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怡
【摘要】如今,网媒日益发达、传统媒体趋势下走,传统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各个媒体在报道上不断寻求新意和变化,从而催生了话题性新闻的策划报道以求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以湖南都市《都市1时间》为例,结合业内人士经验,从内容生产者角度进行分析,探析新闻报道的话题来源,并基于此探究话题性报道的议题设置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话题性报道;议题设置;湖南都市;《都市1时间》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3.056
话题性是一种注意力。一旦话题被提起,就能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性新闻,即新闻发布后能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热点话题的新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6月,国内网民规模达到9.4亿,相比2020年3月新增网民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单季度增长2.5%;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7.25亿。为了适应新环境,传统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各个媒体在新闻报道上谋突破,以便在这场竞争中立住脚。突破的形式之一,就是策划话题性新闻报道,具体体现在报纸上的话题性专版与广播电视台的话题性新闻报道。这种突破在形式上十分可观,而且在内容上采用精心设计,有的甚至直接影响着各个媒体的传统观念以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于增强媒体新闻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极为有效。在媒体介入百姓日常事件后如何避免脱离群众的“说教式报道”,掌握话题性报道的议题设置的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将基于此展开研究。《都市1时间》是湖南都市旗下,以“民生视角、本色表达”为新闻理念,关注城市老百姓生活;注重参与互动性,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评为“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奖”。现以《都市1时间》为例,进行讨论。
1. 话题来源
办好话题性报道首先是要有常新不断的好话题。话题从哪儿来?据《都市1时间》首席记者朱瑶介绍,一是从日常来稿来信中挑选,二是靠记者采访发现。
1.1 从日常信息渠道中挑选
1.1.1 新闻线索库
构建一个多平台联合的新闻线索库是收集新闻选题的主要方式。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等多平台联合,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一个即时更新的新闻线索库,方便记者选取新闻线索。
1.1.2 网络平台
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放了评论区、留言板、对话等功能,用户易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的新闻联想到自己周围相关现象从而自发留言。例如《都市1时间》的部分新闻选题来源于“芒果都市”公众号,该公众号的对话框设置有“点我爆料”功能,用户需要提供真实姓名、手机号码、事发地点、爆料内容以及线索相关材料。记者可以在该公众号后台每日多次浏览这些信息,直接与爆料人联系,从而及时抓住新闻线索。据记者朱瑶透露,市民在网络平台的留言活跃度很高,各个平台数据累计每日可收到上百条用户留言。
1.1.3 社群、权威发布
可靠内部人士、各政府发布、社会组织等也是提供新闻选题的重要来源。在记者所处的社群内,需要建立相应的关系网,在各行各业以及政府机构寻找到可靠的内部人士以掌握第一手新闻甚至是独家新闻。
1.2 从记者采访中发掘
1.2.1 对可靠线索追踪调查,细节具体化
新闻记者在采编准备时,应详细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提前做好事件调查工作,对采访目标的资料展开细致深入的探究,并在确认采访内容前进行不同类型问题的设计,更为准确地把握事件细节。同时,在采编工作展开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被采访者展开更为密切的沟通交流,对可靠线索进行追踪调查,将已知细节呈现的更加具体化。
1.2.2 有效提炼、全面整合信息
很多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由于获取信息的心理过于迫切,会忽视被采访者的情绪,这极大可能影响到被采访者的心理,导致信息获取不完整,影响报道的真实性。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被采访者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大差异,这需要记者依据个人经验灵活转变采访方式,在实际调查中有效提炼信息并且具备全面整合信息的能力。
记者自身能力与其所能挖掘新闻选题的幾率呈正相关。市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握紧时代发展脉搏,认识到传统采编理念和方法存在的缺陷,转变工作理念,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 话题性报道的议题设置策略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社长、总编辑江作苏认为,带着观点传播,不断设置议程,是世界传媒的现实。对于传媒来说,设置议程是很有必要的。而高明的传媒,往往让受众并不感觉到其设置议程的故意,在不知不觉之间,受到感染,接受主张,形成舆论——这就是“议程的软着陆”。议题设置是整个议程的第一步,如何巧妙的设置议题?下面以《都市1时间》2020年播出内容为例(《都市1时间》节目分成权威发布、焦点现场、真相大追击、重点关注、百姓说话、民生新闻眼等十余个版块),探究话题性报道的议题设置策略。
2.1 提升聚集度,抓典型事件
传播学有个定律:少即是多,典型度高的“少”或是“一”,远胜于无具体指向无有血有肉的人的“多”。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热点问题,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民生新闻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有意识地对这些热点话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积极引导,还能对潜在思潮或事态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论和预测,使自己成为一个组织舆论的平台,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引起大家的共鸣,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使媒体本身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都市1时间》擅长抓住典型事件与近期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报道。例如每逢年末,入室盗窃偶有发生,防火防盗是此时市民热议的话题。在“百姓说话”板块中,记者在充分采录各方意见后,报道了一则长沙某小区小偷撬锁入室盗窃的新闻,又提及近期2条同类新闻,还请来锁业协会专家为市民提供相关建议与门锁防盗实用技巧,随后提炼出8点家中防盗注意事项,以15分钟专题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此类报道以典型事件为突破口,焦点的聚集度不断提升,报道也因此有了锐气和灵气。此外,以此类报道代替常规的说教和提醒,将现象聚焦于一点,以新近事实盘活“存量话题”,用动态的事件搅活静态的非事件,让读者在对新闻的品读中产生自我对照的冲动,从而获得正面的引导效果。
2.2 植根本土,为民服务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认为,人是新闻报道的力量源泉,由人引出的个性化故事,最能打动读者。在当前这个自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主导地位已经发生了翻转,主导权从记者手中转移到了受众手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新闻信息筛选、转发以及评论。因此,电视台必须要认定内容为王,打磨优质内容,贴近群众以及民生展开新闻报道。
2.3 从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中寻找兴奋点
如何选择能吸引群众兴趣的话题?其一是话题的服务性,话题处处为群众考虑,其大多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实际工作的难点、新闻背后的带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等方面的选题;其二是话题的接近性,话题源自于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容易引起共鸣。
话题性报道提供相关选题让群众发言是民主的有效渠道和重要形式。若记者与编辑能够巧妙地用话题性报道将这些事件呈现出来,不仅能为民众提供表达民意的平台,引发社会关注,还无形中强化了民众对节目的认同感,引起观众的共鸣。例如老百姓对共享电动车占道停放意见很大且多次投诉仍未解决,《都市1时间》记者就此问题持续跟进,在群众指出停放现象严重的街道展开实地采访、联系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出租交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企业的合法资质与政府规定、采访长沙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了解长沙市内共享单车占道的处理办法等等,并结合近期“共享单车堵塞通道,消防车凌晨出警被堵”这一热点新闻,在“真相大追击”板块结合成一期专门话题。节目播出后,群众的呼声得以传达,从而督促政府尽快治理城市交通问题。小话题反映了读者关心的大问题,节目也能收到出色的宣传效果。
2.4 运用互动传播,激发受众参与熱情
互动传播,是更为巧妙的议程设置——隐性设置,其优点是把设置的主体转移到受众方,最大限度地消解“策划新闻”的嫌疑。运用互动传播需要坚持“三贴近”报道原则。
例如,记者对长沙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进行的调查中,记者从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微博、城管局、共享单车管理员等多方收集信息。还在公众号“芒果都市”开通意见信箱,供市民讨论,各抒己见。
采编人员应增强自身的网络技术利用能力,与受众展开更为密切深入的互动交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按照受众实际需要展开采编模式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增强节目的收视率以及影响力,进而为社会的长远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