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为何不敢频繁轰炸延安

2021-09-05 11:58崔建东崔建文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机枪三脚架防空

崔建东 崔建文

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止,日军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半的时间里,日军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史称重庆大轰炸。

然而,与此相反,日军飞机在1938年11月20日、21日两次轰炸延安后,却再也不敢轻易到延安狂轰滥炸了。日军飞机轰炸延安的次数,要比对重庆轰炸的次数少很多,延安遭受轰炸的损失也要比重庆大轰炸的损失少很多。

据统计,从1938年11月20日上午开始至1941年10月为止,日机共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伤184人、死214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飞机停止了对延安的轰炸,直到日本战败投降。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日军飞机不敢在延安上空轻举妄动?原因有三:

一是防空准备得当。自1937年开始,延安即着手采取措施,准备应付日军之空袭。据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工作的同志回忆,该校在1938年窑洞挖好之后,逐渐向外迁移,搬到北门外和东门外的几个山沟里……上级一再提醒,要注意防空。因此,除1938年11月20日上午,延安在遭受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时损失较大外(共投弹数百枚,炸死炸伤军民152人,毁房屋380间),后来的十几次轰炸,由于延安军民均住在窑洞里,并提高了防空警惕性,因此,损失不严重。比如,1938年11月21日,日軍飞机第二次轰炸延安时,只炸伤了几个人和几匹马。

二是延安地势险要。1938年2月,日军接连攻占长治、临汾;3月,日军又攻占运城、风陵渡,日军在临汾和运城修建了轰炸机的基地,轰炸延安的飞机就是从临汾和运城机场起飞的。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因此,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自古以来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经过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后,延安各机关、学校纷纷迁到山上的窑洞中。城内尚存的房屋,有的拆迁到北部,大部分迁到南郊。日机要轰炸,必须俯冲到丘陵沟壑里才能投弹轰炸,而纵横交错的丘陵沟壑实在是令日机飞行员头疼,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撞到沟壁上机毁人亡。

延安的险要地势实在是独树一帜,难怪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一小部分人马与胡宗南周旋了那么久,胡宗南硬是没有办法,炸炸不到,追追不上,逮逮不了,只能是望沟兴叹,日机也是如此。尤其是,只要在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设置防空武器,日军飞机轰炸延安时,便面临着随时被击落的危险。

三是配备高射机枪。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日军飞机两次轰炸延安,轰炸时,之所以炸死炸伤152人、牲口90余头,炸毁民房380间,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延安没有防空武器——高射炮、高射机枪,所以,日军才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轰炸延安。1938年年底,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前,制枪能手刘贵福曾带领15名军工工人从山西太原来到了延安,被分配到延安兵工厂。当他们知道了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两次轰炸延安的惨景后,个个义愤填膺,决心造出高射机枪,保卫党中央毛主席,保卫延安。

经过刘贵福等人的细心研究,大家决定在重机枪上装上三脚架,改装成高射机枪。他们用马克沁重机枪做枪身,加一个底盘和扇形平齿轮,从底盘引出两个握柄,用来控制单发、连发、转动和升降;三脚架中间有转轴和底盘的转座相连,三条腿用8毫米的铁管镶在转座上,腿上配有拉杆,可调节松动,稳定三脚架。很快,兵工厂就造出了两挺高射机枪,一挺放在清凉山山顶、一挺放在宝塔山山顶,两挺高射机枪射出的子弹形成一道交叉火力封锁网。虽然没有打下日机的记录,但从此,日军的飞机再也不敢轻易骚扰延安了。(摘自《文史博览》崔建东、崔建文/文)

猜你喜欢
机枪三脚架防空
弈语
FN公司展出6.5mmn径机枪
霸气的机枪
首部BUK—3M“山毛榉”新型防空系统已交付俄陆军
巧放三脚架
德国MG5通用机枪因技术问题推迟交付
美国麦格普公司新型M—LOK相机三脚架适配器
带上磐图拍风光
摄像机云台、三脚架的使用与维护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