供给率低。近10年以来,我国大豆产量都在1 500万t左右,供给率仅在15%左右(表2)。我国大豆自给率低与诸多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内大豆比较效益低,豆农种植积极性不高。
我国大豆供给与大豆比较效益同方向变化。2008—2014年大豆比较效益不断下滑,大豆产量也不断下降,大豆产量从2008年的1 570.9万t下滑到2013年的1 240.71万t (表3)。相比较而言,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其中玉米增幅最大,从2008年的17 211.95万t增加到2014年的24 976.44万t。2014—2016年实施了目标价格政策,大豆产量依然处于低迷状态,而在此期间,玉米和小麦产量依然不断增加。2017—2019年,国家对大豆实施“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农户对种植大豆重拾信心,大豆产量也由2017年的1 528.27万t增加到1 810.00万t。虽然大豆产量大体呈上升趋势,但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差额巨大,我国大豆供给孱弱的事实依然没有改变。
1.2.1相关生产政策不完善,豆农种植意愿不强
我国相关政策不完善,使大豆比较效益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粮价持续下跌,我国对进口大豆没有实行配额制以及其他制度,使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保护国内大豆种植户的利益,我国开始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之初,大豆是四大粮食中种植成本最低并且净利润高的农作物(表4)。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使国内大豆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外大豆价格严重倒挂。大豆加工企业倾向于使用价格更低的进口大豆,国产大豆销路不畅,直接导致大豆种植户的利益下降。大豆净利润从2008年的2 676.8元/hm2下降为2013年的505.2元/hm2,而同期,稻谷和玉米的净利润处于上升趋势。大豆的比较效益下降,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922.539万hm2缩减为2013年的704.952万hm2(表5)。
2014年我国取消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并在东北三省一区展开目标价格政策的试点工作,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让国内大豆价格大幅下降。然而,同期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跌幅明显超过了国内市场,国内大豆价格的下跌也没有挡住国外进口大豆的涌入[3],加之持续上升的种植成本,大豆的比较效益进一步下滑。2014—2017年实施目标价格政策期间,大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相比较而言,稻谷和小麦的种植收益都高于大豆,大豆種植面积进一步下滑。
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由于成效不显著,农户种植意愿未得到提升,2017年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政策。该政策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继续通过加强产供销衔接和市场信息发布、支持加工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拓宽农民售粮渠道。该政策的实施使大豆比较效益与2016年相比有所上升,农民的种植意愿也明显增强,但是与其他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相比,大豆比较效益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1.2.2相较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我国大豆单产低
我国大豆单产少,农户种植产量微薄。如表6所示,我国大豆单产都在2 t/hm2以下,但其他大豆主要生产国的单产值基本都在2.5 t/hm2以上,美国和巴西最高的单产年份可达3.49、3.51 t/hm2。2019年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为1.95 t/hm2,相较于2010年的1.77 t/hm2上升了10.17%。但是与世界各国大豆单产水平相比,我国单产处于较低值,2010—2019年我国大豆平均每公顷产量仅1.83 t,美国大豆平均每公顷产量为3.12 t,我国大豆平均单产是美国平均单产的58.7%;巴西2010—2019年平均单产为3.11 t/hm2,是我国大豆单产的1.70倍。根据世界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0—2019年世界大豆平均单产为2.70 t/hm2,我国大豆平均单产是世界大豆平均单产的67.80%左右,表明我国大豆单产与世界平均单产相差巨大。这和我国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密切相关,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低且容易遭遇虫害,种植成本相较于转基因大豆更高。同时,大豆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大豆的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在单产低、劳动成本高且进口大豆充斥市场的三重压力下,农户种植热情锐减。
1.3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庞大且来源地集中
1.3.1我国大豆进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进口规模呈上升趋势
2010—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占世界大豆总进口量的比例从56.0%上升为61.4%,全球近2/3 的出口大豆都流入了中国市场(表7)。2018—2019 年受中美經贸摩擦的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我国大豆净进口量依然位于世界首位。欧盟、墨西哥、日本也是大豆主要进口国,其中欧盟是第二大净进口国,其大豆进口占世界大豆总进口比例的平均值仅为11.26%,而墨西哥和日本的平均占比也仅为3.47%和2.08%。
