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巩义宋陵变成庄稼地”相关信息引发关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7月6日通过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该院已注意到网络上反映的巩义宋陵有关情况。经核实,目前所开展的工作是当地根据河南省文物局批复过的方案进行环境整治。
多年以來,荒凉而富有“野趣”的北宋帝陵和其他朝代的帝陵有着明显区别。网络上走红的照片和短视频,往往配着斜阳残照、荒原石像,与其他被辟为景区供游人参观的皇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西陵相比,别有一番历史沧桑之美。
尽管也是“国保”,但北宋帝陵不是景区,地下没有“宝藏”,没有抵达这里的旅游大巴,也少了旅行团的喧嚣。农田和民居环绕着石像生长,农民耕种于帝陵的神道两旁,石像的阴影供村民乘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的多轮修复让八座皇陵的面目变得参差多样。2019年,地方政府对宋陵的保护与开发开始加速——帝陵周围的农田陆续被政府征收,用于未来的“北宋皇陵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建设与开发。得到保护的同时,宋陵渐渐地脱去了往日的风貌。2021年的麦收季与往年有些不一样。“政府不让种了。”永昌陵的护陵人老孙说。也许明年的麦收季节,就再也看不到“彼黍离离”的景象了。
河南地方政府的多轮修复,给八座皇陵留下了不同的面貌:大致保留了元代之后风貌的永裕陵和永泰陵、地面用砂土做过平整的永昌陵和永安陵、铺了地砖的永定陵和永熙陵、完全复建了地面建筑的永昭陵,以及目前正在大兴土木的永厚陵。到底哪一种风貌更加适合宋陵的保护与开发,网友们莫衷一是。如今,宋陵被更多人看到了,但更多的建设与宣传也意味着宋陵的改变,这种微妙的矛盾考验着当地人民与政府的智慧。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