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才
摘 要: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症,会导致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一直困扰着养猪业。本文对腹泻常见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强调治病求因,根据腹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采用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同时结合中西医疗法和辅助疗法,尽早合理用药治疗。
关键词:猪;腹泻;诊疗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4-0038-03
猪腹泻是多种疾病共有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胃肠道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如发炎、充血、出血、坏死、溃疡等,造成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浪费饲料,严重时还会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引起猪腹泻的病因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会各异,临床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1 猪腹泻的概述
腹泻(俗称拉稀)是猪多种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以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上常根据病因把猪腹泻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应激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继发性和中毒性腹泻等。其中,以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危害最大。
引起猪腹泻的因素比较复杂,病原种类也繁多,常常伴有多种因素的叠加或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由于诊断条件有限,有时很难查清病因,如缺铁、低血糖、消化酶和胃酸不足、母乳品质不良以及滥用抗生素等也可引起腹泻。
2 临床症状
临床上有腹泻症状的猪病达二十多种,常会引起胃肠卡他性炎症。根据腹泻次数和持续时间,可把腹泻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2.1 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表现精神不振、厌食、喜卧、水样或粥样腹泻,后期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物质。急性腹泻主要有应激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和中毒性腹泻四种。
应激性腹泻主要因天气寒冷导致的腹泻,表现为体温升高、怕冷、肠音增强、粪便清稀呈灰白色水样。
病毒性腹泻是因猪感染某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如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多表现为体温升高、不食、腹泻严重、脱水消瘦等,有些猪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有些则出现呕吐,使用常规药物疗效较差。
细菌性腹泻因感染细菌引起的腹泻,如仔猪红痢、大肠杆菌病、猪副伤寒、梭菌性肠炎等,病猪粪便腥臭,腹泻日久导致大便失禁,粪便中有时混有血液、黏液、假膜,粪便呈乳白色、红色等。
中毒性腹泻,临床上主要因多量采食有毒致泻物质引起,中毒性疾病目前已少见。
2.2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如寄生虫性腹泻等)一般病程较长,病猪消瘦、被毛粗乱,轻微腹泻腹痛,成年猪症状较轻。引起寄生虫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是猪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虫和球虫,另外寄生于肠道的一些寄生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也会导致猪腹泻。
3 诊断
导致猪腹泻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诊断时要对病猪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进行鉴别,重要的是要抓住主要症状和典型症状[1],仔细做好四方面检查:一是仔细检查饲料、饮水、食欲、精神、被毛、体温及腹部形状;二是仔细检查排便次数、姿势;三是仔细检查粪便形状、颜色、气味;四是仔细检查粪便中的混杂物,如黏液、脓汁、血液、假膜、泡沫、寄生虫,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2]。在收集症状、诊断、实施防治之后,还要对已做出的诊断结果进行验证,彻底查明病因。
4 治疗措施
4.1 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猪腹泻的治疗应找到病因,消除致病因素,并对症治疗,恢复胃肠功能,抓住消炎、除因、防脱水三个关键点。治疗的总体原则以抗菌、抗病毒、驱虫、解毒、清理肠胃、止泻等为主,辅以补液、强心、止痛和增强机体抵抗力,逐步消除病因和病状[3]。治疗腹泻主要选用效果较好的抗菌消炎药物,首次使用剂量要加大,好转后要坚持用药,防止复发。
对于轻度腹泻,初期应排除消化道中的有害物质,不能见泻就止,可采取半停食不停水的饥饿疗法,适时止泻。病毒性腹泻可采取黄芪多糖、高免血清、干扰素等抗病毒综合治疗措施。据有关资料,用猪白细胞干扰素 2 000 IU~3 000 IU,每天1~2次,用药 2 d~4 d,对断奶仔猪病毒性或细菌性腹泻有良好的疗效。
4.2 辅助治疗
对于严重持续腹泻的病猪应给予营养支持,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可配合静脉和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电解多维等。无论何种腹泻,腹泻不止很容易脱水死亡,应尽快补液,纠正腹泻引起的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解毒、强心、补充能量。
口服补液盐应根据病情现用现配,每天3~4次,每次50 mL~200 mL,配方为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混匀候温服用。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猪腹泻在中兽医上属于泄泻、痢疾、肠黄的范畴。病因分为寒、热、虚、疫和伤食五种。如排粪稀薄,甚至如水的泄泻,引起原因有感染风寒、热积胃肠、宿食停滞、脾胃虚弱等,临床上分为寒泻、热泻、虚泻和伤食泻四种类型;如排便腹疼,里急后重,粪便呈胶冻状,赤白相间,引起原因有饮食所伤和湿热、疫毒内侵,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湿热痢、虚寒痢、疫毒痢三种类型。
根据猪腹泻的病因和主要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坚持中西医疗法相结合,在方药上可选用白头翁湯、郁金散、五苓散、保泻丸、消黄散等加减治疗。如中兽医称肠炎为肠黄,治疗以清热解毒、消黄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方药上选用郁金散加减治疗。如猪湿热型腹泻多由采食霉变饲料所引起,可用葛根芩连汤根据体重与病情加减治疗,即葛根12 g、黄连10 g、黄芩12 g、炙甘草10 g,粪便赤白者加白头翁12 g,煎水候温内服或混于饲料中喂服,连用2 d~3 d。
西药可配合使用复方氨基比林10 mL~ 20 mL、青霉素80万IU~100万IU、痢菌净10 mL~15 mL等肌肉注射,连续用药2 d~3 d。
5 小结与体会
猪腹泻的病因复杂,危害比较大,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病求因,做好卫生消毒,防止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冬季应注意保暖,定期免疫和驱虫。认真落实《生猪腹泻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规模化猪场应严格引种,及时评估猪场健康状况,查源灭源,积极推进猪腹泻致病微生物净化工作。
严防“病从口入”。饲料和饮水应防污染、防冰冻,禁止猪采食有毒、有刺激性、有腐蚀性物质。粪便检查是诊断猪腹泻乃至消化道疾病的重要依据,应诊断出肠道病变部位、炎症性质,分清轻度短暂腹泻和严重顽固腹泻,一旦发现应尽早止泻,恢复食欲和胃肠消化功能,待病情好转后饲喂较易消化的饲料。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酸化剂以及酶制剂,可有效调节猪的胃肠消化功能,减少腹泻发生。据报道,在仔猪饲料中添加0.5%柠檬酸,腹泻率可减少22.83%[4]。
猪腹泻以哺乳仔猪较为严重,新生仔猪腹泻是影响育成率的关键因素,也是猪场较难控制的疾病之一。断奶前3 d对仔猪肌肉注射转移因子,可降低应激诱发的腹泻。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强力霉素、黄芪多糖等,可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王伟,徐莉萍. 猪腹泻病的诊疗策略[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1):133-134.
[2] 甘孟侯,杨汉春. 中国猪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袁孝璋. 猪腹泻病预防和治疗研究[J]. 山西农经,2020(12):118-118.
[4] 郭永丰,郭玮芳,靳晓慧. 仔猪应激性腹泻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 河南畜牧兽医,2021,42(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