从短时期来看,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的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是人口大国、食品消费大国,加之耕地面积有限,要使中国人的“饭碗”里只“装本国的粮食”不太现实。大豆作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更加需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因此,大规模进口大豆已经成为中国大豆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2010—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中国大豆进口量从2010年的5 480万t增加到2019年的9 853.3万t,同比增加了79.8%。2016年中国进口大豆突破了9 000万t,而后几年,除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低于9 000万t以外,其余年份都保持在9 000万t水平之上。国内大豆供给不足以及消费需求旺盛,加之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进口大豆没有实行关税配额制管理,因此,在此后较长时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都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进口规模总体也会呈维持增长态势[4]。
1.3.2我国大豆进口路径向多元化迈进,但集中度依然较高
我国大豆进口路径向多元化迈进,应对大豆进口渠道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能力有所提高。2011 年以前,我国仅从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以及俄罗斯6个国家进口大豆(表8)。但2012年以后,我国从这6个国家进口大豆的总量占我国大豆总进口量的平均比例为99.67%,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有所增加。2010年我国从巴西、美国、阿根廷3个国家进口大豆的数量占比高达97.4%,2012年以后,我国从这3个国家进口大豆数量占比有所下降,最低的时候为94.14%。表明我国已经意识到大豆进口依赖少数几个国家的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向进口多元化路径迈进。
但我国迈向多元化路径的步伐还不够显著,大豆进口来源国的集中度依然很高。我国大豆进口高度依赖巴西、美国、阿根廷的实事依然没有改变。从2010—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一直集中在美国、巴西以及阿根廷3个国家。我国从这3个来源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占总进口量的平均比例高达95.55%。我国大豆进口比例基本只在巴西、美国、阿根廷3个主要来源国之间变换,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进口路径的多元化。2012年以前,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国,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占比高达44.48%。2012年以后,我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数量一路飞升,巴西从此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尤其在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期间,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大豆加征25%的关税,使我国对巴西大豆的需求呈报复式增长,占比一路飙升到75.73%[5]。2019年中美经贸摩擦暂缓,但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依然低迷,巴西依然占据我国进口大豆64.79%的市场。因此,我国大豆进口集中度依然非常高,且在短时期内很难发生根本性转变。
2我国大豆消费、供给及进口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2.1大豆需求量增加背后的原因分析
2.1.1对大豆直接和间接食用增加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使大豆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大豆消费路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植物油以及豆制品的形式直接食用,二是以豆粕的形式间接食用。在两种消费路径中,大豆油和豆粕是我国大豆最主要的消费形式。由于植物油比动物油更有益健康且更容易加工储存,深受我国居民的喜爱,而大豆油作为最主要的植物油,是我国消费最多的植物油,每年我国消费的植物油中有50%左右来自于大豆油(表9)。
同时,我国是最大的肉及肉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豆粕作为养殖业蛋白饲料主要原材料,使我国对豆粕的需求极其旺盛。2010—2017年,我国豆粕消费量从4 200万t增加至6 600万t,增幅达57.14% (见图2)。2018年豆粕消费量下降,一方面源于非洲猪瘟的影响,猪饲料的需求明显下降,从而豆粕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源于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25%的关税,使大豆进口价格上升,饲料商从成本最小化角度出发减少了豆粕的使用量。2018年豆粕需求量的减少,使大豆进口量也减少了1 155.5万t,较2017年下降了12.28%。因此,豆粕需求量的增减会导致大豆进口量同方向增减。
2.1.2粮食储备库数量不足,可能造成大豆非人为损坏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储备目标主体不一致、储备体系不完善、储备基础设施落后、不合格的储备行为、储粮地布局不合理、粮食流通体系压力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大豆在储备过程中造成浪费现象。例如,2013年5月31日黑龙江省某国家粮库失火,导致数万吨粮食损失。据调查,这次粮仓失火源于多数储备粮放在草制的粮囤中,大风干燥天气加上整个粮仓的消防设施有限,导致大火燃烧了27 h。此次事故不是一次意外,根本原因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的。
