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野缘》

2021-09-05 19:35陈迁
回族文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梭梭农场村民

陈迁

2020年12月15日,在刘河山主席办公室,刘主席给我们几人赠送了周俊儒老师新出版的《野缘》和《残梦》。之前,我读过《回族文学》上刊载的周俊儒老师的《小三台沟》一文,喜欢他的文字。

《野缘》分上中下三卷,共160万字,是一部反映新疆农村大变革的非虚构长篇小说。有了《野缘》,我放下正阅读的其他文学书籍,开始阅读《野缘》,直至2021年3月30日读完。望着书桌上摞起来比砖头还厚的《野缘》,无比敬佩周老师笔耕不辍的勤奋和对文学的挚爱坚守。十五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最终完成这部作品,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该书反映二十一世纪初,由于国家特别重视“三农”工作,广阔的农村成为创业热土。新疆也和全国一样,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投身农业开发。在此背景下,书中的主人公,当时已是自治區供销社副处长的杨宝平,响应政府农业开发号召,毅然辞去公职,怀揣梦想,满怀信心来到农村,在荒凉的盐碱滩上创办农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土质不好,年年种,年年赔。哥哥杨宝军依靠农场,养羊养鸡,繁殖育肥,也没挣上钱。尽管如此,杨宝平矢志不渝,始终坚守,直到第十六年,开垦出六千多亩土地,盐碱地改造完成,情况开始好转。最后,由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农场逐步退耕还林,获得补助,终将欠款还清,走出困境,获得生机。二十三年的坚守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杨宝平性格刚强,坚毅,骨子里有股强大韧劲,对土地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这是他能够坚守下来的根本原因。正如他所说:“我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也不是想着梭梭上长大芸才把梭梭种好,就是没有梭梭接种大芸的事,我也要把退耕还林种好,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他平易近人,真诚对待村民,与村民建立起很深的感情。没钱种地,就欠着,背上高利息。一时拿不上干活工资的村民,下年开春,仍来农场打工,开上机械来翻地。就这样,没挣上钱的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却一年又一年在照常运行。直至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农场才走出困境。

于梅说:“农场是赔出来的。”农场没挣上钱,可农场的存在,扶持了周围农民,有的农民靠给农场打工实现了发家致富。对农民来说,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是多么好的事。

该书描写细腻,人物刻画逼真,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如自农场创建就来到农场、辅佐杨宝平二十三年的于梅,除担任农场出纳,还兼做饭种菜的事,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在农场最困难时,将自己和女儿的存款悉数借给农场,并且抵押住宅为农场贷款,多年来,未在农场领上过工资,可以说,为了农场,她是付出了一切。还有心机很重、处处精明的兵团人小董,勤劳能干、言语不多的张大华等,这些描写展示了真实的农村场景,反映了农村生产、生活,语言朴实生动,贴近生活。

猜你喜欢
梭梭农场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木垒县沙漠区域提高梭梭成活率的几点建议
非暴力
快乐农场
农场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开心农场(1)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