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强
摘要 森林资源一直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双重促进作用。然而,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面积一直居高不下,病虫害对林业发展造成巨大不良影响。根据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和防治虫害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4–0147–02
1 森林病虫害防治概述
1.1 森林病虫害防治介绍
我国国务院颁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对森林病虫害具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以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这一定义非常明显地界定了森林病虫害的范围,通俗来说就是要通过减少或消除病害、虫害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来保护森林以及森林系统,提高林木质量,从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链的稳定性,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与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政策密切相关,而森林资源也是我国资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防治森林病虫害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国目前的森林保护现状,防治病虫害也是非常迫切的。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保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有力保障。而森林建设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森林系统的稳定,因为森林系统是大部分生态环境中其他生物系统存在的前提,森林为众多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保护森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护其他生物系统的存在与发展,那么科学地保护森林系统就要根据其特性有针对性地防治。森林的培育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只要适宜的环境和减少过度的破坏就可以形成规模,但是病虫害却能造成林木的大面积损伤,影响森林资源的质量和规模,因此虫害和病害便成为破坏森林成长的关键,在防治和保护规划上要将病虫害防治归为重点。
病害和虫害是两大威胁森林质量、破坏森林系统稳定性的“杀手”,坚持消除两个重大灾害可以改善现代林业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森林资源转换为其他资源,为我国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2.1 受害面积较大
截至2019年,我国森林面积已经达到2.2亿hm2,森林蓄积175.6亿m2,已经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我国出现病虫害的森林面积也非常大,平均每年都在800万hm2以上,整体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大呈现上升的趋势。据调查,我国天然林受到病虫害威胁的面积占总体面积的10%以上,人工林因为属于人为种植,没有办法在短期形成天然的生物链,病虫害更加严重,甚至达到了25%。这就导致我国每年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逐渐加大,即使这样每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超过了50亿元。另外,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许多林木木种处于幼林与中林期,没有强大的体质对抗病虫害,因此这些林木的受害情况更加严重,导致我国的森林质量提升速度较慢,使得我国的后续经济发展链条造成了重大的断裂,也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发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2.2 发病率较高
一方面,我国森林病虫害的整体发病趋势呈现出间隔周期短、频率高的趋势,有一些虫害甚至已经形成每一年复发的规律。目前,我国虫害较为突出的有天幕毛虫、天牛、落叶松尺蛾等,这些害虫基本每一年都会爆发,而且一旦爆发就会非常难以治疗,治疗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感染和扩散,对我国这样许多处于幼木期和中木期的林木而言非常不友好。另一方面,我國的森林覆盖到许多省份和地区,而有一些省份由于当地的经济能力和科技发展能力不够好,相关的防治技术手段不高,尤其是前期病虫害监测和检测系统不够完善,往往不能在病虫害初期检测到症状,导致一旦发现就已经处于病虫害的爆发期,此时要进行防治就更加困难,而防治的手段和技术同样难以满足根除的条件,导致病虫害防治整体出现被动、反复的情况。
2.3 虫害种类繁多
首先,我国的地理、气候环境复杂造成了物种的多样性,因此我国境内原有的虫害种类就非常多,这些害虫也会对应有自己生长的环境和空间,因此防治起来较为困难;其次,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有了许多交往,这也促进了许多境外病虫害的传播,而这些外来物种没有当地生存的天敌,我国对这些物种的了解程度不够,应对方案也不够成熟,因此这些外来的害虫繁殖速度更快,且难以对付,对我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更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的病虫害种类正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曾发生过大约八千多种病虫害,例如上述提到的天幕毛虫、天牛、落叶松尺蛾等害虫至今也无法消除,每一年都存在爆发的情况。
2.4 防治措施不科学
除了森林病虫害本身的多发和难以根除外,我国防治水平低下,防治措施不科学也是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且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不高,部分地区甚至处于低下、原始的水平,病虫害防治仍然以喷洒农药为主,这样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病虫害危机,但也造成了其他生物的灭绝,生态环境的污染,导致森林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同时,常年使用相同的农药配方也导致部分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防治人员需要加重药量和比例才能应付,造成了防治的恶性循环。另外,我国的许多高科技防治手段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无法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投入使用,尤其是病虫害前期的预防和监测系统在许多地区都没有投入应用,因此防治前期不到位,后期病虫害爆发,防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 森林病虫防治措施
3.1 提高防治意识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增长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提高森林病虫防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国务院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颁布了许多条款规定,例如《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植物检疫条例》等,这些都明确规定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办法。借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规定进行广泛宣传和普及,让大众了解到保护森林,共同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呼吁市民禁止引进外来物种,了解到外来物种对我国森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种类的增加。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部门和企业则要继续加大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尽快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应用。
3.2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通过对前期的压制和预警能够尽可能减少爆发的可能,减少损失。因此,各地区需要把预测预警工作放在防治首位,尽可能建立起一个全面、动态的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全面监控森林的病虫害动向和动态,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病虫害的地区,在前期就进行消灭。另外,当地的防治中心还要建立好较为全面的预测网络,除了相应的预测预警系统和机制外,还要建立好应急预防制度,明确专人的管辖范围以及管辖权限,明确预防和预警的工作内容。最后,防治的相关人员还要积极与有关的部门例如气象部门、环境监测部门进行联动合作,由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为实时监测森林病虫害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3.3 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若病虫害突发难以进行前期预防,则要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首先,可以通过混合造林的方式来提高林木之间抵御病虫害,减少病虫害扩散。因为混交林一方面能够增加森林系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阻止特定林木病虫害的蔓延。其次,要对森林进行定期清林,防止病虫害的隐藏,尤其是对于一些病木、老木、杂草等要及时进行清理和移除,防止病菌、害虫的滋生。最后,对一些尚处于生长期的林木采取抚育间伐的办法,留下更多优质的林木,为其提供更加优质和宽阔的生存空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的健康和稳定性。
3.4 增强病虫害防治中的科技水平
增强防治技术水平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和质量的根本方法。相关部门和当地防治中心需要根据现有的防治现状对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促进生态林业的建立和发展。从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病虫害情况可知,天然的生态系统更有利于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各地要在保护现有森林规模的基础上调整林木种植的规划,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地种植,并且选用优良的种苗混合造林,根据种苗的生长特点对周围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尽可能模拟出树木的天然生长环境。
其次,遇到病虫害情况适当使用农药,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使用农药,确保农药的喷洒不会过度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其他物种的伤害。另外,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农药产品,例如甲胺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含有剧毒高残留成分的,积极选购一些新型的环保性较高的植物性农药。
最后,优先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虫害天敌对其进行消灭和打击,也不会造成森林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因此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态链情况适当引入其他物种防治,例如管氏肿腿蜂可以防治青杨天牛,各种鸟类对害虫都有克制作用,但是不可以对其他物种造成大规模破坏。
4 结束语
在综合当地生态环境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地形成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防治机制,从而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加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有效提升预防意识知网,还需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并增强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由此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森林病虫现象。
参考文献
[1] 马东梅.试析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力措施[J].种子科技, 2021, 39(3): 61-62.
[2] 郑小亮.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 2020, 43(15): 109-110.
[3] 鄭力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与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5): 129-130.
[4] 董莺.论现代林业病虫防治工作中问题与对策[J].花卉, 2019(16): 266.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