同时,进口大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一部分大豆损坏。我国进口大豆一般通过海运方式运输到我国,运输时长少则20 d左右,多则一个多月,如果在运输途中遇到阴雨天气,运输途中不便于进行晾晒等工作,进而造成大豆霉变以及板结。
2.1.3我国大豆在食用和加工环节存在浪费现象
我国大豆食用消费存在浪费现象。我国居民对豆腐、火锅、夫妻肺片、水煮鱼等菜品的热爱,增加了对豆制品和大豆油的需求量。此外,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炒菜时放入过量的食用油、碍于面子不打包剩菜等习惯。据统计[6],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可达2 000亿元,被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些浪费都会导致对豆油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增加大豆的需求。
除了餐桌上的浪费,我国还存在加工环节的浪费。我国农村地区的粮油加工企业较多,但由于其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方式比较简单,在粮油加工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加工手法,导致加工损失较大[7]。按照油料作物的平均含油率,减掉必然的损耗得到预期出油率,大豆的预期出油率为20%,但是我国大豆实际出油率均低于预期,每年我国因为精加工使粮油在加工环节损失达到75亿kg,损失的粮油相当于1亿居民一年的食用量网,由此看出我国大豆在加工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的情况。
2.2我国供给问题的内在原因分析
2.2.1大豆种植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较远
中国主要采用小规模种植,其水利设施、农田建设、品种研发方面投入少,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使我国大豆与大豆种植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在美国,农户主要采用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水平高,其农业科技贡献率在70%左右,而我国只有40%左右。美国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支持大豆生产技术的研发,比如,2014年美国发布的农业经济法案,为食物与农业法律研究安排了每财政年度500万美元的财政授权,用于科技转化项目;2018年美国又继续修订新的农业法案,其针对大豆的财政拨款达到6 037 923美元[9]。在巴西,大豆产业迅猛发展,使其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巴西大豆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巴西在大豆科研上进行了3次技术性的革命,对巴西大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10]。可见,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发展好,与该国的技术投入密切相关。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更加应该重视农业技术发展的问题,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大豆产量,就必须重视大豆生产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
2.2.2大豆支持和保护政策不足,粮农种植积极性不高
与世界其他大豆种植大国相比,我国政府对大豆产业的补贴体制不完善且力度不够。以巴西为例,巴西政府为大豆产业从“产”到“销”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保护措施。政府秉承大豆产业发展从种子开始的思想,在生产环节大量投入研发资金,不断改善大豆种子质量;同时,巴西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贷款政策,农户能够以极其低的利率进行贷款,保证农民在大豆生产前就能得到足够的资金;除此以外,在销售环节,为了保障本国出口大豆的竞争力,巴西政府取消了大豆出口关税;最重要的一点,在整个生产、经营和销售环节巴西全部采用网络化,让农户对市场情况更加了解,降低了农户种植的风险性。
我国目前出台了一系列对大豆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但都缺乏完整科学的体系。近10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临时收储政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及生产者补贴+市场化收购政策。但临时收储政策极大地扭曲了大豆价格,并没有对国内大豆产业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使国内大豆出现滞销状态。目标价格政策虽然增加了大豆种植户的补贴力度,但目标价格政策直补体系实行一年一定,中国大豆市场极大依赖国际大豆情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该政策规定补贴款在下一年5月末前发放,过程漫长,使大豆种植户担忧情绪上涨,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生产者补贴+市场化收购政策虽然对大豆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现在还缺乏完整的实施体系,其作用也大大降低。因此,我国应借鉴其他大豆生产国成功的经验,完善大豆政策体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2.3我国大豆进口问题内在原因分析
2.3.1国内大豆产量不足以支撑消费,使大豆进口激增
我国大豆供给匮乏,国内消费依赖于进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近10年以来,大豆消费量和进口量都呈上升趋势,进口量与消费量呈正相关(图3),而国内大豆供给基本保持不变且远低于大豆消费量,因此大豆消费严重依赖于进口。我国是人口大国且耕地面积有限,大豆作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依赖于进口市场,为我国节约了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减少了供给压力。因此,我国大豆消费依赖于进口市场的局面很难改变。
2.3.2小规模生产国不能满足我国进口需求,使大豆进口来源国集中
