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娟
摘 要:案例导入是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通过案例的导入,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辅助重难点知识的解释和学习,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加轻松与高效。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为保证学生对抽象复杂知识的消化理解效果,教师应该精心引入优质案例,并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提供案例研究和探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积累和研究案例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案例导入法;小学;数学;应用
案例导入法正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而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还能够在知识阐述和表达过程当中事半功倍,辅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加强对案例导入法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明确其在数学学科中运用的优势,同时通过有效的案例研究,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消除传统教学弊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一、案例导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案例导入法是备受推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学科教学当中都有所应用,并且显现出明显优势。基于这样的特征,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增进师生交流互动。在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理想,也在被动学习中失去了自主学习意识,影响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案例导入法的应用则能够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问题解决要求引入案例可以活跃氛围,拉近师生关系,让师生互动更加流畅。二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数学相对抽象和枯燥,所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不过通过案例导入法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多生活化特色鲜明的真实案例,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为学生学以致用打好基础。
二、案例导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鼓励案例收集,增强自主能力
在案例导入法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当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全面参与其中。将从多样化的渠道获取的案例,精心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资源作为保证案例导入方法应用效果的关键措施。尤其是要重视学生对案例的自主收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的自主消化吸收打下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已有学习经验从不同途径收集真实案例,然后将其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内涵领悟效果,轻松化解学习难题。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与这些数学单位相关的真实案例,比方说小组成员的体重、书本的重量、课桌椅的重量等等。得到了这些真实的案例信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并在自由交流讨论过程中归纳思考成果,感受案例资源的应用价值。
2.导入生活案例,培养应用意识
生活案例导入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激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措施。生活案例不同于其他数学案例的主要原因就是可以体现数学和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借此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生活案例的导入和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案例选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所选案例和课程教学目标高度一致。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与解答。下图是学校操场示意图,同时也给出了相关数据,请计算出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学校的相关体验,并把以往学习到的图形面积公式和本课所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在化解难题当中建立良好的数学应用观念。
3.加强案例总结,促进反思提升
案例导入法和数学教学的结合,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需要完全从课堂当中退出,更不是在提出几个案例之后就完全甩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是因为学生在案例探讨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各种失误,需要获得教师的耐心提点。所以在案例讨论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實际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总结学生差异化的观点,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同时,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为后续的案例教学调整打下基础。
案例导入法是一种辅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负担,扩大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对案例导入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迎合如今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可以给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注入活力,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积累。数学教师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应该对案例教学进行科学安排,加强学生对案例内容的深入研究,让学生在案例和所学知识的双向对照之下消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巧。
参考文献:
[1] 谢祎.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9):68-69.
[2] 高成国.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