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玲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更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新任务,而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及社会教育的同行。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促进小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才能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养的发展。当前,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大格局还未能形成,现就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加以分析。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育不成熟,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既需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學习,也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使学生快乐成长。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所需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大格局,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一、小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存在问题
1.对小学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实施教育,而面现实情况,却依然是应试教育为主,对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来说,仍然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全面的身心发展却有所忽视。
2.专业力量的介入不足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既包括学科教育,也包括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教育,要通过多方面力量的介入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一些学校的科学课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面对其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性知识,教师本身专业水平有限,也有待于专业力量介入,让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3.教育的内容形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校以及社会的协作意识较为薄弱,这也使得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教育内容受到了限制,教育的形式单一、教育渠道狭窄,使得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
4.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有些偏差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时,也有教师照本宣科,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时兴趣不大,求知欲望和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对于家长来说,与学校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并没有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在课下进行有效辅导,提供帮助。
5.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体系尚未建成
要充分地对小学生实施教育,就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体系,但目前,这一体系尚未建成。
二、小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因素分析
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而家长的文化水平、言行举止、价值观等都无形中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容易忽视,更多的家长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其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特长、道德品质等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未能同步关注,从而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学生成长所需。还有的家长为孩子报一些线上线下的补习班。小学生喜欢玩乐的天性被扼杀,同时也抑制了其思维意识的形成,阻碍了其个性化发展,无法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部分家长受教育水平所限,家庭教育经验比较匮乏,使得学生不仅没有得到家长的有效辅导,反而容易思路混乱,从而对学习方向产生影响。
2.学校教育因素分析
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发展,作出表率。而在学校教育之中,小学生更期待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但有的教师只注重讲授内容,忽视了当前新时代小学生的认知需求,缺乏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打造有趣课堂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教师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就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同时进行有效的引导。此外,家校共育中,学校只是象征性地通过建立微信群以及通话与家长建立联系,但是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细节还未能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
3.社会教育因素分析
小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更离不开社会这一大环境,社会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整个社会大环境同样会对学生的这些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产生促进作用。由此,社会的教育也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如果说周围的社会环境不好,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挖掘社会教育资源还不够充分,要切实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则需要引领学生将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同时也为了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必然需要帮助小学生认识更多的知识,吸收更多的精神养分,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群体之中找准归属感,同时也能在社会活动的参与之中产生责任感、担当感。
总之,当下小学生教育要获得多方面的支持,需要构建家、校、社系统体系,才能真正将有效资源引入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教育大格局的功能。
参考文献:
姜文英.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学周刊,2018(32).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一般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及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8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