我国每年大豆进口数量巨大,小规模大豆生产国很难满足我国进口需求。2010年进口大豆5 986.5万t,2019年进口量达到9 853.3万t,大豆进口数量增加了3 866.8万t,增长幅度达64.59%。中国大豆市场庞大的需求量,全球没有一个大豆出口国可以单独供应我国大豆需求。巴西是现今全球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国,但其出口的大豆也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的需求,其他大豆出口量小的国家更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加上出于成本最小化的考虑,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更加集中。如表10所示,2010 年美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的大豆出口量分别为4 095.9 万、2 995.1 万、920.5 万、522.6 万t,而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需求量为5 986.5万t,占这4个国家大豆出口量总和的70.14%,2019年我国进口量占这4个大豆出口国出口总量的66.6%。其他大豆出口国大豆出口数量都比较小,即使我国选择进口其他国家的大豆,其占比也会比较低。但为了避免单一大豆出口国供应量不稳定带来的产业波动,我国必须分散大豆进口来源国。
2.3.3受个别国家贸易政策影响,使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进一步缩小
我国大豆进口集中度與大豆出口国以及我国贸易政策有关。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我国减少了美国大豆的进口数量,进而加重了对巴西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阿根廷也是我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但阿根廷的大豆出口关税极高且波动性很大,2019年12月阿根廷将大豆出口关税从25%提升到30%,而后,阿根廷又宣布降低大豆出口关税。大豆出口国关税的波动会直接导致我国进口成本的波动,从而影响国内大豆产业的稳定性。因此,为了降低大豆进口成本波动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影响,我国调减了对关税波动较大国家的进口量,从而使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进一步缩减。
3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在环境资源总量的限制下,单靠发展国内大豆产业不可能实现大豆完全自给,进口大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种植资源的压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处资源。经历中美经贸摩擦后给中国一个重要启示,即对于任何重要的农产品,都不能过度依赖单个贸易合作伙伴,要具备将“鸡蛋装在不同篮子里”的抗风险意识。
3.1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合作,开拓新的大豆进口潜在国
中国大豆进口过度依赖单个国家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和供应不足风险,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我国应该探索新的适合大豆种植的国家,再通过多种方式与其建立合作,比如与当地政府签署订购协议,鼓励当地农民种植大豆。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以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农业合作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且具有更强的地缘优势和政治互信,其中不乏一些适合大豆种植的国家,与这些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将大豆进口渠道的重心从欧美地区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中国大豆进口渠道向“一带一路”地区转移有利于加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动权。
3.2增强我国大豆供给能力
第一,增加大豆生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大豆种植国的支持政策,比如巴西的保险制度,豆农可以在不同阶段购买不同的保险,从而减少大豆种植的风险;为豆农提供贷款并且降低贷款利息,使豆农在大豆未卖出阶段能够提前贷款,从而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下一阶段的种植,较低的贷款利息让农户使用资金时无压力;鼓励农具租赁公司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对单个农户的补贴支出,另一方面租赁公司种类繁多的农具更能够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需求。
第二,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种子质量。我国应该加大大豆研发投入,研发出单产高、抗虫害能力强的大豆新品种。对新研发的可行的大豆品种,应该大力推广,及时运用到实地种植中来。
第三,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体制,鼓励研究者与种植者“下田”沟通。我国存在严重的“产”“学”“研”脱节的情况,国家大量的研发支出都给予了高校以及研究院等机构,研究成果被出版在不同的刊物上,但种植者却未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也只能做到“纸上谈兵”。这就造成我国研发支出和研发成果严重不对等的情况。
3.3改善大豆需求端的不足
第一,完善大豆储备体系、运输体系,减少大豆损失。在进口大豆运输过程中,其运输周期较长,大豆很容易发生霉变、损坏等,因此要继续健全我国运输体系,减少进口大豆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我国大豆储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让其安全性更好,减少在储备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完善我国大豆储备制度,让更多的企业和农户有资格和条件参与储备项目,增加我国大豆储备应急能力,从而减少大豆的进口。
第二,大力宣扬食物节约意识,减少大豆食用浪费。我国是大豆食用大国,食用量大的同时浪费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我国应该对居民进行节约意识的培训,从而减少大豆的食用浪费。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少油少盐,积极传播营养知识。优化植物油品种结构,宣传科学的烹饪方法,减少煎炸,减少浪费。
