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2021-09-05 18:27何梦恬
美与时代·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

摘  要:在中华民族浩繁的历史文化中,天津的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韵味。这座历史古城拥有着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优秀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发展,还能活跃天津的文化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标志,天津泥人张彩塑作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其自身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天津泥人张;开发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

一个优秀的城市必将拥有着优秀的人文文化。天津这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十分重要的城市,其文化底蕴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其中的民间文化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天津优秀的民间文化有很多,例如民间艺术四绝(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板年画、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雕)、饮食文化中的四大名吃(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猫不闻饺子)以及天津相声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民间手工艺人的意识形态,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值得保护和发展的。虽然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都很有特色,却依旧难以避免与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脱节的问题,倘若不及时地进行保护,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将岌岌可危,而天津也会因此失去他原有的魅力。但是,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去保护和传承发展呢?本文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泥人张彩塑为例,通过对其发展历史和目前困境的分析,提出保护传承的建议设想,用以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之道。

一、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发展历史

天津泥人张创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创始人是张明山,他从小就追随父亲学习泥塑的制作,并在中国传统的雕塑上融入西方雕刻技法,创立了中西结合独树一帜的泥塑风格。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形神俱佳,栩栩如生。张明山前期作品的题材来自中国民间的神话故事和古代英雄的形象,例如作品《关羽秉烛读春秋》和《岳母刺字》等,而晚期作品更多地是刻画人们真实的市井生活。第二代張玉亭是泥人张彩塑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更贴近百姓生活,并且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因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例如他反映社会市民生活的作品《卖糕者》和《吹糖人》,作者十分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和刹那间的动态,并且运用粗犷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市井的生活场景,使作品充满生命力。绘画大师徐悲鸿曾赞誉这两幅作品:“此二卖糕者,与一买糖者,信乎写实之杰作也。”历经不断的发展,泥人张已传承至第六代,每一代传承人都不忘初心,坚守手艺。

二、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泥人张彩塑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杰出代表,历经了180多年的发展,其作品远销海内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目前,泥人张彩塑的发展却处于低谷期,多种原因导致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发展陷入了困境。

首先,泥人张彩塑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它更多地是对农业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反映,以及满足旧时代人们的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它们不再能够满足人们需求时也就面临了被淘汰的风险。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很多年轻人更乐于追求新鲜的西方文化,而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则逐渐淡化。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品逐渐变成了机械化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使传统的手工艺品丧失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和温度,同时还导致很多传统工艺被摒弃,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严重打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三、天津泥人张彩塑传承发展的建议

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中国民间美术和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泥人张彩塑,现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科技和媒体发达的时代,找到主要矛盾的切入点,并合理地利用科技和网络的力量对其进行保护和宣传,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制约泥人张彩塑发展因素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这门技艺,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突破困境,促进泥人张彩塑的保护与发展。

(一)表现形式的开拓创新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和审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现代的泥人张彩塑,大多都被用于收藏、观赏或作为礼品赠送,是被纯粹供以欣赏的“纯艺术”,但这也就导致了泥人张彩塑的受众范围过小,真正喜爱了解的人过少等问题。因此,想要发展,泥人张彩塑就应当独具慧眼,将彩塑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系列。

1.在产品表现形式上应积极地进行开拓,创造一个具有创意的商品化系列。例如,将泥人张彩塑与现代极受欢迎的二次元文化相融合,彩塑的形象可以根据人们喜爱的手办形象进行再创造,这样可以有效拓宽彩塑的受众面,同时,还要大力开发泥人张彩塑周边产品,如钥匙扣、帆布包等,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2.保留泥人张彩塑的“纯艺术”系列,供以收藏和欣赏。泥人张彩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发展过程中大多都是用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的,但在泥人张彩塑商品化的同时,却导致很多泥人张彩塑的制造变得粗糙不堪,甚至以假乱真,丧失了原有的艺术价值。因此,在商品化的同时应当保留泥人张彩塑的艺术性,不丧失它原有的品味与内涵,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即使在百花齐放的今天,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创造性的形式也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只有多种形式结合,将单一陈旧的文化变得生动有趣,才能有利于今后更大的发展。

(二)销售渠道的拓宽发展

在产品销售推广方面,应当敏锐地察觉市场的真实需求,巧妙地利用相应的经济规律和网络手段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利用品牌效应提升泥人张彩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还要增加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形式,做到线上线下共同销售。也可以创建部分彩塑工作室,为那些想要亲手制作彩塑的人们提供空间和材料,满足他们对产品的体验需求。在体验的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切身感受到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手工艺品固有的温度,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三)展示方式的别样体验

展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信息传达最直观的媒介和产品推广最有效的形式。一次精彩的手工艺展示能够让观赏者对手工艺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促进其进一步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传统的手工艺品展示方式都过于枯燥和刻板,并且获取方式也比较单一,使人们失去了了解传统文化的条件,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甚至是误解,因此,优秀的展示推广尤为重要。泥人张彩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展品。一方面是精致的手工艺术,另一方面是商品。因此,泥人张彩塑的展览不仅要考虑艺术和文化的传播,还要注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由于极具观赏性,泥人张彩塑经常展览于各大博物馆中,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展示都较为枯燥,展品与观众基本没有互动,对于展品的了解也仅来源于展板上长篇大论的文字,这在无形中拉大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展示与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给人们在参展的过程中带来更多的体验。美国经济学家斯坦利莱波哥特曾经说过,现代消费者在街头购物更多地是想要获得他们想要的体验。在展示过程中,我们需要形成人与物的高度融合,观众可以带上虚拟现实眼镜,身临其境地感受展品的魅力,并且能在虚拟世界里亲自参与展品的制作,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展品与观众的互动性。同时,利用科技的搭建,人们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完成一场有趣的展示盛宴。

增强现实技术是指在现实的环境中插入虚拟的物体,让用户自然地在现实中与虚拟的物品进行互动。例如腾讯公司出品的游戏《一起来捉妖》,就是充分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在现实的地图上寻妖,到达指定地点打开摄像头进行扫描,就会有不同造型的妖怪钻出屏幕,可爱的小妖怪仿佛就在你的面前,栩栩如生。这款游戏也因此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我们的彩塑也可以运用这种先进的技术,观众在看展的过程中,打开手机扫描展柜上的二維码,不同形象的展品就会从展柜中跳出来,给观众或是带来一个生动的故事,或是玩一场紧张刺激的小游戏,观众可以跟随着彩塑用闯关的方式参观整个博物馆,过程中获得的累计积分在最后还可以得到相应的纪念品奖励。通过使用这种创新性的展示手法,能够增加展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观众眼前一亮,并提升他们的参观积极性,给他们带来十分难忘的体验。同时,通过展示这个平台可以颠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增加大众对泥人张彩塑的认知和关注,有益于泥人张彩塑的推广和的传承发展。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标志,天津泥人张彩塑作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自身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品质,还由文化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正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并予以尊重。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要结合当下人们的真实需求,通过创新的手段促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董顺擘.天津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宁河县盆罐村制陶技艺与东丰台木板年画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5):44-46.

[2]窦金花,郑艳玲.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设计研究[J].兰台世界,2013(23):50-51.

[3]刘娟,钱逍.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5-109.

[4]于英骏.民间艺术瑰宝“泥人张”——访“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 [J].黄河之声,2010(3):12-15.

作者简介:何梦恬,南京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解读