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
摘 要:在培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数学知识阐述生活内容,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本文主要从创设生活情境、运用生活语言、营造现实环境等角度阐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培智;小学数学;生活化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创设生活化的环境,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生活素材,运用生活化的教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伪生活化教学的倾向,丰富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运用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求知欲望
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时,越能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教师要针对培智班学生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衣食住行相关的素材。
培智班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生活化的素材,让他们去感知、理解、体验数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如在学习“认识钟表”内容时,教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他们去认识钟表,说出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下午几点放学,具体生动的画面能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情境的创设要与数学知识相关,能服务于数学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探索与发现。如果教师过于追求趣味性,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干扰,无益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味”“数学味”,实现智趣并融,才能吸引学生融入到数学活动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采用多样方法,运用生活语言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的方法教学,能促进培智班学生智力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培智班的一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难以从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本质,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直观的方式教学,以多媒体呈现图片促进学生的感知,再实现由形到数的转换。教师要将有难度的问题加以细细分解,引领他们小步子式的探寻,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耐心的引导,让他们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如在学习“11~2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时,教者出示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或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教者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说出讨论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教者让学生相互練习,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写出来。
教师要寻找生活现象与数学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去探寻其中的关系,从而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发他们探寻数学的好奇心,能丰富他们的认知体验,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热情。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选择学生亲历的生活事件,能吸引学生融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之中。如在学习“认识正方形”内容时,教者让学生4人一组找一找教室中有没有正方形,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能感受到数学学习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喜欢上数学。很多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运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数学故事,能聚拢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内容时,教者向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向他们呈现黑猫、灰猫钓鱼的情景,并说说各自钓了几条鱼?一共钓了多少条鱼?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述,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富有趣味。生活化的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亲切、易懂,能引发学生的行为投入,促进他们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三、营造现实环境,促进数学理解
教师要让学生生活数学化,将教学活动与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引领学生去发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如每天早上让学生统计到校人数?有几个迟到的学生?其中男生到了多少人?女生到了多少人?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形成数的概念。教师要将家庭生活数学化,指导学生去数一数家中有多少玩具?有多少图书?它们按怎样的规律摆放?妈妈每天几点下班?家里的餐桌有多长?学生在数数、测量、排序的过程中,能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让社会生活数学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统计、比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他们构建真实化的环境,吸引他们置身其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才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现实环境中去理解、应用,从而形成探寻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的意识,才能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培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培智班学生的认知特点,融入生活化的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增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提升他们发现、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春艳.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J].中国特殊教育,2012(03):28-32.
[2]肖少北.布理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05):38-41.
[3]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策略[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