第三,改善饲料配方推广低蛋白饲料,减少对豆粕等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同时增加肉类及肉制品的进口量。增加肉类和肉制品进口量,是我国解决大豆饲料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不仅可以丰富我国肉制品的种类及来源,还可以保证国民对肉类及肉制品需求的充分满足。
第四,寻求大豆替代品,减少大豆进口量。大豆需求量的增加,大多数来源于压榨需求和饲料需求的增加。可以增加花生、油菜籽、棕榈以及橄榄等大豆替代品的进口。
3.4争取大豆国际定价权
争取大豆国际定价权能让大豆进口价格相对稳定,对增强大豆产业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大豆相关产业涌入大量外资,导致我国失去了大豆的国际定价话语权,国际定价话语权的丧失使我国进口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对大豆产业的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第一,我国可以通过完善期货交易制度,构建大豆国际定价中心,从而争取我国大豆进口价格话语权。第二,大力支持国内大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增加国内大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增加国家对大豆产业的控股,减少跨国粮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控制,来增加我国对进口大豆的定价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杜志雄,高鸣,韩磊.供给侧进口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1(1):15-30.
[2]魏浩.中国反制美国大豆进口的应对战略与启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6):34-39.
[3]樊琦,祁华清,李霜.粮食目标价格制度改革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大豆试点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6(9):20-30.
[4]叶兴庆.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态势与战略性调整[J].改革,2020(5):5-24.
[5]刘望.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因素与优化对策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20:25-37.
[6]竹立家.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粮食安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的解读[J].理论探讨,2020(5):5-10.
[7]孙哲.粮油加工过程损失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食品,2017(4):35-36.
[8]于宏威,劉红芝,石爱民,等.粮油加工过程损失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产品加工,2016(6):60-65.
[9]程同顺,周卉.当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危机及战略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2019(1):55-63.
[10]李晓俐.巴西大豆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11):143-145.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oybean Consumption,Production and Import in China
Liu Meifang,Fan Qi
(School of Economics,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48 )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China,the domestic supply rate of soybean is only about 15%,which is highly dependent on imports,and the source countries are concentrated in a few countries,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China's soybean industry. In addition,China's support policies for the soybean industry are not perfect,and the R & D investment is not implemented,which makes the comparative benefit of China's soybean low.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duce soybean table waste and increas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oybean reserve;At the supply side,we should increase the comparative benefits of soybeans,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 and research",an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upply of soybeans;In the import line one should turn to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and strive for international pricing power,so as to reduce soybean cost fluctu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oybean,consume,trade,import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