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斗争》:照亮中国革命万里程

2021-09-05 03:25全紫红
湘潮 2021年1期
关键词:红四军根据地井冈山

全紫红

《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著作之一。文章基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基本原理,进而明确且肯定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这一问题,既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全国其他革命政权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井冈山之惑:“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发展。毛泽东等人所探索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虽然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因没有按照中央的要求攻打城市而受到了组织处分,毛泽东被撤销了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同时,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井冈山遭受了“八月失败”,红四军损失惨重,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地区被敌军占领。

根据地接连遭受重创,斗争形势愈趋复杂多变,红四军以及根据地内部分人员对革命的悲观、怀疑情绪日渐明显。其实,早在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会上就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八月失败”后,红军内部又有人提出了此疑问。当时,红四军二十八团团长林彪在一次干部会上直接发问:“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

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是否能生存下去?革命根据地怎样才能得到巩固发展?对于这些疑惑,毛泽东认为必须予以积极回应,《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方向的光辉著作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一根灯芯“点亮”《井冈山的斗争》

为了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尽快摆脱被动局面,赢得新的发展,毛泽东等人积极向党中央汇报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发展情况,促使党中央制定、实施更适于革命根据地发展的方针政策。早在1928年5月2日,毛泽东就曾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的名义致信中共中央,指出游击区不宜过大,要深入一地做工作,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5月以后,毛泽东又以中共湘赣边特委的名义致信中共中央,提出了以宁冈为大本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理由和一些具体做法。1928年10月,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对井冈山的斗争经验进行了全面、深入总结,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其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毛泽东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1928年11月,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再一次全面、深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

同时,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与战士同甘共苦,以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氣。当时,井冈山军民所面对的形势极为严峻:一方面是数倍于我方的敌军的进攻,一方面是红军战士生活超乎想象的艰难。红军战士每人每天可自主支配的只有5分钱。尤其是1928年9月起敌军对红军和边界采取“久困穷追”的政策,严厉的经济封锁,使得边界军民生活更加困难,到1928年冬天,红军战士仅有的5分油盐柴钱也取消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坚定大家革命必胜的信心,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再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朱德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便发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和战士们一样,脚穿草鞋,身背斗笠,冬天只穿两件单衣,睡的是硬板床,铺的是稻草。当时,煤油非常紧缺,为了节约资源,各层级部门对于煤油灯的使用标准制定了严格规定,其中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1盏灯,可点3根灯芯。按照规定,毛泽东可以用3根灯芯,但他坚决只用1根。就是在这1根灯芯的微弱灯光里,毛泽东在八角楼写出了照亮中国革命前行道路的经典著作——《井冈山的斗争》。至今,井冈山还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

光辉巨著“照亮”中国革命前行之路

《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原文2.3万余字,分为《关于中央来信》《边界割据及八月失败》《九月至今的边界割据》《现在的问题》4个部分,1950年编入《毛泽东选集》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并改名为大家所熟知的《井冈山的斗争》,修改后文长1.7万余字,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的现势》两个部分。

《井冈山的斗争》可视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细化版,它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共同阐明了中国红军和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阐明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相较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通过对根据地各方面情况更为详尽的分析和介绍,更进一步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国革命发展的难题,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方向。

《井冈山的斗争》作为井冈山革命道路探索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就其理论意义而言,文中基于斗争实践和经验教训,进一步对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建设于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阐述和论证,为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斗争经验来论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其历史意义而言,基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科学回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消除了井冈山军民的悲观情绪和思想,坚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和信念,同时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井冈山的斗争》所彰显的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态度的始终秉承、客观规律的始终尊重的精神,呈现出来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奋斗。

猜你喜欢
红四军根据地井冈山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窗台上的妈妈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分兵”与“集中”:中央与前委关于红四军早期斗争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