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黎
有时我会觉得很奇妙,有幸让笔下的文字在这里和大家见面,然后在某时某地,原本毫无交集的我们,通过文字相识。
看我写故事的,应该大多是还在上学的妹妹们,其中有几位我印象特别深,基本隔三岔五会追问我《摘一颗青梅》的进度,她们让我知道,是有人和我一样期待着《青梅》的。
虽然看到这篇专栏时,《青梅》上市应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还是要再次说声抱歉,种种原因导致延期,这两天看到有人因為我之前错误的预判追问为什么还没上市的私信,已经不太好意思回复了,给大家鞠躬。(猫猫头落泪)
话题扯远了,除此之外,也有的小可爱,是之前从短篇找到微博的,看得出来,大概是因为和故事里的人有着相似的遗憾,所以特别能够与主角共情。
有的妹妹就此和我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会和我讲起学业上的得与失。
我其实很喜欢收到这样的私信,无论是对于我所写故事的反馈,还是关于素未谋面的她们的日常,一个字一个字看,从字里行间,思绪飘回模糊记忆里那个蝉鸣阵阵、一群人缩在教室里吹冷气的炎炎夏日。
好像我也才十几岁的年纪,最苦恼的是没完没了的考试,以及和朋友手挽着手穿过操场时,偶尔会讨论到的某个名字。
我不太喜欢给出所谓的“人生建议”,这四个字的分量太重,很少有人能担得起,我也一样。
但因为我自身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偶尔,非常偶尔的时候,在小读者跟我说有些迷茫,或者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的时候,我会告诉她们,选择你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那个方向。
好像人越长大,顾虑就越多,文理分科要考虑哪个覆盖范围广,高考填志愿要考虑哪个专业前景好,找工作时要考虑晋升空间和稳定性……
人们通常把这叫作成熟,好像你想得越多越远,你就越有资格站在成年人的世界睥睨众生。
但其实不是的,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最重要的不是你将来要去哪儿,而是一开始你想从哪里出发。
很早之前,我在微博上好像分享过类似的观点,说填报志愿要慎重,因此也有素未谋面的大朋友来问过我相关方面的事。算一下,刊有这篇专栏的杂志上市时,应该也差不多是填报志愿的时候,那我就忍不住再多嘴一句啦——
如果你现在处于升学阶段,抑或是择业期,又恰好在某些选择里感到两难,那一定一定记得跟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走。
有时想得太过长远,说好听点叫作未雨绸缪,说难听点其实是杞人忧天,很有可能反而堵死了你原本充满无限可能的一条路。
因此,做出选择之前,还是希望大家反复追问自己:如果最后选了自己向往的那条路,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若干年后我会后悔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遵从你的内心,大胆向前走,毕竟很多人回望过去,叹气的或许不是做错,而是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
最后的最后,以上都是我的一得之见,也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就轻易做决定哦,还是那句话,大家都还有长长的路要走,现在让你迷茫的,时间会给出答案。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忠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